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竞争日益激烈;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加速变革,围绕国际经贸规则主导权的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将致力于推进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共同开放,秉持开放、合作、团结、共赢,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规则,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努力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有效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更有针对性地把我国发展的各种潜力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和韧性。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必须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才能避免被困难牵着鼻子走,在新发展阶段走出创新发展道路。
科学认识我国二〇三五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发展目标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一方面,以发展求安全,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另一方面,以安全保发展,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循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双循环相互促进。
推进“新四化”同步实现 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新四化”基本实现的时间点,同时也是党的十九大针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出重要部署之后,首次明确提出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间点。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路径,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
民法典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我国民法典系统整合新中国70多年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借鉴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民法典编纂提供了丰厚滋养,使民法典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积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国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应平等对话、互学互鉴,共同推动构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多彩世界。
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全面准确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吃透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切实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
“五个并重”布局发掘 广电网络发展新动能
作为党媒政网的广电网络,一直以来是党和政府声音传入千家万户的主渠道,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阵地,是国家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是加强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是一张多功能的国家数字文化传播网。特别在当前大力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广电网络在传播主流舆论和发展先进文化、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网络安全方面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职责,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双循环”中发挥广州国家中心城市新优势
广州必须持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以强化城市的资源配置力、市场辐射力和发展带动力。一要在营商环境建设领先的基础上打造新优势,完善引领“双循环”的制度建设。二要着力加大总部经济布局,加强“双循环”核心资源配置能力。三要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对接能力建设,在组织运筹“双循环”发展中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四要坚持做实做强创新引领能力,作为“双循环”发展枢纽引擎的关键抓手。
行动的指南 关键的一步
回顾过去,我们坚定信心;展望未来,我们充满希望;审视当下,我们勇敢前行。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透视全会的重大意义:从当下五年来看,它是“十四五”时期治国理政的行动指南;向未来30年来看,它是新征程“两步走”的关键一步;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深处透视,它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新起点,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围绕总定位总目标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东
全省政法机关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一体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这个总定位总目标,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把总书记的厚望重托转化为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的具体行动。
以“拓荒牛精神” 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回首深圳40载波澜壮阔的奋进历程,“拓荒牛精神”一直是激励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精神源泉。展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目标更高、使命更强、责任更大的未来,“拓荒牛精神”必将为深圳继续勇立潮头、奋勇搏击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向着实现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中国梦是一种为公众易于接受的形象表达,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中国梦提出8年来,在国内外产生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逐步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大力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向着实现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亟须深刻理解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 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科技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成长空间、关键的着力点和主要支撑体系。同时,科技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更高质量,质量与创新共同作用形成生产力。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与开放合作有机结合起来。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一些优势领域打造“长板”,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夯实国际合作基础。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强。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压实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坚持新发展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持深化改革,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坚持底线思维,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立足更高站位培养时代新人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面向未来,应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教育,推进办学模式、学科布局、教育教学改革,真正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人才和智力支撑。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坚持以物论史。科学探索遗存、时空与人的内在联系,是中国考古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坚持透物见人。高度重视考古材料,在系统构建考古学文化谱系的基础上,形成既符合中国具体实际、又体现考古学研究共性要求的规律性认识,是中国考古学的光荣使命。坚定理论自信。认识传统、服务发展、贡献世界,是中国考古学发展的重要使命。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科技力量
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发展的高度重视,更加坚定了我们走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广大科技工作者必将以更加锐意进取的斗志,挺进国家现代化建设主战场,以更加丰硕的创新成果回报党和人民赋予的无上荣光和崇高使命。要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定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效能,厚培创新型国家建设沃土,服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科协组织。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对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作出新的谋划和部署。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及其规律认识的深化,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推动建成文化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我们深刻认识新时代文化建设新使命、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明确了前进方向。
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要做好文化输血,通过知识、资金、人才下乡等,将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输送到农村。加强党的领导,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以农民群众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培养和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村文化建设队伍;鼓励、支持和吸引各种社会力量,特别是高素质、有责任、有情怀的知识分子、专业人才等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中来。全面激发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全社会参与热情,农村文化造血功能将逐渐提升、日趋强大。
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淬炼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自觉主动学、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笃信笃行学,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真正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基本功、必修课、看家本领,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并强调“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这是胸怀两个大局、统筹发展与安全作出的重要部署。“十四五”期间,必须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深刻认识和把握新发展格局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系
新发展格局与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两大重要战略安排,都源于“全党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需要和由“新常态”“新时代”“新阶段”统一构成的“时代大逻辑”;都以“新发展理念”为“思想灵魂”和“指挥棒”;都是服务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战略抉择。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添新的活力
民法典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法律,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制度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意义。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支撑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添新的活力。
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科技工作者要深刻把握新时代科技创新的阶段性特征和主要任务,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科学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把创新作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变量,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怎样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和基本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四五”时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如今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此时更需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团结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是世界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
“双循环”格局下广州出新出彩的着力点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可重点在以下五个方面发力: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商贸行业焕发新活力;产业转型升级与城市更新相结合,培育城市经济新增长点;大力发展金融等中介服务,提升现代服务业能级;充分发挥广州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做大现代健康产业;把南沙自贸区建设成为连通内外“双循环”的最佳网络节点。
深圳奇迹内在密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深圳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首先就要在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上先行示范,把党建好建强。唯此,才能巩固党在经济特区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才能将党的理论创新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强大思想武器和前行动力,才能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探索先行示范之路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深圳改革要着眼全局、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凭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新时代深圳精神,致力于在更高起点上把握新机遇,开辟新思路,在已有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要探索先行示范之路,奏响改革开放最强音;要打造“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勇攀全球经济最高峰;要以民生问题为导向,创新治理体制机制。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奋进新征程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是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对此,我们要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在擘画新蓝图、开启新征程中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实践新论】构建新时期粮食安全战略政策体系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领域的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我们需审时度势认清当前我国粮食产业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着手构建中国新时期粮食安全战略政策体系,“确保粮食供给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持之以恒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法治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治国家建设的社会文化基础。只有持之以恒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动法治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才能不断增强我国法治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
领导干部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每个领导干部都应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观念,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行稳致远。
年轻干部成长要处理好“四种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关于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系统论述。
挖掘民法典的公法价值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民法典对公权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和普遍性,体现在民事立法、行政执法等方方面面。民法典使命非同寻常,不仅是私法法典,更具有鲜明的公法外溢价值,应当给予高度关注。只有发挥民法典对公权力规范和约束作用,推动权利观念、责任观念、规则观念深入人心,才能在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基础上,发挥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作用。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为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只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才能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深入理解“坚持系统观念”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为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系统观念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经济特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创举
回顾经济特区创办的背景,梳理经济特区发展的过程,明确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地位,对于开创经济特区工作新局面,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篇章,无疑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为新起点和新契机,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促进新时代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
我国社会保障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还有不小差距。我们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及时更新发展理念,努力健全制度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用好知识产权制度助力脱贫
用好知识产权制度,能够更好激发贫困地区自身发展动力,为推动相关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制度支撑。要运用专利权推动生物遗传资源利用;通过发展地理标志产品培育绿色产业品牌;运用著作权促进特色村镇建设和旅游产业开发。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
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具有充分的历史依据、理论依据、现实依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能脱离的最大现实。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建设,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挥部”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为开启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
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坚实基础。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确保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稳步前进。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与数字产业化相比,我国产业数字化依然处于发展初期,特别是先进制造领域数字化应用程度亟待提高。先进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导力量。要积极抓住数字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发挥制造业大国的优势,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创造出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等数字化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为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协同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作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既是消费提振的“加速器”,也是投资扩张的“催化剂”,二者的协同推进将持续释放城乡生产生活消费、就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需求潜力。因此,推进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能够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持久、稳定、协同的动力源。要协同建设城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提升城乡开放合作水平,畅通双循环通道;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城乡资源有序流动。
完善民生保障制度 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十三五”时期,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在实现这些成就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的目标,强调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再次彰显了民生保障制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继续完善民生保障制度,在发展民生中赢得民心、在凝聚民心中求得更大的发展。
把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使这个大变局加速演进。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有效应对风险挑战,补齐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必须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优势,主动谋划、多措并举,大力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铭记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对于激励我们在新征程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重大意义。
铭记伟大胜利 推进伟大事业
一切伟大胜利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尤须在历史回望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雄赳赳、气昂昂,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勇前进!
科学认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应对百年变局、重塑竞争格局、开拓发展新局的战略部署,是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方向性指引。“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概念提出后,如何切实做到学深悟透做实笃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