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番禺:助力桑芽菜成了梅州市五华县远近闻名的“网红菜”
广州市番禺区对口五华县工作队在梅州市五华县梅林镇琴口村引进桑芽菜产业帮扶项目,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探索“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农户+互联网”的产业帮扶模式。
佛山张槎:下朗村人居环境提升“成功秘籍”
自2019年10月佛山张槎下朗村打响人居环境整治“第一枪”起,下朗村党委与村民一起群策群力,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综合村内实际与村民要求,积极探索打造有下朗特色的村居景观,成就下朗村人居环境提升的“成功秘籍”。
乌石村:多元发展 多点开花 乡村振兴传奇上演
自2016年以来,在东莞塘厦镇帮扶下,始兴县太平镇乌石村以崭新面貌实现华丽转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得到有效增长。天时、地利、人和,使得乌石村“山鸡变凤凰”。
厉害了!这个网红村靠“卖空气”赚了228万
韶关市翁源县青云村将“绿水青山”变现,靠卖空气赚了两百多万。这空气是如何卖出去的呢?一起去探个究竟!
清远:多措激活“三块地” 改革 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多点开花”
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建立以来,清远在政策,在理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上下苦功,不断激活农民、要素、市场,推进广清接合片区农村“三块地”改革,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多点开花”。
“宝藏小草”撑起亿元大项目
梅州市平远县有着“中国仙草之乡”的美誉,小小仙草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的“致富草”。
清远英德:“鸽”显神通,助力乡村振兴
清远市乡村新闻官廖沾应播报德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二期项目,肉鸽供港澳出口养殖基地位于清远英德市桥头镇亚婆石村,占地面积100亩,形成集肉鸽育种、选种、养殖及科研研学项目等配套设施,项目总投资3500万元人民币,以龙头企业+农户的帮扶模式,解决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主导产业,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
揭阳普宁什石洋村:赓续红色血脉 建设美丽乡村
揭阳普宁大南山街道什石洋村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整合红色资源,致力打造和谐美丽红色旅游村,走好走实革命老区村高质量发展之路。
东莞切实抓好新一轮对口帮扶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2021年起,东莞调整为结对贵州铜仁10个县区,对口帮扶广东省内韶关30个重点帮扶镇和揭阳20个重点帮扶镇。迈上新征程,东莞将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保持帮扶政策措施持续跟进、力度不减,切实抓好新一轮对口帮扶各项任务落地落实,高质量助力协作帮扶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湛江硇洲国家级中心渔港:整装待发迎开渔
8月16日中午,南海将结束一年一度的伏季休渔期。记者8月14日、15日连续两天到位于湛江雷州市乌石镇的硇洲国家级中心渔港采访看到,开渔在即,渔民们正抓紧时间进行最后的准备,迎接3个半月来的第一次出海。
汕头潮阳横山村: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
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横山村围绕“村容美、村基实、村业兴、村民富、村风好”的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谋划推动产业发展,带领村民发展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广东省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闭幕
由省政府主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乡村振兴局、湛江市政府承办的广东省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8月11日在湛江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圆满闭幕。经过3天的激烈比拼,66名选手脱颖而出,获得11个项目的金、银、铜牌。各竞赛项目获得金牌的选手,将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
佛山南海狮山:绘文化墙,画美乡村
闲置地改造成“四小园”,四季农耕景致上墙勾起浓浓乡情,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招大社区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全域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
韶关仁化:打造“双区”和两个合作区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韶关市仁化县积极对接服务“双区”和两个合作区,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广东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和韶关市委十ニ届十五次全会精神,打造“双区”和两个合作区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梅州平远黄沙村:种下无花果 开出“致富花”
八月瓜果飘香,位于梅州市平远县八尺镇黄沙村的大棚无花果陆续进入成熟期,摇曳在枝头上红绿相间的无花果惹人垂涎,让整个基地弥漫着丰收的果香。预计2021年基地的无花果同比增长一倍以上,全年产量可达20万斤。
河源:“栗”拔头筹 撬动产业新发展
走进位于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船塘镇龙江村,漫山遍野的板栗树硕果累累,一串串栗蓬张开了“笑脸”。
韶关黄洞村:红色热土展新颜
群山环抱、峰峦叠翠,这个有着“三峰八洞十三坑”之称的美丽古村,是韶关市翁源县江尾镇黄洞村。近年来,黄洞村迎来一拨又一拨客人,这里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更有着一段浴血奋战的烽火岁月。2018年,黄洞村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广东省第二批30个重点建设的“红色村”党建示范点之一,也是翁源县唯一的省定党建示范工程。
李怀琼:祖国的领土,一寸不能丢
日前,广州市正在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广州市番禺区,就有这样一位战斗英雄——李怀琼。40多年前他在中越边境为保卫国土而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英雄事迹,是一笔流传至今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坚守法卡山的战斗中,李怀琼带领战斗小组毙敌20余名,荣立一等功,被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彭士禄:两走拓荒路,此身长报国
回忆自己的一生,彭士禄曾这样感慨:“我这一辈子只做了两件事,一是造核潜艇,二是建核电站。”青年时代的彭士禄也许并没有想过自己会与核事业相伴终生,更没有想到会对这份事业爱得如此深沉。
陆丰土地“活权”
今年4月27日,汕尾市乡村振兴工作现场会在陆丰市召开。汕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晓强强调,要进一步激活改革的动能,持续深入推进“5+2”农村综合改革,围绕“三块地”做好基础性工作,推动“确权、赋权、活权”的有机衔接,集成系统推进改革,实现“活权生活钱”。当地的系列改革探索,持续改变生产关系,激发农民生产力,正向着下一个百年乡村兴旺发达的新图景探索前进。
激发乡村本土人才活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特别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发展制度体系,下大力气引育人才,在壮大乡村人才队伍上取得显著成效,掀起了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潮州市池湖村:整治废弃池塘 改善人居环境
改善村居环境是乡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是乡村振兴工作的主要抓手。7月份以来,枫溪区池湖村的村容村貌迎来新转变,占地约35亩的池湖公园建成开放,村民休闲娱乐有了新去处。
广东经济半年报: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7月21日,广东省统计局发布2021年上半年广东经济运行简况。今年上半年,广东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发展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从GDP(地区生产总值)总量来看,广东以5.7万亿元领跑全国,同比增长13.0%,两年平均增长5.0%。
河源紫金:旱地也能种稻子
河源市紫金县在全县推广种植旱稻400多亩,不仅灌溉用水减少50%以上,亩产能达500公斤,而且可让农民增产增收。
文化兴则乡村兴 东莞“院士故里”添新颜
人才辈出的东莞桥头镇邓屋古村落,盘活名人资源,将名人故居的保护修缮利用与古村落活化利用相结合,打造具有岭南古村落文化体验与华南教育历史研学相结合的特色村落。
韶关新丰:红阳猕猴桃在黄磜镇雪峒村试种成功
我国独有的红阳猕猴桃在黄磜镇雪峒村试种成功。目前,雪峒村猕猴桃采摘园里的红阳猕猴桃已渐渐成熟,正等待游客前来采摘品尝。该品种果型中大、整齐,果实肉质鲜嫩、纯甜、味浓、清爽有香气、多汁、果心小、口感优。
广州从化:井岗村50亩红心火龙果进入盛产期
广州市从化区太平镇位于北回归线上,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这片沃土充满了甜蜜芬芳。走进井岗村的火龙果园,园内约50亩红心火龙果长势喜人,如今已经进入盛产期,种植户再次收获丰收的喜悦。
广东汕尾陆丰:党建引领发展,贫困村成红色旅游胜地
党建引领发展,贫困村成红色旅游胜地。
梅州:“四好农村路”铺就小康幸福路
梅州市通过示范带动,高质量建设农村公路,全力打造一批 “民生路”“红色路”“旅游路”“产业路”,让广大老百姓出行从“走得了”到“走得好”“走得舒适”转变。2021年,梅州更是获得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市”殊荣。
美丽街区丨广州:小微空间变乐园 老旧社区焕新颜
广州持续推进微改造,让不少老旧小区焕发新活力。在海珠区海幢街宝贤社区,环境一点一滴发生着变化,居民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广东梅州大埔:昔日风云古战场,今朝山乡巨变,用产业发展续写红色传奇
广东梅州大埔:昔日风云古战场,今朝山乡巨变,用产业发展续写红色传奇。
专访新中国英语教学拓荒人伊莎白之子:亲眼目睹中国巨大变化
柯马凯的母亲伊莎白·柯鲁克(Isabel Crook)是加拿大籍,1915年出生于中国成都,1948年选择留在中国,终生从事外语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北京外国语大学终身荣誉教授,是新中国英语教学的拓荒人。2019年9月,104岁的伊莎白荣获中国国家对外最高荣誉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
专访南京大屠杀唯一影像记录者约翰·马吉之孙:铭记这段历史
约翰·马吉是美国圣公会传教士,南京大屠杀期间,约翰·马吉毅然留守南京,向中国平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并冒险拍下日军暴行,为南京大屠杀留下唯一动态影像。后来,约翰·马吉当年使用的摄影机被保存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龚国平:下好“先手棋”,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日前,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科技创新强省,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龚国平接受了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他表示,省科技厅将立足现代化建设全局,坚持创新核心地位,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下大力气解决“卡脖子”问题,以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广东文明村镇长这样,有面子有里子 | “九大行动”进行时
广东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美化乡村人居环境、焕新乡风民风、点亮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美好蓝图的实现提供强大精神文化引擎。
对话惠州“辅警哥”:发布视频只为警示他人,网络走红是个意外
8月15日,广东省公安厅决定授予曾勇军“一级嘉奖”,要求全省公安民警辅警学习曾勇军奋不顾身救人的先进事迹,牢记初心使命、弘扬奉献精神。
这些科学家教知识,广东已有252万人受益 | “九大行动”进行时
在广东,一系列传承弘扬好家教好家风活动的开展,给予了广大家庭丰厚的精神力量。榕树下,主题宣讲走进村居家庭;祠堂里,家风传承课浸润群众心;家门口“积分超市”的建立,将绿色健康生活理念吹进百姓家。
广东高速路,沿线“颜值”这样提升 | “九大行动”进行时
近年来,广东结合全省干线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道路限高限宽设施和检查卡点专项整治行动和“路政宣传月”活动,加强对高速公路沿线环境的巡查,加强公路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多部门联动开展对违建的执法,路域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外商投资广东势头不减!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八成
外资来粤投资兴业步履不停。据商务部统计,2021年1月至6月,广东实际利用外资991.5亿元,同比2020年增长20.6%,比2019年同期增幅高14.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8.8%。其中,高技术产业增势向好,实际利用外资284.3亿元,同比增长81.3%,两年平均增长43.4%。
村里来了“金融官”,村民信用值万金 | 寻找乡村振兴的金融力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部署,是党中央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赋能,也为金融机构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即日起,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寻找乡村振兴的金融力量”系列报道,探寻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思路,展现金融支持乡村建设的新成果。敬请垂注。
中青年干部要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担起使命
中青年干部是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的中坚力量,要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勇担时代大任,不断以其滋养信念、厚植忠诚、激励担当、锤炼品格,发自内心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全面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这32个字虽然简短,但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整体,我们要全面深刻系统把握其丰富内涵、精神要义和实践要求,增强传承好、发扬好伟大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习近平的生态辩证法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围绕“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辩证法意蕴。
从连樟村建设看乡村振兴
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地,近年来,英德市始终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开拓创新,着力推进连樟村乡村振兴,努力探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让农民过上美好生活。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庄严宣告,我们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大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联系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抓扶贫“五个重点”可以充分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蜕变的雕子塘村 让瑶族文化继续闪闪发光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县城西北侧,有一座美丽的瑶族村寨,名为雕子塘村。通过帮扶和村民自身的努力,他们的生活变得一天比一天好,传统瑶族文化更是得到了传承。不少年轻人都回到村里,种植茶叶,传承刺绣的独特技艺,瑶绣在2015年列入了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村里也专门设立了“小小传承人”的活动项目,让更多的小朋友跟绣娘们一起学习。
“空心村”变身最美乡村 鱼咀古镇等你来玩转
清远英德鱼咀村村落历史悠久,有足够底蕴,主要以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为主,在注重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不搞大拆大建,残破的民房局部进行改造提升,现在鱼咀村已经拥有6栋民宿,53间套房,还有书吧、咖啡厅、小龙虾养殖基地,除了为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之外,也都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老屋变身古韵民宿 狮峰村静谧彰显“潮式”生活
狮峰村位于潮州市潮安区归湖镇,总面积3.6平方公里,下辖三个自然村,总人口2582人。是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省首批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并列入20条广东美丽乡村精品线路之一。近年来,狮峰村围绕生态旅游和现代农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打造具有潮州历史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
大澳渔村:最美古渔村 古迹遗存历史底蕴深厚
阳江市东平镇的大澳渔村,是广东省较为完整保存原始渔家小屋风貌的渔村,这里渔村民风朴实,具有深厚的渔家文化特色,大澳渔村从2012年开始,致力于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成了15间民宿左右供游客居住,还建了博物馆,让游客和后代认识渔民的历史。
西和村:以花为媒带动乡村振兴 村民既富口袋也富脑袋
西和村位于广州市从化区城郊街,地处广东省级花卉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广州首批特色小镇西和万花风情小镇的核心村,村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下辖6个经济社,农户323户,人口1249人。近年来,西和村坚持以花卉种植产业为主导,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大力创建国家级花卉现代农业产业园,助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