IN视频·建党百年|老党员张达满与小梅沙结下的不解之缘
“刚来小梅沙时,市政环境设施几乎没有,仅有的集装箱式度假屋破旧不堪,周边环境杂草丛生,污水横流……”上世纪80年代初,约2万名特区建设“拓荒牛”——基建工程兵来到深圳参加特区开发建设,作为其中一员,已年过花甲的党员张达满对初到小梅沙时看到的这一幕场景仍清晰如昨。
退伍退休不褪色!梅沙老党员姚永兴的初心与坚守
“1980年,我第一次来到小梅沙,那时候条件特别艰苦,但我是一名党员,共产党员就要时时处处走在前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小梅沙扎根40余年的老党员姚永兴,无限感慨地回忆着初到小梅沙的场景,曾经风雨兼程砥砺奋斗的日子历历在目。
庄烽:扶贫攻坚战场上,这名退役军人打硬仗打“软仗”都在行
有担当敢作为,直把他乡变故乡。欢迎收听由深圳市罗湖区委宣传部、罗湖区对口办出品的人物故事特别栏目《“东西”扶贫日记》。让我们走进罗湖区委(政府)办公室、区机关事务管理局派驻陆丰市湖东镇竹林村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长庄烽的工作生活中,听他讲述扶贫故事。
陈文志:一手抓教育一手抓产业 这个“养蜂县长”酿出“致富蜜”
有担当敢作为,直把他乡变故乡。欢迎扫码收听由深圳市罗湖区委宣传部、罗湖区对口办出品的人物故事特别栏目《东西•扶贫日记》。让我们走进罗湖区总工会副主席陈文志的工作生活中,听他讲述在广西百色西林县的扶贫故事。
王宁:近700个日夜里 扶贫牵着两份情
有担当敢作为,直把他乡变故乡。欢迎扫码收听由深圳市罗湖区委宣传部、罗湖区对口办出品的人物故事特别栏目《“东西”扶贫日记》。让我们走进罗湖区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王宁的工作生活中,听他讲述他在广西百色西林县扶贫的故事。
扶贫女干部陈丽斌:“帮扶工作不结束,我就待这不挪窝”
每天放学时,陆丰碣石镇新酉学校门口站满了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学生由老师带着、排队走出校园。学校两旁热闹的商户透着浓浓的烟火气,摊主不时与客人打着招呼,脸上满是笑容。作为贫困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定贫困村,碣石新酉村现如今已达到脱贫标准。对来该村近2年的罗湖扶贫干部陈丽斌来说,如今村民生活的点滴变化都来之不易。
"希望退休前再参建一个地标工程”
9月6日,荣膺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被评为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的深圳总部企业中建钢构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赴京参加表彰活动后载誉归来,在机场接受了记者采访。
胡经之:改革开放春风吹来的深圳文艺美学奠基人
“我这一生,从江南稚子,到北大学子,再到南海游子,最后在深圳落地生根,成了深圳居士,这是因为我深深爱上了深圳,我这最后的精神家园。
麦贤得:用鲜血守护舰艇的钢铁战士
56年前,爆炸后的一块高温弹片,烙铁一样扎进了一位战士的头颅,流出的脑脊液和血,糊住了他的眼睛。他仍旧坚持着在3条管道,千百个螺丝中摸出一个拇指大的被震松的油阀螺丝。他使尽全力用扳手将螺丝拧紧,整整坚持战斗3个多小时,直至战斗胜利。这场战役给麦贤得造成了永久的身体伤害,也铸就了麦贤得不平凡的一生。
容国团:中国乒乓球事业的开路先锋
1968年的一个清晨,容国团去世,他是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当时,他不过31岁,距离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才过去9年。容国团是广东珠海南屏镇人,1937年8月10日出生于香港,父亲容勉之是饱含爱国之心的游子,渴望祖国能团结一致抵御外族入侵,给儿子取名“国团”。容国团一共在校读了七年书,时局动荡辗转了四所学校。
叶挺:曾坐镇深圳指挥抗战
叶挺,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广东惠阳人,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叶挺被评为“新中国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一直为后人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