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成一树繁花
我喜欢户外运动,特别是每天早晨去跑步,这个习惯坚持了多年。如果哪天不出去跑上几圈,倒觉得浑身不得劲儿。我在晨曦中奔跑,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挥洒着汗水。轻快的脚步,步步清风,那是一种愉悦的享受。
风雨中的暖女
那是春末夏初,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又远离交通干线,傍晚时分,连个出租车的影也看不到。路经此地的102和14路公交车也迟迟不见踪影。
流金岁月三十年
1988年,火红的7月,茂名市原第五小学(现改称为茂名市建设路小学)1988届五(3)班应届生毕业离校的日子。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弹指挥间,流金岁月三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2018年我们重聚一起,回忆似流水的金色年华……
母亲的“状元粽”
端午节已过,但我依然想起母亲的状元粽。
我的校园读书梦
小时候,我见到叔叔、姑姑们在众人的欢送下上大学,在为他们高兴的同时,也期盼着自己能早日有那样的机会。谁知……
品赏对联
近日应同事之邀,为化州香埔村撰写牌坊对联,鄙人自知不才,碍于相熟情面,只得唯命是从,欣然提笔写下:“香山景美千般秀;埔村人和万家福”。如今喜闻不少校园文学社开设“对联赏析与撰写兴趣班”,这对传承精妙绝伦、字斟句酌的中华文化瑰宝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本人并非“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回首人生历程,倍感对联魅力,陶冶身心情操,品赏受益匪浅。
婆婆有本“生日账”
婆婆已经八十二岁高龄,今年开始经常“犯糊涂”,脑筋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有时候甚至连家里人都认不出来。
凤凰花开两岸红
夏日的天气,说变就变,早上还是晴空万里,中午时分,一阵阵狂风大作后,玉都信宜竟下了一场大雷雨。下午三时许,雨过天晴,阳光灿烂。忽然,有人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两岸花木红》的帖子,晒出了数张凤凰花开的艳照,甚为美丽。怀着好奇的心情,笔者决定不枉此夏日大好光景,立即前去一探究竟。
一条旧竹鞭
在我的乡下老家,收藏着一条小竹鞭。它已变得泛黄又陈旧,仿佛能让人咀嚼出酸甜苦辣,因为它有不少难忘的故事。
荔枝原是果中王
荔枝是果中王,并非茂名人“黄婆自夸”。唐代曲江公张九龄说:“荔枝状甚瑰脆,味特甘淳,百果之中无一可比”。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注:“荔枝始传于汉世,初惟出岭南,后出蜀中。原产于我国南方,有百果之王的称号”。清乾隆时两广总督阮元诗曰:“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带笑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清代抗日英雄丘逢甲诗云:“若援牡丹花史例,荔枝原是果中王”。新加坡美籍华人美食评论家李若莲曾在《联合晚报》撰文称:“高州荔枝蜜(白)糖罂名冠百粤……果肉晶莹透明,果核特小尤胜糯米滋和桂味,媲美增城桂绿”。
蝉鸣荔熟话高州
“小满”过后,蝉鸣荔熟如火,山岭坡地,大河小溪两岸的荔枝树把高凉的青山碧水映红了,犹如一幅秀丽的山水画,让人看得如痴如醉。
八坊村半日游
今年3月28日,应白培友同志之邀请,我父女三人,在其儿子白老师的陪伴下,到八坊村拜访他们,并游览了八坊村的名胜古迹。白培友同志原在高州市教育局工作,年届九十,是我的老朋友,所以相见甚欢。
流蜜的山岭
这是我的故乡——高州市沙田镇。这里山很多,过去以“山多不愁没柴烧”而自豪。可是,曾经多少代,这里山岭的最大用途是为千家万户提供釜底之薪;曾经多少年,外面的世界对这里的山岭是那么的陌生!
筑路工的春歌
又迎来了春天,而你们额上又添上了深深的皱纹。
春苑寻梦(外一篇)
春苑公园之夜,春风吹拂,花草飘香。情侣含羞缠绵,甜蜜了流年,温暖了季节。
带不走的故乡
就要启程去远方,心里依依不舍的是故乡那山、那水、那海、那人……
小巷乡音
飘雨了,是那种丝丝渺渺的细雨,无声无息。整个村落都笼上了梦幻般的薄雾。经年的老墙上的绿苔像漫溢的水在墙角屋檐泛滥开去,更显得浓翠欲滴。
白沙河畔的童年
六岁时,我随着父母工作调动从海南回到了茂名。一个满口国语的小丫头片子自然跟讲白话的小伙伴有些格格不入,这种尴尬持续到上小学就结束了。上世纪70年代,老师在孩子心中可是神一样的存在,小学生们最怕听到的是“我去报告老师!”于是大家都很和谐了,此外,我也渐渐学会了讲白话。
春风吹拂的夜晚
初春晚来早,6点还没到,天色已灰暗。吃过晚饭无聊,便想出去转转,一个人开着摩托车在街上漫游,任春风将身心揉遍,任春风将头发吹乱。
洗衣声声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家家户户传来捣衣声,格外有种劳动的充实感,尘世烟火中的质朴与踏实,就这样真实而温情地传递出来。
我的曾祖母
我的曾祖母生于1857年,17岁就与我的曾祖父成家了。曾祖母是封建社会里的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耕、织、纺农村活都会,那时人们重男轻女,加上生活贫困,她从未上过学堂半步,真是“一”字不识,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
母亲
对于母亲,我不想把“我爱你”挂在嘴边,只想把心底无限的敬意凝在指尖,用笔抒写我对母亲一生也报答不完的恩情……
农家乐
今年年初,我把母亲从乡下接到城市里生活。母亲是个勤劳的人,到了城里,一闲下来,她就感觉不适应,整天念叨着要回乡下种地。于是我和老公商量,要给母亲营造一个田园环境,让她在城市里也能安心生活下去。
难报三春晖
因工作忙,我已两个星期没有回乡下探望老母亲了,心里很是牵挂。今天,决定抽空回去看一下。近80岁的母亲听到车声老远就迎了出来,眼里写满了欣喜。
写给母亲
今年母亲节那天,我读大学时的一位女同学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图片:一位母亲抱着婴儿,低着头,下颚贴近孩子的头顶,慈祥地看着……图片上写有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一骑红尘“妃子笑”
炎夏将至,我又想起了清甜爽口的“妃子笑”荔枝,想起了杨贵妃与荔枝的故事。
母亲是一棵树
回老家,首先去看老屋门前的那棵树。
为母亲做小事
母亲节那天,想为母亲做的事有很多很多。
婆婆为我喝彩
三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代理一家知名品牌的化妆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客户越来越多,由于分身无术,我必须在上班和推销化妆品之间做出选择。经过慎重考虑,我还是辞掉别人眼中的铁饭碗,一心一意开始自己创业。
像迎春花一样
周末,心烦气躁的我突然想去乡下外婆家看看。远离城市的嘈杂,走在乡村小路上,空气清凉、透彻,路上很安静。春来了,路边的树枝已冒出一棵棵嫩绿的新芽儿,顽皮的小草悄悄探出头来,寻觅春天的讯息。缕缕春风拂过一望无际的田野,青青秧苗便和着节奏左右摇摆,跳起优雅的舞蹈。这时天上竟下起雨来,飘飘洒洒,这是立春后第一场春雨,心中一阵欣喜。
春游小东江
“小东江变美了!”朋友告诉我。“真的?”我疑惑地问。然而,每每路过,总是来去匆匆,从不经意它的改变。今天闲暇,正值春天时节,我来到茂名小东江边,沿岸观赏它的美,感受它的变化。
中秋抒怀 (七绝)
中秋佳节倍思亲,气爽秋高确怡神。
游第一滩 (七绝)
俯视海滨龙虎山,碧波轻浪飞帆间。
登红荔阁 (七律)
叠翠屏峰景色幽,驰名圣果誉神州。
儿时的草籽花
同学搞了个农庄,邀请我去欣赏紫云英的绽放盛况。一路上,我都在心里琢磨着这洋气名字的花卉到底长什么样儿。
母亲的韭菜汤
年初七,母亲说是人的生日,必须吃韭菜。打从懂事起,每年的年初七早上,母亲都会把我们早早地叫醒,喝一碗她亲手用新鲜蚝或小白鱼煮的韭菜汤。煮熟了的韭菜依然是绿油油的,加上香喷喷的花生油,显得又绿又滑又嫩,喝一口,清甜的味儿让人回味无穷。
木棉花
在我们南方生长着许多木棉树。在春季,母亲总会带着我去拾些木棉花。
外婆请客
周末停电,我懒懒地窝在家里,对着天花板发呆,忽然接到外婆打来的电话:“丫头,来家里吃饭呀,全家都来,我请客。”一想到外婆最拿手的红烧肉,糖醋鲤鱼,油焖大虾,我就禁不住口水直流,赶快梳洗打扮一番,携夫带子浩浩荡荡赶去。
把梅种在生命里
母亲爱梅花超出了我的想象,听说我陪她去梅花山,早早准备好了行程,不善于规划的母亲亲自动手做了计划表。表做得异常详细。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到哪里,路线怎么走。我诧异极了,表时间之准确,线路之最短,地方之全面。我看着母亲,母亲依旧温馨,和善的面孔,和善的眼睛,和善的笑容,还有挎在肩上几十年的棕色的皮包。
告别“低头族”
昨晚正吃晚饭的时候,楼道里传来吵嚷声。仔细一听,原来邻居王阿姨在和儿媳吵架。我们赶紧过去劝。她们平时婆媳关系挺好的啊,王阿姨经常来我家炫耀她儿媳给她买的衣服、鞋子。我们问了原因才知道,原来王阿姨追一个网剧,上了瘾,到了中午该去接孩子了,足足迟了半个小时,幼儿园老师等不着家长来,只好给孩子的妈妈打了电话。下了班,儿媳对这件事不满就说了王阿姨几句。王阿姨觉得自己挺委屈,为子女操劳一生,现在看个剧,也落下埋怨。
爱心与孝心
众人说:“为人父母方知生活艰辛,失去父母才念养育之恩”。回首孩子成长过程,历历在目让您难忘:一把屎、尿,身体抱恙,整宿不眠;乳汁,牛奶,米汤,粥饭……一勺勺饱含着爹娘的温馨爱心。一页页,一课课,辅导学业,陪伴左右;表扬,批评,责罚,奖赏……一句句倾注着父母满腔心血。不少孩子已经长大成人,还要父母费心操办婚事,储钱购房建屋一生劳碌……谈及本人也不例外,回忆早年岁近半百,偶感风寒头痛发热,耄耋双亲凑过身躯,脸贴面颊试探体温,父母爱心柔情溢满,舔犊情深没齿难忘;反观自己从小离家,出门求学在外谋生,无法抽空常返家中,没能侍候陪伴左右,双亲跟前难表寸心,谈何回报父母亲恩?内心愧疚未尽孝心。
这就是咱的娘
去年年关,年二十八了,公司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办妥,一大早就忙开了,将近中午时,您打来电话问什么时候才能回去。电话那头,你的声音显得有些焦虑。我安慰您说,下午就回。您说,那得早点回来,妈等你吃饭。
师生情
去年年底,我收到彭洪珍、刘淑玲、苏华珍、吴桂芳等人联名发来的短信,请我“在年初三上午赴酒家聚会,风雨不改,盼老师赏面”。他们知道我家住地离酒家很近,不到50米,不然会开车接我。
公公婆婆是当家
第一次去婆家,就感觉公婆非常慈祥可亲,心想将来与他们一起生活应该毫无压力。而大嫂却悄悄透露:“咱们家比较‘特殊’——老人当家。以后有啥事,就多和咱爸妈商量,他们吃过的盐比咱们喝的水多,多听有好处。”
婆婆的摄影师梦
两年前,我给婆婆买了一款智能手机。当时,是为了让婆婆跟老家的姐妹们视频,没想到她自从有了这件所谓“高科技的玩意”,竟然一下子痴迷起来。
孩子的首任教师
我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有人问及:究竟谁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本人认为:孩子的首任教师,并非启蒙老师,而是身边的父母。十月怀胎,孩子呱呱落地降临人间;父母言行,朝夕相伴影响孩子一生。
老妈秀猫步
两年前,为了让老妈的退休生活过得更开心,当我听说社区成立了老年时装模特表演队后,马上就去给老妈报了名。
从来不会忘记
今年春节期间,家乡年例之时,我应邀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母校——下塱小学,出席了“下塱小学教育基金会”筹备会。学校的两间教室,基金会筹备组以“王光汉先生纪念教室”、“王容文先生纪念教室”命名,表达了同学们对两位恩师的缅怀和纪念。
母亲总是这样说
吃完晚饭,出去买零食。刚到超市门口,看到有个熟悉的身影,原来母亲也出来散步了。我拉她一起进去,选好了自己的零食,我转身问:“您吃点儿什么?”母亲连连摆手:“我什么也不吃!”
根子荔花开
如果你对“枝头春意闹”,对“千朵万朵压枝低”,对“花海”,对“花潮”这些词还是处于印象派的话,那我就建议您在三月来一趟大唐荔乡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