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骆抗先:每周出三次门诊,最爱为病人精打细算
骆抗先是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教授,被誉为“乙肝斗士”。如今,他正在与时间赛跑。有着60年党龄的骆老,用生命诠释着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医者的家国情怀。
西藏和平解放70年历程,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以下简称《十七条协议》)的签订,宣告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片美丽的土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五届“广东好医生”获奖名单公布!
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打造“广东医生”主体形象,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广东省文明办、广东省中医药局、南方日报社、省卫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会、人之初杂志社联合开展了第五届寻找“广东好医生”活动。
“世界屋脊”续写新传奇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一批批建设者挺进“世界屋脊”,奏响激昂奋进的雪域欢歌。
坐上动车去拉萨!体验首辆高原“绿巨人”,奔幸福新天路
建设美丽西藏,交通勇当先行。青藏高原上的“团结线”日日奔驰,如同一划绿色笔墨,填补了中国交通地图的西部留白处。
广东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带来哪些变化?
2020年6月,广东省文明委在全省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这是牵引带动广东精神文明创建提质增效,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先行示范区建设两周年 深圳“高分答卷”收获了国家部委、市民的双重“点赞”!
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既要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也关切城市治理、民生福祉;而深圳的改革,既提升了城市,也润泽了市民。
先行示范两周年 | 闪亮数据见证深圳铿锵步伐
我们迎来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2周年。经过两年真抓实干,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已进入全面铺开、纵深推进阶段,一系列重大战略、重大改革、重大平台、重大政策和重大项目进展顺利。这座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因改革开放而强的城市,正不断突破自我,唱响又一个春天的故事。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 深圳下了哪些功夫?
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两周年之际及“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深圳推进深港两地规则“软联通”和设施“硬连接”、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以及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实实在在推动湾区合作。
扬帆奋进绘新篇——深圳全面纵深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2年来,深圳56项重点任务中9项已经完成、43项取得重大进展,全面铺开、纵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不断前行。
中山市南朗街道左步村拟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8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公示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和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的公告,中山市南朗街道左步村拟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走进佛山里水,揭秘蝴蝶兰的“生长密码”
“全国每四株蝴蝶兰,就有一株来自广东里水”,经过多年的探索,佛山南海里水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蝴蝶兰生产基地,年销售蝴蝶兰超过5000万株,年产值超5亿元。来,一起走进里水,揭秘蝴蝶兰的“生长密码”。
佛山杏坛乡村振兴智库成立,探讨乡村振兴发展新方向
7月31日,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乡村振兴智库成立仪式暨第一次专家研讨会在逢简村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30多名专家学者受聘“智库”;政、商、学各界专家教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杏坛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佛山顺德:杏坛镇以村改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以村改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佛山三水:“祠堂+文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山市三水区通过推动“祠堂+文化”示范点建设 ,赋能乡村文化振兴,让古老的祠堂焕发新活力。
美丽街区丨广州增城:老街微改造 焕发新活力
本期“美丽街区”特别策划为大家介绍的是:广州后花园—增城的正果老街。通过微改造变身“文化旅游小镇”,成为近几年来广州打造干净、整洁、平安、有序的社区,取得的一个亮眼成就。
韶关南雄:1316亩新增垦造水田通过试种
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南雄市深入推进垦造水田工作,新增的1316亩2020年垦造水田项目区经过水稻试种,水田基本稳定,可移交给当地。
广东省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直击电子商务师项目比赛
在8月9日举行的广东省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现场,电子商务师项目吸引了众多选手参赛。
佛山九江:特色墙绘为乡村振兴增色
2021年,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以打造南海区最干净整洁镇(街)为目标,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水南社区对辖区一些旧蚕房、旧房屋进行了墙体翻新,并通过特色墙绘,进一步美化人居环境。
韶关乳源:正是葡萄成熟时
眼下,正是葡萄成熟季,是采摘的好季节。在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六镇坳背村,乳桂公路旁,近30亩的葡萄早已挂满枝头,四处弥漫着浓郁的果香。
全部对接进驻 深圳400名年轻干部奔赴南粤乡村
深圳选派400余名优秀年轻党员干部奔赴南粤乡村,持续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
广州白云:寻味头陂 粤食传承
头陂村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太和镇,生态环境优美,绿色经济发展良好,以花卉种植为特色,农业休闲观光为亮点。美食,既是舌尖上的享受,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头陂村人眼中,更是一种精神的展现。
那山那水那春天——记脱贫村里的佛山力量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越西、甘洛三县,广东省云浮市云安、云城、罗定三区(市),都是佛山南海对口帮扶的贫困县。在脱贫攻坚战中,南海的社会力量汇聚,助力贫困村2020年全部摘掉“贫困帽”。
瑶族非遗节日网络化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瑶族非遗节日网络化,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清远清新:新洲有多“新”,党员干部来秀秀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党员干部陈瑞文,说要通过讲解介绍来秀一秀,让大家看看清远市清新区太和镇新洲村现在到底有多新!
广州:5G生态大米走向国际 “80后”现代农人用科技改变乡村面貌
在广州从化风云岭的1000亩稻田里,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形成,这里的大米实现了“零化学肥料”“零化学农药”“零除草剂”,5G生态大米走到了国际的舞台上。
河源旺宜村: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为此,河源市龙川县通衢镇旺宜村就大力发展富民兴村的蔬菜、油茶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便民!中山市黄圃镇第一座人行天桥正式启用
中山市黄圃镇南三公路是东北组团的重要干线公路,车流量大,群众过马路存在较大安全隐患。8月5日,横跨南三公路的黄圃镇第一座人行天桥——团范“连心”天桥正式启用。
广州从化:“糖包子”无花果进入盛产期
盛夏时节,瓜果飘香。在广州市从化区吕田镇塘田村,成片无花果树青翠欲滴,一颗颗红绿相间的“糖包子”缀满枝头。进入8月,吕田镇无花果迎来盛产期,得益于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优势,这里的无花果采摘期可到12月底。
广州番禺:处处显关怀 帮扶见成效 竹山村40户贫困户全面脱贫
广州市番禺区卫健局自2016年5月对口帮扶梅州市五华县竹山村以来,坚持党建为引领,稳步推进帮扶工作,该村40户贫困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底的3425元提高到2020年底的20423元,实现全面脱贫。
亩产662.29公斤 华农无人农场19香优质早稻获丰收
亩产662.29公斤,华农无人农场19香优质早稻获丰收。
肇庆广宁:小小砂仁果做活乡村产业大篇章
春砂仁种植在肇庆市广宁县赤坑镇拥有上百年历史,是当地传统特色产业。该镇将林下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大力发展砂仁种植,拓宽农民增收致富道路。
广东省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餐厅服务员项目赛场上26名选手“过招”
8月10日, 广东省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进入第二天,11个竞赛项目的选手正在赛场“过招”,26名选手参加了餐厅服务员项目比赛。
河源柯木村:八万斤金香蜜瓜“种”出甜日子
河源市东源县灯塔镇柯木村的金香蜜瓜成熟了,为村里增添了一分清凉与甜蜜。这金香蜜瓜是将甜瓜中的十多个优良品种进行多品系杂交后,选育出来的早熟良种。2021年柯木村引进以后试种试卖,第一次采摘就有八万斤的产量。
甜到心坎里!新上市的“爆款”伽师瓜运抵佛山禅城
夏天是瓜果成熟的季节,一批近30吨的新疆伽师瓜从喀什地区运抵佛山。作为佛山对口支援地的优质农产品,伽师瓜以皮薄肉厚、味道清甜著称,一到佛山就受到了广大市民的“追捧”。
广州番禺:梅州五华农产品装进大湾区“菜篮子”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梅州配送中心自2020年运营以来,已向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输送了10万吨梅州地区的优质农产品,加快了五华乡村振兴的推进,丰富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
佛山顺德:“园美行动”盘活闲置用地
2021年,佛山市顺德区因地制宜打造3000个“四小园”生态板块,盘活房前屋后闲置土地,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提升城乡环境。
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粤菜师傅”工程技能培训走进韶关乐昌
8月10日,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粤菜师傅”工程技能培训在乐昌坪石镇金鸡村委会开班,来自周边各镇的50名学员在粤菜师傅的指导下进行为期8天的学习。
广东:首次举办乡村振兴技能大赛 比赛设置羊肉烘烤等11个特色项目
广东省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8月9日至11日在湛江举办。本次大赛以“乡村振兴,技能先行”为主题,共设砌筑工、中式烹调师和餐厅服务员等11个竞赛项目。
广东海丰新山村:从“空心村”到红色党建示范村
2020年,新山村村集体收入超10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6459元升至1.86万元。新山村及村党总支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法治示范村”“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文化与旅游特色村”、广东“乡村振兴大擂台”五强村等荣誉称号。
广东高潭中洞村:激活红色资源,振兴美丽乡村
从过去无人问津的落后村庄到如今人山人海的红色旅游示范基地,中洞村的翻天巨变正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脱贫攻坚承诺的生动注解。站在建党百年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潭还将结合实际开发生态旅游,以“红色+绿色”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助力乡村振兴。
广州从化:走进植物工厂 探寻乡村高科技种植之美
位于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小坑村的植物工厂是广东省首个植物工厂。在植物工厂里,不用土壤、无需阳光,仅仅依靠营养液和人工光照,通过计算机控制便可以使蔬菜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先进的管理模式还可以保证蔬菜的即食性。
韶关南雄:幸福灵潭入画来 小康梦圆在今朝
韶关南雄市因地制宜,通过打通产业链条,推动农旅融合,一批“小而精”的特色产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东莞虎门:传承醒狮技艺 弘扬非遗文化
东莞市虎门镇白沙小学在社区的支持下,于2020年成立了一支少年醒狮队,将醒狮这项非遗文化引入校园,让醒狮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机新活力。
肇庆德庆:借“驻镇帮镇扶村”东风 助力官圩农产品畅销大湾区
肇庆市德庆县官圩镇联合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在佛山市南海迎宾馆设立首家“龙母故里·官圩有礼”南海消费帮扶助农专柜,进一步联农带农富农,帮助当地农产品打通销路,打响品牌。
乡村振兴纪事《筑梦家园》
水乡凤艇,巾帼不让须眉,新时代女性用爱心守护家园;十年坚守扶贫路,他把贫困村当成自己的“家“,与村民共建美好家园,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乡村振兴纪事》讲述“暖”力量的故事。
揭阳揭西坪上镇:人才回归 发力振兴乡村
人才兴,则乡村兴。揭阳揭西县坪上镇鼓励外出能人乡贤返乡,扎根乡村参与家乡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
美丽街区丨广州:庭前屋后“四小园” 美丽乡村新画卷
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瓜岭村通过盘活闲置地块,打造了10个“四小园”,使村容村貌变得越来越好,描绘出一幅小而精的乡村画卷。
广州白云区规划建设10条新乡村示范带 全长超100公里
2021年8月,广州市白云区新乡村示范带规划出炉,按照联农带农的思路,努力将新乡村示范带打造成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三美融合”的高地,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
肇庆德庆:初心不改 情怀德庆贡柑
肇庆市德庆县果农用无数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只为初心躬耕,用情怀培植德庆贡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