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在都城十二岭创办劳动大学
1965年7月,县在都城十二岭创办劳动大学,招收初中文化程度知识青年64人,学制3年,半工半读,开设有文化课和专业课。
县文艺轻骑队成立
1965年7月,县文艺轻骑队成立,免费为农民表演文艺节目。
县聘请潮汕老农18人分别到各公社部分生产队 推广拔秧和田间管理先进技术
1964年,县聘请潮汕老农18人分别到各公社部分生产队,推广拔秧和田间管理先进技术。同年冬,又从江浙雇请种绿肥能手10人,指导全县种下绿肥8.9万亩。
在平台公社和县畜牧良种场建立生猪人工授精站
1964年冬,引入盘克公猪2头,约克公猪3头,在平台公社和县畜牧良种场建立生猪人工授精站。
县举办社会主义教育展览会
1964年春,县举办社会主义教育展览会,有照片、图画540帧,中心是宣传建国以来建设成就和进行村史、厂史、家史阶级斗争教育,并在县内18个公社及其下辖38个大队巡回展出,延续107天,观众6万人次。
第一批城镇知识青年168人到农村生产队和林场插队落户
1964年春,第一批城镇知识青年168人到农村生产队和林场插队落户。
第一所农业职业中学在平台开办
1963年秋,第一所农业职业中学在平台开办,面向全县招生1个班40余人。
县在都城象山观音阁建成日产1100吨的自来水厂
1963年6月,县在都城象山观音阁建成日产1100吨的自来水厂。
恢复郁南县建制
1961年4月,恢复郁南县建制。
本县送68名孤儿进肇庆儿童教养院
1960年10月,本县送68名孤儿进肇庆儿童教养院。
都城鱼苗场人工孵化鲩、鳙、鲢成功
1960年夏,都城鱼苗场人工孵化鲩、鳙、鲢成功。
县在连滩公社设立拖拉机站
1959年,县在连滩公社设立拖拉机站,首次使用35匹马力中型拖拉机为部分生产队犁耙田。
都城至水口公路建成通车
1959年9月24日,都城至水口公路建成通车。
调整人民公社体制
1959年4月,调整人民公社体制,从以人民公社为核算单位,改为以生产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时称“体制下放”。恢复社员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口粮分配到户。
都城白木大堤动工兴建 翌年2月建成
1957年10月,都城白木大堤动工兴建,翌年2月建成。
县委决定下放309名干部 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1957年2月7日,县委决定下放309名干部,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从1954年74个发展至552个
1956年本年初,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从1954年74个发展至552个,占全县农户61%。同年冬又在此基础上建立670个高级社,入社农户占总户数93.4%。
县汽车运输站成立
1956年8月,县汽车运输站成立。17日都城至平台公路修复通车。
本县创办地方国营通门林场
1956年7月,本县创办地方国营通门林场。
本县企业进行工资改革
1956年4月1日,本县企业进行工资改革。同月,县印刷厂率先实行企业职工公费医疗制度。
县地方国营蜜枣厂在都城兴建
1956年3月,县地方国营蜜枣厂在都城兴建。该厂“中国丰收牌蜜枣”商标获国家批准注册。
本县在都城新广场举行庆祝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
1956年2月5日,本县在都城新广场举行庆祝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
县委成立私营工商业改造领导小组
1956年1月,县委成立私营工商业改造领导小组。
全县手工业73户分别建立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5个 合计110人
1955年,全县手工业73户分别建立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5个,合计110人。翌年发展到29个社合计1274人。
本县执行农村粮食定产、定购、定销政策
1955年8月,本县执行农村粮食定产、定购、定销政策。
县成立扫盲工作队
1954年秋,县成立扫盲工作队,各乡村开办冬学或夜校。是时全县有青壮年文盲、半文盲8.6万人。
都城电厂组建投产
1954年4月,都城电厂组建投产,是本县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
县在宝珠试点 成立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初级社)
1954年春,本县在宝珠试点,成立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初级社),社长何旋芳。入社农户20户,是年冬增至108户。同年全县初级合作社从1个发展到74个,入社户占总户数3.2%。
我县开始查田定产工作
1953年1月20日,开始查田定产工作,7月底结束。全县总田亩(包括旱地、田)为29.07万亩。站队(等级)的土地有26.70万亩(水田)。定产为5.98万吨。共分20个等级,头7等的占19%,中7等的占57%,下6等的占24%。
县工商科在都城县工人俱乐部举办矿产展览
1953年10月1日,县工商科在都城县工人俱乐部举办矿产展览,展出矿样40多种,7天参观者逾万人次。
全县中小学一律改为公办
1952年9月,全县中小学一律改为公办。
二区大林乡罗阳、盘妹珍和李观英等5户组成全县第一个农业互助组
1952年8月,二区大林乡罗阳、盘妹珍和李观英等5户组成全县第一个农业互助组。
全县实施免费种牛痘
1952年1月7日,全县实施免费种牛痘,并限于年内完成。
县在都城新广场首次举行全县体育运动会
1951年1月1日,本县在都城新广场首次举行全县体育运动会。
全县普遍开办民校和冬学 帮助工农劳动人民学习文化
1950年冬,全县普遍开办民校和冬学,帮助工农劳动人民学习文化。
县政府发动机关团体干部、职工义务劳动,将牛挽塘填平 名为新广场
1950年冬,县政府发动机关团体干部、职工义务劳动,将牛挽塘填平,名为新广场,面积8000平方米,场内建舞台一座160平方米,成为县城群众集会的场所并兼文化、体育活动之用。
县各中学逐月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发助学金
1950年9月,本县各中学逐月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发给人民助学金,帮助工农劳动人民子女上学。
全县开展减租退押、生产自救运动
1950年3月15日,全县开展减租退押、生产自救运动,掀起春耕生产高潮。
粤中纵队第四支队司令部及所辖十一团、新一团指战员在罗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
1949年10月1日,粤中纵队第四支队司令部及所辖十一团、新一团指战员在罗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同月17日国民党县政府及其残余人员从县城撤往都城逃离县境。
县人成立大江公路行车有限公司
民国36年(1947)7月,县人成立大江公路行车有限公司,集资修复大江公路。
省政府决定,广东省庚戌中学(校址都城)改称省立西江中学(完全中学)
民国35年(1946)5月6日,省政府决定,广东省庚戌中学(校址都城)改称省立西江中学(完全中学)。是时全县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5所。
全县有工业、手工业833户
民国35年(1946)2月23日,全县有工业、手工业833户。
全县有当铺、钱庄、金银首饰、百货、布匹、粮油、咸杂、糖烟酒、药材、山货、五金、陶瓷、建材、文具书籍、铁器、酒店、染房等商店1700户,其中都城占620多户。全县另有摊贩750多户
民国34年(1945),全县有当铺、钱庄、金银首饰、百货、布匹、粮油、咸杂、糖烟酒、药材、山货、五金、陶瓷、建材、文具书籍、铁器、酒店、染房等商店1700户,其中都城占620多户。全县另有摊贩750多户。
都城私营复光电灯局开业
民国34年(1945),都城私营复光电灯局开业(局址在今文化宫),供小部分商业用电。
郁南县政府推行度量衡新制度
民国32年(1943)4月23日,郁南县政府推行度量衡新制度,改司码秤、排钱尺为市制。
国民政府发行“同盟胜利公债”
民国31年(1942),国民政府发行“同盟胜利公债”,省分配本县发行额法币814万元,实际发行仅31万元。
省拨款兴建聚义仓于都城镇
民国30年(1941),设立集中仓库于附城粮仓;省拨款兴建聚义仓于都城镇。
县府通令没收县属寺庙神产 拨充中小学校经费
民国30年(1941),县府通令没收县属寺庙神产,拨充中小学校经费。同年召开全县耆英大会,与会者70岁以上耆老80余人,其中最高龄的一人115岁。
全县每乡设立中心小学
民国30年(1941),全县每乡设立中心小学,保设立国民学校。
县政府组织中小学教师教育考察团赴湘、桂及本省各地进行教育考察活动
民国30年(1941),县政府组织中小学教师教育考察团赴湘、桂及本省各地进行教育考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