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投资55万元兴建千官变电站
1985年8月,国家投资55万元兴建千官变电站。1987年交付使用。
全县小学恢复六年制
1985年春,全县小学恢复六年制。
本县取消生猪派购 实行议购议销政策
1985年春,本县取消生猪派购,实行议购议销政策;取消粮食统购政策,改为国家以合同形式向农户订购粮食。
县府批转县公安局《关于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到城(圩)镇落户的意见》
1985年1月,县府批转县公安局《关于允许农民自理口粮到城(圩)镇落户的意见》。本年批准各地农民自理口粮到城镇落户的936户,共1984人。
高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建成投产
1985年1月,高江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建成投产,为本县第一家“三资”企业。
县给从事教育工作3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郁南县中小学教育工作荣誉证书》和荣誉徽章
1985年1月2日,县给从事教育工作3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郁南县中小学教育工作荣誉证书》和荣誉徽章。
全县工业总产值10359.3万元
1984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0359.3万元,首次突破工业亿元大关。
郁南县开展农业区划调查研究
1984年,县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纲要草案》要求,开展农业区划调查研究,按生产特点和作物分布将全县农村划分4个农业区:中部低山、西北部中丘、东南部低丘和沿西江低水区。同年11月,编辑出版《郁南县综合农业区划》1册。
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落成
1984年,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落成。
县政府为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申明延长承包期15年
1984年冬,县政府为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申明延长承包期15年,并给农民颁发土地使用证书。
县人民政府通告,规定县内钨、锡、钼、钽、铌、金、银等矿产资源生产以及矿产品统一归口国家管理
1984年9月28日,县人民政府通告,规定县内钨、锡、钼、钽、铌、金、银等矿产资源生产以及矿产品统一归口国家管理。
中国人民银行郁南支行金银首饰营业部开业
1984年8月21日,新中国成立后县第一间金银首饰店——中国人民银行郁南支行金银首饰营业部开业。
都城镇600门自动电话贯通并投入使用
1984年3月9日,都城镇600门自动电话贯通并投入使用。
郁南县被省划为第二批用材林基地县
1984年2月,本县被省划为第二批用材林基地县。
大湾旅港同胞廖木新等捐资建成大湾中心小学教学大楼
1983年,大湾旅港同胞廖木新等捐资建成大湾中心小学教学大楼。楼高4层,有课室20间。
县工商局在白木大堤建耕牛市场
1983年12月,县工商局在白木大堤建耕牛市场,总面积1.27万平方米,投资20万元。
国家水电部农水司综合处、省水电厅农水处、肇庆地区农委、肇庆地区水电处、县农委、县水电局联合在本县宋桂区茅坡乡、附城区富窝乡红花村设立“改造山坑渍害低产田观测站”
1983年10月,国家水电部农水司综合处、省水电厅农水处、肇庆地区农委、肇庆地区水电处、县农委、县水电局联合在本县宋桂区茅坡乡、附城区富窝乡红花村设立“改造山坑渍害低产田观测站”,时间定为3年。
县医药总公司在都城主办第一届全国中药材、中西成药交流会
1983年10月,县医药总公司在都城主办第一届全国中药材、中西成药交流会,与会代表400多人,时间4天,总成交金额5000多万元。
县创办广东广播电视大学郁南分校
1983年7月,县创办广东广播电视大学郁南分校。
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的第一步改革
1983年秋,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的第一步改革,税利并存,税后利润计征所得税和增值税。次年冬,实行“利改税”的第二步改革,依法完纳规定税种,并改革税后利润分配办法。
撤销人民公社、大队,恢复区、乡建制
1983年5月,撤销人民公社、大队,恢复区、乡建制。全县分为18个区1个镇,区设区公所,镇设人民政府。
都城锦江露天灯光球场建成
1982年,都城锦江露天灯光球场建成,面积2173平方米,可容纳观众3000人。
县政府发出通知 重新确定县城建设规划范围
1982年8月23日,县政府发出通知,重新确定县城建设规划范围。
县卫生局和制药厂采用中草药研制成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克咳片” 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和广东科学大会优秀奖
1978年,县卫生局和制药厂采用中草药研制成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克咳片”,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和广东科学大会优秀奖。
桂圩猪育种工作获省科学大会奖
1978年,桂圩猪育种工作获省科学大会奖。桂圩猪被列为全国生猪良种。
县建立电视差转台
1978年,3月,县建立电视差转台,台址在都城风岚岭山顶,县城及四周10平方公里居民可同时收看到4套电视节目。是时全县及乡镇级电视差转台共有差转机10台,总功率510瓦,讯号覆盖率占全县总人口的56.8%。
江涛获60公斤级举重冠军
1977年7月,江涛参加在菲律宾举行的第一届国际青年举重邀请赛,获60公斤级冠军。此是本县籍第一个在国际赛中获得金牌的运动员。
宋桂公社凤塘小学教师叶以容在屋背山开荒挖地出土石铲三块
1976年,宋桂公社凤塘小学教师叶以容在屋背山开荒挖地出土石铲三块,经省鉴定为新石器晚期的器物,其中最长的一块47.5厘米,在粤西尚属首次发现,距今四千年。叶于1986年将出土石铲献给县博物馆。
县淀粉厂职工试制味精成功
1975年,县淀粉厂职工试制味精成功。
县成立高等中专学校招生领导小组
1975年7月,县成立高等中专学校招生领导小组,选拔推荐具有初中文化程度、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工农兵子弟上大学,时称“社来社去”。
高洞隧道建成通车
1975年5月1日,高洞隧道建成通车。隧道位于大连(大方至连滩)公路8+745处,是本县第一座公路隧道。
县革委集资638万元兴建氮肥厂
1975年2月,县革委集资638万元兴建氮肥厂。1979年投产,年产合成氨300吨(1983年停产转办蜂窝煤厂和味精厂)。
县文物普查组在东坝公社粗石村虎岩洞发现动物化石
1974年,县文物普查组在东坝公社粗石村虎岩洞发现华南巨獏、箭猪、熊、猩猩、野牛、水鹿、剑齿象、黄猄等动物化石,同时在连滩石脚洞、东坝猪肚岩也发现有类似的动物化石,距今约5~10万年。
本县向阳水库(中型)动土兴建
1973年11月27日,本县向阳水库(中型)动土兴建。库址在建城、通门两区交界处,土名“双冲”。1985年建成。水库最大蓄水库容9400万立方米,是本县最大的防洪、发电、灌溉综合利用的水库。
位于南江口公社的南江口渡口建成通航
1972年,位于南江口公社的南江口渡口建成通航,设渡船两艘,每渡可载卡车6辆。
肇庆航运公司拨款8.7万元在都城幸福路口新建一座客运站和码头
1972年,肇庆航运公司拨款8.7万元在都城幸福路口新建一座客运站和码头,并在其上游处增建一斜坡码头。
本县在都城工业大道建新车站
1972年,本县在都城工业大道建新车站,总面积2500平方米。
本县第一座横跨南江河的大湾大桥建成通车
1971年6月,本县第一座横跨南江河的大湾大桥建成通车。
县农机一厂为向阳水库成功制造630千瓦水轮机组
1971年秋,县农机一厂为向阳水库成功制造630千瓦水轮机组,高4米,重20.8吨。
县委副书记丘均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林业会议
1971年9月,县委副书记丘均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林业会议,作了题为《大办社队林场,发展林业生产》的发言,并在中央电台发表《绿化祖国,林茂粮丰》的讲话。
全县在生产大队一级建立合作医疗站
1970年,全县在生产大队一级建立合作医疗站。
全县农村掀起“农业学大寨”高潮
1970年秋,全县农村掀起“农业学大寨”高潮,大搞开山造田。
河口水轮泵站建成
1970年6月,河口水轮泵站建成,该站是本县首宗拦截南江河进行灌溉、发电、通航的综合利用工程。
中央第四机械工业部投资兴建县无线电厂
1969年9月8日,中央第四机械工业部投资兴建县无线电厂(1975年改名广东西江航海仪器厂,是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属下生产船用汽笛唯一的专业定点厂)。
云霄水库建成
1969年4月,云霄水库建成,是本县第一座中型水库。
委书记蹲点指导平台公社各大队兴建新式猪舍
1969年春,县委书记蹲点指导平台公社各大队兴建新式猪舍(座北向南、砖瓦结构、粪池露天与居处分离)。随之向全县推广。
位于本县附城公社的均埇渡口建成通航
1968年,位于本县附城公社的均埇渡口建成通航,设渡船两艘,每渡可载运卡车6辆。
县办东方红饲料厂 从英国进口设备 制造颗粒饲料
1968年,县办东方红饲料厂,从英国进口设备,制造颗粒饲料,年产饲料500吨,大部分外销日本。
地区、县联合拨款扶持新埇、芙蓉渔民在都城木场路建房定居
1967年,地区、县联合拨款扶持新埇、芙蓉渔民在都城木场路建房定居,命名芙蓉一巷,共85户,510人,住宅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
平台公社平台大队4个生产队联合购置1台新会县产圭峰10型手扶拖拉机
1965年,平台公社平台大队4个生产队联合购置1台新会县产圭峰10型手扶拖拉机,该机每小时耕地1~1.5亩,颇受农民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