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广潭
识广潭,爱广潭,颂广潭,最赞广潭的书香。
那一低头的温柔
傍晚,寒风凛凛,我却看到温暖的场景。温暖的场景很简单,一个高大的中年男人和一个微胖的中年女人并肩行走,男人一低头看见女人的鞋带开了,于是,他轻轻把女人拉到不妨碍后面行人走道的空处。然后,他弯下腰,低头为女人系上鞋带。
唤醒一盆春色
我养了一盆蝎子草,秋末之时,它呈现出枯败之势,我便像割韭菜一样,把枯萎的枝叶齐刷刷割掉了。我知道,它要睡上一个冬天,忘了今夕何夕。整整一个冬天,它做着关于春暖花开的梦,我暂时遗忘了它的存在。
鉴江平原之春(外一章)
鉴江源头,一滴李花的白,唤醒春天。
春雨飘飘艾草长
几场春雨,滴沥沥地把大地敲醒。那光秃的枝头绽出点点芽子子,却还需仔细辨认。而沉睡了好些时日的牛油果果核,裂成两块,从那盛满了冬水的盘子里长出苗头来。学校门口的红棉,一棵已枝头艳红,一棵旧叶尚存,新苞初长。春来了,就自然想起青团,想起了艾草。
回乡的车票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你在这里,家在那里,中间差了一张火车票。说的,就是我的心情了。
年例春
三月阳春。田野里草长莺飞。
我家爱读报
下班回到家里,见家猫(我家户主的外号)正捧着一本书在看。我说:呀,进步了,竟然看起书来了。
坚信未来
如果可以穿越回到二三十年前,我们对着这位刚满五十岁的爷爷说,您将来会坐上高铁搭上飞机去北京南京泰国新加坡旅游,他信吗?如果我们对着这位准备去卖荔枝的农民说,您将来当天摘下的荔枝第二天就能送达北京西安上海,您足不出户都能和五湖四海的朋友谈生意聊人生,他信吗?如果我们对着这个小妹妹说,你身后的瓦房将来会变成带电梯的楼房,她信吗?
老人应多吃四种菜
胡萝卜,《本草纲目》里说它是养眼蔬菜。晚上看不到东西,特别是夜盲症,吃了好。
鸡趣
去年三月中旬,已退休的我和妻子女儿,还有两位亲戚到海南省万宁市南林农场探亲。那天,在院子里吃晚饭时,天已快黑,这时,只见一只大公鸡正脚步匆匆往鸡舍走去。亲戚告诉我们,这只大公鸡是孙女结婚时亲家送来的“带路鸡”,按当地风俗,这只鸡只能养不能杀。说来也怪,虽然自己家里有10多只母鸡,但是这只公鸡白天从不和这些母鸡在一起,也不在家吃食,每天早上天不亮就独自外出,晚上很晚才回来。嘿,真有意思!
父亲的味道
公交车停靠站时,上来一个农民工打扮的中年男子,车内拥挤,他和我靠得很近。我闻到他身上有股“铁腥”,又杂着一点焦皮的“臭味”,旁边的人们或扭头或掩鼻。我心里一酸,又想起远在千里之外的父亲,还有那曾经熟悉的味道。
草药味的母爱
那年暑假,我正在写一篇文章。“咚咚咚”,门被敲响了。透过猫眼,原来是母亲。
父亲的绿色快递
那天傍晚,收到一个快递,惊讶地发现,它的发货地址竟然是老家,上面赫然写着父亲的名字!袋子很小,摸起来软软的,我迫不及待打开,发现里面居然是一包带着叶子的铜钱草!这时,妹妹打来电话,激动地问:“你收到老爸寄的铜钱草了吧?”原来,我们姐妹每人一份呀。
老妈晚年醉花荫
母亲老了!已是耄耋之年的母亲喜欢摆弄花草,喜欢逛花市。离家不远的那家花市留下了母亲无数的脚印。
“洛神奶奶”爱舞蹈
奶奶虽已耄耋之年,可任何人都看不出她的实际年龄。皮肤白皙细腻,紧致而有光泽,纤纤玉指涂着淡粉色甲油,娇俏可人。奶奶有着窈窕细腰身姿挺拔,走起路来腰肢轻摆,优雅端庄。因此被身边的人冠以“洛神奶奶”的美誉。
在春天里阅读
微风轻抚,阳光温暖,枝头的鸟儿叽叽喳喳,我和儿子斜卧在阳台躺椅上。我读着手的书,儿子听得津津有味。和孩子一起在春天里阅读,真是美好极了!
婆婆的厨师梦
第一次吃到婆婆做的菜,我忍不住惊叹:“妈,你做的菜真好吃,比饭店里的厨师做的还好吃!”婆婆听了喜不自胜,得意地说:“你爸年轻的时候爱交朋友,隔三差五就有朋友来家里吃饭。我也爱琢磨做菜,每次他们都把我做的菜吃得精光,走的时候还说要再来吃。”
窦州冰雪(三首)
正欲观冰赴北疆,忽闻瑞雪降家乡。玲珑玉树摇云岳,绰约琼妃舞险冈。素缎一披峰顿秀,银枝万簇地咸妆。寒英尽改江山旧,时代全新逐梦翔。
跟往事干杯
大学刚毕业那会儿我就叫他老黑,他天生黑,个子也不高,在县里的商业局上班。那年除夕之夜,他带了一瓶烈酒和一些卤菜,来到了我的老家,那些年,我们都赶回去过春节,麻雀都有个三十日嘛。
自行车上的快乐童年
说起自行车,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并不稀奇。但是对中老年的朋友来说,也许会勾起一串串美好的童年记忆。
记忆中的挑水
前些日子,看了一部老电影,很多劳动场面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快乐时光,尤其是看到主人公银环一扭一扭挑水的样子,更勾起了点点回忆。
煨出的幸福最有味
小时候,看母亲熬鸡汤,实在是难得的享受。熬汤前紧张忙碌,油盐酱醋葱姜蒜齐备。一切就绪,大火烧开,而后小火炖之,一连数个小时,静守灶前,凝视着那拇指般的微弱火苗,毫不烦躁,似老僧入定。出锅时,满院生香,飘出门庭,仅是那香浓之味,不知征服多少人的味蕾。
游露天矿生态公园(外一篇)
露天矿 茂名 风景 变迁 生态
灶台前的旧时光
在朋友圈看到一张老照片:小小的农家厨房里,摆着各式厨房老家什,一位母亲系着围裙在灶上忙碌,孩子在灶前帮忙烧火。灶火旺旺地烧着,热气蒸腾,满屋弥漫着温馨怀旧的气氛。一张简单的老照片,仿佛“时光穿梭机”一般,瞬间把我拉回那个遥远的年代。
难忘好心人
2017年11月25日,我购买了下午2时40分的电影票。二点正我步出家门,朝位于市光华北路——家居邻近的影城走去。到达后距离放映时间尚早,影城员工热情地招呼我稍事休息等候开影。
幸福红包雨
新春期间,年近七十的婆婆宣布一个重大决定: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红包雨。女儿拍掌说:“我打探明白了,奶奶的红包雨就是微信红包!”“可是……”我回头看看老公,“咱妈不会用微信啊!”“教呗!”老公笑着说。
给母亲一个像样的客厅
在老家的弟弟盖了新房,东边四间让父母住,入冬前刚搬进去。一直住在旧宅的母亲很高兴,挨个给亲友打电话报喜讯。
大地歌舞团新春舞新意
春节前夕,在高州举办的一千多名上山下乡老知青新春团拜会上,高州知青大地歌舞团参加了演出,大展风采,受到观众的赞扬。
陪着幸福去散步
退休后,我只给老伴提了一个要求:无论多忙,每天吃过晚饭,陪我到外面散步。他一听,发了愁,身体发福的他,恨不得上厕所都开车去,看我一脸乞求,又想想我几乎每个月都会感冒,锻炼已势在必然,只好答应:不是散个步吗?行!
串珠成链,茂名荔枝“钱”途无量
目前茂名荔枝的种植面积达到135万亩,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荔枝生产基地,茂名荔枝产量约占广东的1/2,全国的1/4,世界的1/5,全球每5颗荔枝就有1颗是茂名产的。茂名荔枝凭其质优量大的优势,加上近几年来茂名知名度的不断提升,不少客商慕名而来。如果走文旅结合的路子,将一些有特色、有价值的茂名荔枝元素,如贡园、红荔阁、茂名荔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荔枝村、荔枝路、美丽乡村、大唐荔乡、冼夫人、高力士故里,观赏、品尝结合,串珠成链,精心打造若干精品茂名荔枝旅游线路,推出茂名荔枝一日游等旅游品牌,茂名荔枝定将“钱”途无量。
党史学习教育引领茂名高质量发展
茂名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暨全市领导干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班近日在市民中心开班。研讨班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动员大家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全面提升“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昂扬的奋斗姿态推动茂名高质量发展。
文旅搭台,讲好荔乡新故事
5月中下旬,茂名荔枝红了。“5·20”快到了,茂名“5·20我爱荔”旅游季系列活动来了!在这蝉鸣荔红的时节,第五届中国荔枝产业大会将于5月19日—20日继续在茂名举行。中国荔枝产业大会连续两届落地全球最大荔枝生产基地茂名,这也是对茂名荔枝产业工作的肯定。为全力配合“5·20我爱荔”2021年茂名荔枝营销行动以及中国荔枝产业大会召开,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策划了“5·20我爱荔”旅游季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助推茂名荔枝销售以及乡村振兴,彰显“好心茂名”文化旅游魅力。红5月,红色的热土,红色的荔枝文化,在“大唐荔乡”尽情演绎、绽放,“好心茂名”成为全国聚焦网红打卡地。
人生五件事
来世一遭,我们要做的事很多很多,但不可能把想做的事都能做到,做事不求多,五件足够。
回忆印刷业的发展
当电脑进入千家万户的今天,我想到了印刷业的飞跃发展。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活字印刷,为人类作出了重大贡献。印刷业是一个重要行业,新中国成立后,印刷业不断发展,对此,我深有体会。
叮叮当当的日子
叮,当当,当当,叮叮叮……刺耳的声音又一次传来。自从传达室里换了这个老头,我整天被这种噪音骚扰着。也不知道他一天到晚在那个破旧的屋子里修理些什么。
老街往事
雄伟的罗江自东向西流,秀丽的陵江自北向南流,在百足岭前汇合,形成了如诗如画的“两水萦回”的景观。化州合江镇也因此而得名。据史料记载,唐朝时,合江曾是陵罗县的县址,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
油城一路文明歌
冬日,早上6时多,油城竟下了一场微雨,地面并不完全湿透的样子,一阵微风吹过街道,穿得有些单薄的我,竟觉有些许寒意。
农村与城市
生活在农村的人,总是向往城市的繁华和喧闹;生活在城市的人,又往往羡慕农村的宁静和悠闲。
约,去信宜赏梅
冬至过后,潜伏在枝头上的梅花就悄悄的开始打开花苞了。等到元旦,就已盛开出一山山一片片雪白的花海,烂漫成这个冬日最美丽的话题。
冷暖我心知
2017年11月份下旬,一股强冷空气自北往南闯入南粤大地,使原本仍温暖如春的油城顿觉寒气逼人,街道上过往的行人早已脱下了秋服,换上了冬装。
愿自己出走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
远处隐隐传来远方热闹的人群新年倒数的声音,一年就这样又过去了。
老顽童
生活于幸福时代,我们应该活出健康,活出长寿。我在老年大学结识的朋友们,老有所乐,动静有别,喜好各异。
最美的时光
时下“Cosplay(真人角色扮演)”比较火热,这不,网上发起了重回“父母最美青春”的摄像活动,引得很多网友参与。他们以父母的老照片为样本,按照当年照片里的背景,父母亲的打扮,以自己来代替父母,复制当年父母在照片中的造型模样,重温他们曾经拥有过的最美时光。
参观旺同村有感
今年元旦过后,老促会老同志一行50多人,来到东镇街道旺同村参观新农村建设。我们漫步在村内的十里竹道上,见到了整洁的村容村貌,真是大开眼界,果然是名副其实的文明村。
母亲的豆豉火焙鱼
小时候我嘴馋,可日子不宽裕,母亲却总有办法给我做好吃的。
幸福的滋味
每天早上,我经过小区的凉亭去买菜,都会看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老太太坐着轮椅,衣着整洁,脸上雕刻着岁月的痕迹,看到谁都会微笑着打招呼。笑容是亲切的,她说的大多数是:“买菜啊。”“是啊,在等我儿子下班回来。”有时候,买菜回来,看到喜欢聊天的三姑六婆和老太太正聊得开心,照顾老太太的小保姆在充当翻译,于是,就有笑声弥漫开来,那么绵软、舒心。
公厕门口的解放鞋
那天下完班回家,我刚走到街心公园,肚子突然疼痛起来,于是直奔旁边的公共厕所。却发现,厕所门口整齐地摆了一双又脏又旧的解放鞋,上面还沾了些黄泥巴。我心想,一双这么旧的解放鞋,理应放在垃圾箱里啊,难不成是经济拮据的人捡来还想穿?
一次别开生面的交流
我退休九年了,最记挂的是当年高州师范学校的青年文学社。青年文学社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作家、诗人、优秀语文教师,可见校园文学的育人功底之深厚。我作为从1985年至2008年该文学社的指导老师,感到十分欣慰。
诗歌助我入梦香
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大,睡眠时间越来越少,有时半夜醒来辗转反侧无法入睡。随着时间的延长,心中的烦躁也不断加重,如此恶性循环。第二天早上起来,只觉得头昏眼花,精神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