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团区委、北大国际法学院走进渔民村开展学党史暨普法活动
5月1日下午,罗湖团区委、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走进渔民村开展学党史暨普法活动。据了解,此次活动是罗湖共青团庆祝建党100周年“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暨五四青年节活动之一。
用镜头“阅读”红色历史 主题摄影讲座走进渔民村
5月16日下午,“用镜头‘阅读’红色历史”庆祝建党100周年特色主题摄影讲座在罗湖悠·图书馆(南湖街道渔邨社区)举行。此次活动由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罗湖区图书馆承办,渔邨社区党委、渔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协办,邀请到了深圳市艺术摄影学会副会长罗章泽先生为主讲嘉宾。
文明、大爱、书香、高效、智慧 五个关键词解锁渔民村的华丽转身
渔民村,与香港隔河相望,从打渔世家到中国最早的“万元户村”,再到如今现代化的花园社区,这里,留下了改革开放的重要印记,也为深圳规模庞大的旧村改造和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沧海桑田,渔民村是如何实现华丽转身,成为中国城市进程中的成功典范?12月17日,罗湖“双周发布”渔民村专场举行,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章红班、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宫雪、渔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颂球联合带来“新时代新渔村”主题发布,向大家揭晓了渔邨发展奇迹的秘诀。
来村史馆看百年变迁史!罗湖区渔民村村史馆开馆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一首《春天的故事》诉尽改革开放的历程,悠扬的旋律在渔民村村史馆上飘扬。12月10日下午,渔民村村史馆开馆仪式举行,首届渔乐文化节也于当天开幕。
深圳本土三十大“老字号”在渔民村开启专场直播
12月9日晚,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在深圳罗湖渔民村开启。腾讯微视携手深圳本土三十大“老字号”品牌,在渔民村开启腾讯微视超级品牌日“深圳老字号×渔民村”直播专场活动,展示深圳“老字号”产品和文化创新的同时记录时代变迁,为网友送上一场文化大餐。
腾讯微视超级品牌日走进深圳渔民村 助力深圳老字号品牌再次腾飞
看开放缩影,品传统文化,购花样产品。12月9日起,腾讯微视将联合深圳广电集团飞扬971、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小渔村文化产业投资携手深圳当地30大“老字号”品牌,在深圳罗湖渔民村开启腾讯微视超级品牌日“深圳老字号X渔民村”直播专场活动,展示深圳“老字号”产品和文化创新的同时记录时代变迁,为网友送上一场文化大餐和消费盛宴。
首场在渔民村献上粤剧小调和折子戏 第八届“罗雪儿公共文化超市”开始服务了!
同在一方热土,共建文明家园。11 月 16 日,随着首场演出在罗湖区南湖街道渔民村社区文化广场进行,2020 年第八届 " 罗雪儿 " 公共文化超市点单系列演出活动开始了!罗湖区文化进社区公益文化演出的序幕也由此拉开。
“11.8深圳垃圾减量日” 全市首辆垃圾分类宣传大篷车从渔民村发车
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2020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规定,每年11月8日为深圳市“垃圾减量日”。为提高市民对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的意识,倡导节约资源、减少废弃、垃圾分类、循环利用的理念,11月8日,罗湖团区委在渔民村文化广场开展“11.8垃圾减量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活动中,罗湖青年争当先锋,践行青年志愿者精神为罗湖区垃圾分类宣传、为城市减负作出贡献。
渔民村基层治理创新效果明显——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打造有温度城区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渔民村人把握党的好政策,“敢于吃螃蟹”、大胆向前走,很快在上世纪80年代成为全国第一个万元户村。之后,渔民村又率先进行股份公司改革、率先试点城中村改造。邓小平、胡锦涛、习近平3位国家领导人都先后来到渔民村。2012年12月8日,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视察的第一站来到了深圳,并来到了渔民村,勉励大家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这条正确的道路。
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10月14日早上8点多,离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召开还有两个多小时,渔民村文化广场已陆续有居民们来到大屏幕前守候。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社会反响热烈 深晚记者实地走访多地聆听各界心声——“我们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美好期待和坚定信心”
10月14日上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当天上午,深晚记者走访深圳多个代表性地点,有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曾视察过的地方,有的是深圳的重大工程建设现场……
老地标书写新故事 老城区焕发新活力——勇立潮头四十载 罗湖持续谱新篇
罗湖,是深圳最早的建成区。1979年3月,罗湖作为深圳设立的第一个市辖区正式成立。身为特区“长子”,罗湖汲取改革开放的精神食粮,一路追随改革开放的脚步茁壮成长,见证并记录着深圳经济特区40年日新月异的变化,在40年间绘就了一幅幅优异的答卷。
升旗仪式周周有 家国情满渔民村
9月30日,深圳市渔丰股份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吴颂球走在罗湖区南湖街道的渔邨社区渔民村文化广场上,文化长廊蜿蜒。罗湖区各级单位协力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村,让这里焕然一新。
罗湖又一公办幼儿园开园!渔民村的“小鱼儿”迎来新的学习园地
走过鲜花缤纷的盛夏,迎来谷沉稻香的金秋,在这初秋微爽的季节,渔民村的“小鱼儿”有了新的幼儿园——罗湖区教工幼教集团渔民村幼儿园开园了。
深圳252个行政村、718个自然村划入综合整治范围——城中村“蝶变”都市风景线
回顾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城中村的巨变让世人惊叹。城中村,是城市快速发展过程的历史产物。深圳是一个外来人口众多的移民城市,很多刚来深圳的人落脚第一站都选择城中村。城中村房租便宜,生活方便,是刚到深圳不错的一个居住地。
城中村虽在“城”中,但“村”味不变。城中村基础设施薄弱,物业管理差,安全隐患突出,是城市管理的薄弱区域。城中村与现代化的都市有道明显的“分界线”,与大都市格格不入。
城中村虽在“城”中,但“村”味不变。城中村基础设施薄弱,物业管理差,安全隐患突出,是城市管理的薄弱区域。城中村与现代化的都市有道明显的“分界线”,与大都市格格不入。
南海之滨渔民村的“创文四重奏”
渔民村,位于深圳市罗湖区以南,与香港隔河相望,总面积0.25平方公里。40年来,渔民村的变迁和发展见证和记载了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和巨大变革。深圳市罗湖区委区政府自启动渔民村先行示范建设以来,渔邨社区党委便自我加压、闻鸡起舞、日夜兼程,在创文的征程中,发生着一幕幕感人的故事,谱写着一篇篇美丽的华章。
深圳渔民村探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样板村”的新长征路
“七一”前的深圳罗湖渔民村,一片热火朝天。从党群服务中心到公园、村史馆,整个村都在改造升级。作为广东40多年来改革发展的缩影,这个特殊地标将迎来崭新面貌。
“深圳奇迹”:见证中国第二次革命的辉煌
38载沧桑巨变,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建设成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的奇迹。
渔民村:从“万元户村”到“千万元户村”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曾来到深圳罗湖区渔民村,向居民们了解这里的新变化。转眼五年,这个曾经中国最早的“万元户村”正在实现新的超越。“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我家探访时,我家的年收入约几万块钱,现在家里年收入已经达到了五六十万元。”渔民村村民邓国华说,如今村里平均每户家庭财产都超过了千万元。从“万元户村”变成了“千万元户村”,跨越式发展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秘诀?
从小渔村向现代化 社区转型的深圳故事
从打渔人家聚集区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内较早的“万元户村”,再到如今现代化的花园社区,深圳罗湖区南湖街道渔民村被很多人视作深圳特区30多年发展的叙事起点。
渔民村:用城市化步伐讲述新深圳故事
高楼林立的花园式小区中,道路干净整洁,孩子的欢笑嬉戏声不断,社区内的渔民村文化广场热闹非凡,举办多日的文艺比赛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老人们则在小区内纳凉、聊天。村民外出也十分方便,步行几分钟就能到地铁站,万象城就坐落在村边。
深圳:五年来牢记嘱托 改革开放勇争先
金秋十月,深圳莲花山公园山顶广场游人如织。习近平总书记5年前种下的高山榕挺拔茂盛、生机盎然,游人争相在树下合影。
改革改出获得感——沪闽深三地改革开放中的民生故事
平潭海峡高速客运码头,“海峡号”高速客滚轮从这里出发,在大陆和台湾之间直航往返,便利了生活,慰藉了乡愁。
罗湖举行首场“双周发布”——解码南湖:打造大湾区“优质生活圈”
渔民村、罗湖桥、国贸大厦……“老深圳”和“新深圳”对于这些地标都不陌生,它们在深圳的历史上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们都在南湖。
罗湖区新党员:到渔民村重温历史 在棚改区宣读誓词
50多位胸口别着红色党徽的党员来到渔民村的文化艺术长廊,墙壁上20幅铜铸浮雕记录了渔民村近百年的历史变迁。穿过长廊进入村史馆,渔民村的历史画卷铺展开来。罗湖区直机关工委“学标杆、比干劲、争一流”集中党日暨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活动从参观渔民村开始。
一场发生在城中村的城市蝶变
渔民村仅0.25平方公里土地上,高度浓缩了深圳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渔村,到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沧桑巨变。
深圳渔民村将打造5G智慧示范社区
八月底,走进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的渔民村,一个现代化花园小区映入眼帘:12栋住宅整齐划一,环境优美,设施丰富,家门口就有幼儿园和老人照料中心,十分便利。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公园、村史馆正在改造施工,面貌将焕然一新。
特区40年|渔民村蜕变见证改革开放传奇
渔民村位于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土地面积仅0.25平方公里,浓缩了深圳经济特区从小渔村到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发展传奇,全国首个万元户村、全国首批社区股份公司、农村城市化改造样板,多个城市发展标签都从这里诞生。
渔民村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村
一面是规划有序的花园式社区,街道整洁、绿树成荫,基础设施完善,不时听见居民的欢声笑语;一面是正在火热施工的党群服务中心和村史文化设施,村口的社区公园焕然一新,中心广场多了休息椅,村史文化长廊铜铸浮雕完善翻新,智慧门禁系统和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也迎来改造升级……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与香港咫尺之隔的渔民村,正迎来一番全新的面貌和历史性的改革机遇。
在这里,有太多创新创业的故事(深度观察)
1980年—2020年,这是深圳经济特区破土而出、蓬勃生长的40年。
罗湖:渔民村探索建设先行示范村
渔民村位于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仅0.25平方公里土地上,浓缩了深圳经济特区从小渔村到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发展传奇。全国首个万元户村、全国首批社区股份公司、农村城市化改造样板……如今,渔民村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浪尖上。
“样板村”的新长征路
“七一”前的深圳罗湖渔民村,一片热火朝天。从党群服务中心到公园、村史馆,整个村都在改造升级。作为广东40多年来改革发展的缩影,这个特殊地标将迎来崭新面貌。
深圳罗湖:与爱同行,携手共创残疾人美好新生活
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深圳市罗湖区残联积极为残疾人谋求民生福祉,致力于健全残疾人社会救助体系;从残疾人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加大专业康复中心建设,着力构建专业康复服务体系;为了让残障人士融入社会,坚持以“造系统、建体系”全局眼光指导就业工作。近两年,无障碍城市建设的蓝图正在罗湖铺展,通过一场场研讨、一次次走访,越来越多的无障碍设施悄然出现,对于残疾人而言,老城区变得更加宜居、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