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农产品“卖难”要精准施策
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事关农业发展大局,只有把困难想得更多一些,把措施做得更精准一点,政企抱团,共克时艰,才能为稳农富农、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直播带货”引领农特产“飞”得更远
无论是对“直播带货”助农新模式的赞许,还是对各地优质农产品的“摇旗助威”,我们都期望,当前相关部门要重视“互联网思维下的乡村振兴”培训,不断挖掘和培养当地网络直播红人,助力特色农产品销售。
“隐形战士”逆行而上 交出满意答卷
直奔病房,肇庆市一院医生除夕夜召之即来;白衣作铠甲,肇庆援鄂医疗队员主动请缨、义无反顾;22天连续驻岗,90后扶贫队长迎难而上……一篇篇文章、一个个镜头、一张张照片,勾勒出肇庆抗疫一线奋斗者的生动面貌,而肇庆的新闻工作者,却隐匿在镜头文字背后,成为战疫一线上的“隐形战士”。
努力答好战“疫” 战“贫”后半段考卷
对于肇庆而言,全市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上下一心、勠力同心,增强必胜之心、责任之心、仁爱之心、谨慎之心,有板有眼、有章有法、有序有力抓好近期、中期、远期各项工作,以决战决胜之势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答好夺取战疫情稳经济双胜利后半段考卷。
共产党员就要勇担当冲在前
打赢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靠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靠发挥各级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形成磅礴力量。面临疫情防控、企业复产、春耕生产、脱贫攻坚等多重任务,广大党员更要牢记初心使命,率先垂范,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苦干在先,以榜样的力量激励群众增强信心,奋发有为,善作善成,努力做好当前防疫、复产、春耕、脱贫、保供、就业等民生工作。
防疫和春耕一个都不能耽搁
一个“严”字,是前阶段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有效成果的关键所在,在春耕备耕中也应贯穿始终。
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支撑——五论以“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统领广东工作全局
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批示中对广东工作提出的殷切期望。这“三个支撑”既是广东的使命担当和发展路径,也是广东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我们就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在振兴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等方面作出表率、发挥支撑作用。
坚决遏制“数字脱贫”
事实上,国家对脱贫攻坚工作历来高度重视,根据不同区域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规定和脱贫标准,今年又进一步明确提出了贫困县的摘帽标准,贫困县贫困发生率要降至2%以下,西部地区降至3%以下,已经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户,在脱贫攻坚期内,有关扶贫政策不变,这就避免了返贫现象的发生。
“内外兼修”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美丽乡村建设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让“各美其美”不断延伸,要坚持问题导向、因村制宜,围绕“点上抓特色、线上抓整治、面上抓提升”,一方面大力整治卫生死角、黑臭水体和畜禽养殖污染,做到干净整洁有序;另一方面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仗连着一仗打,进而呈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庭院美化、夜晚亮化的美丽画卷。
坚定信心决心 强化忧患意识 扎扎实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年8月16日,肇庆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作出了部署,这对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精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坚持新发展理念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肇庆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奋力决胜全面小康、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对广东工作作出的重要批示,为广东发展把脉定位。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绿色发展不仅决定当前,更决定长远,它是发展理念和方式的根本转变。坚持新发展理念就是要结合各地区各部门的发展特点,把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行动中去。作为珠三角流域上游地区,肇庆要建设珠三角连接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实现后发追赶,这个“门户”首先是生态屏障的门户,“枢纽”只能是绿色发展的枢纽,而“追赶”也必须是绿色崛起的追赶。借着国家森林城市的契机,推动肇庆绿色大发展。
消顽疾转作风 强责任敢担当破除思想藩篱 凝聚发展活力——广宁县“解放思想,实干兴肇”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研报告
按照“解放思想,实干兴肇”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广宁县及早组织做好调研前准备工作,突出在基层治理、精准扶贫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展开专题调查研究,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干部群众,明查暗访等形式,坚持实地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结合到佛山市禅城区对标学习以及到江苏、浙江的考察调研,经过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此调研报告。
打造智慧农业发展高地要软硬兼施
现代信息社会,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于农业发展而言,智慧农业是大趋势、大方向,而且大有可为。这几年,肇庆通过政策研发、装备升级、科技助力,传统农业正朝着智慧农业大步迈进,并且呈现出勃勃生机,让农民搭上了致富增收的科技快车。
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
高要区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规划设计的“美丽乡村,乐山乐水‘河乐水’生态乡村自驾游”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像金线串珍珠那样把田园风光、森林公园、古村落、红色爱国教育基地、自然风景区等连成一条包含农业产业园、绿色生态、红色文化、现代农业科研、知名农特产品和旅游手信等乡土特色的旅游线路,这精心发展乡村旅游的举措很具创造性、启发性,让旅游线路各个组合体参与其中、各显其能、互促互进,有助于乡村旅游品质提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秉持“谋定而后动”理念
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应该秉持“谋定而后动”的干事创业理念,摒弃急功近利思想,纠正错误的政绩观,让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发挥更大的功用,实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乡村振兴总体目标要求。
立足“小切口”解决民生“大问题”
小问题关乎大民生,小切口推动大变化。为群众办实事,不怕事小,就怕没有把小事办到位;不怕事难,就怕不敢攻坚克难。只要我们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既突出重点,又抓住关键,让群众在“小切口”中感知政府服务的温度,就一定能在解决群众一件件小事中赢得群众的称赞。
探索示范样本,加快肇庆“快递进村”步伐
推动“快递进村”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工程。肇庆市首个“快递进村”示范镇启动,其目的是在试点镇形成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快递发展经验,推动快递服务直投到村,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不出村就能寄取快递的“满满幸福感”。
守正创新,保护传承好肇庆文化遗产
2021年5月15日,肇庆市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肇庆市博物馆举行,并召开了肇庆市文博工作从业者经验分享交流会,共同梳理肇庆市文博发展经验,探索未来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深化“强师工程”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省率先探索义务教育教师“城乡联动、双向提升”;教师队伍学历层次进一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中小学校共引进高校毕业生3422名,共有6887名中小学教师通过各级职称评审……近年来,肇庆大力推进“强师工程”,激活了教师队伍管理的“一池春水”,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迈出了新步伐。
打好“肇字号”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牌
近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2021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其中肇庆市6个农产品入选、数量居全省之首,全市累计有34个农产品正式纳入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名录、数量也居全省之首。
以高标准高质量换届支撑高质量发展
县乡领导班子换届,是全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近日,肇庆市召开县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准确把握环节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选好配强县镇领导班子,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换届工作,为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让“劳模讲堂”进农村成为常态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个特别的时间节点前后,组织劳模走进农村,面向农民开展宣讲,可谓意味深长。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活动,营造出浓厚的劳动节日氛围,让大家切实感受到劳动者的伟大、劳动的光荣;另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活动,着力激发农村劳动者的创业热情,有助于为乡村振兴工作增添活力。总起来说,让“劳模讲堂”进农村,既接地气,又合时宜,有着独特的魅力、独到的作用。
发展植物源性调料特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
当前,肇庆市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有条不紊实施中,也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只有不断创新举措,培育新的农业增长点,才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力,植物源性调料特色农业无疑为肇庆市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和增长点。
劳动奋斗正当时
今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开局关系全局,起步决定后势,逐梦“十四五”,广大劳动人民必须要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初心,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恒心,更要有“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的决心,积众人之势,汇各方之智,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提升干部作风 助推政府效能提速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肇庆要实现“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的目标,亟需锲而不舍严抓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这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以“信用肇庆”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大改善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在营商环境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肇庆市把信用肇庆建设摆在重中之重,出台了全省首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率先成立全省首个信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全省率先落地“信易担”工作,肇庆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在全国地级市位居前30名,为优化全市营商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
“鱼类人工增殖放流”活动值得称赞
一片水域就是一个“生物家园”。对于这样的“家园”,我们绝对不能忽略,必须想尽千方百计让其生机勃发,实现永续发展。这不仅关系到水域内生物的生命安全,更关系到人类生存环境的安全。毕竟,水域是周边人赖以生存的一大基石,一旦遭到破坏,生存环境就会受到严峻挑战。而且这已被无数血的教训所证明。诸多事实表明,呵护好身边的水域,让其实现永续发展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使命和责任。
“家庭农场”是乡村振兴的“潜力股”
实践已经证明,“家庭农场”是农业生产经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未来要实现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家庭农场”这股重要力量。不难预见,“家庭农场”乃是实现乡村振兴进程中的一大“潜力股”。
真抓实干掀起产业项目建设新热潮
一言以蔽之,重大项目是推动肇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关键抓手。此次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让肇庆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只有我们进一步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重大机遇,以更大的力度、更优的作风、更实的举措,围绕产业项目抓出大力度、干出“加速度”,就一定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优势、添动力。
诠释好“肇创业·我自豪”深刻含义
近日“肇创业·我自豪”行动启动仪式暨特色电商直播创业就业大讲堂活动在端州区智联科创梦工场顺利举行。启动仪式上,肇庆产业招商落地和增资扩产用工保障专班,向广大毕业生和企业家发出倡议,希望企业家开发岗位广纳人才、加强关怀留住人才、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呼吁大中专和中职技工院校毕业生抢抓肇庆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机遇,发挥所长在肇就业创业。
破解重大项目“用地难”要打好组合拳
土地是发展之基,也是多年来束缚项目建设的一道“紧箍”。面对一个个优质项目正加快落地生根西江大地,谁在资源要素保障上抢先一步,谁就能赢得高质量发展的领先优势。所以说,破解重大项目“用地难”,等不起也慢不得,要持之以恒打好组合拳。
推进村干部纪法教育常态化实效化
近段时间以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阳光村务公开、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等农村小微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定制纪法教育公开课,通过廉政谈话、以案警示、重温入党誓词、纪法考试、签订廉政承诺书等途径多举措为新任村(社区)“两委”干部上好“廉政第一课”,打好廉洁自律“预防针”。这种做法为新任村(社区)“两委”干部上了一堂“廉政必修课”,进一步筑牢了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
用牛劲牛力推动肇庆高质量发展犇起来
牛年伊始,“干起来”“忙起来”迅速成为肇庆各行各业的主旋律,大多数人抖擞精神、集中精力,铆足“牛劲”、使出“牛力”,一着不让抓项目、忙生产、抢订单、优服务,“满血复活”地创造更“牛”的一年。
农业生产就该向 全产业链体系要效益
既注重标准化种植管理,确保健康安全的蔬菜走上千家万户餐桌,又注重各种蔬菜精深加工,让人们吃上不同工艺的蔬菜产品,还注重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的精准对接,怀集目前的绿色蔬菜产业可谓风生水起。毫无疑问,这种全产业链体系有助于完成对粤港澳大湾区的蔬菜供给任务,有助于进一步增强怀集乃至肇庆全市绿色蔬菜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体系,有力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当地农业增效,给地方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因此,该“怀集模式”既值得深入探索实践,更值得广泛推广复制。
充分发挥退伍军人 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肇庆市作为“全国双拥模范城”,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很早就建立了市、县、镇、村四级退伍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在退伍军人安置、就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发挥退伍军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一些退伍军人已成为城乡基层工作的生力军,他们以退伍军人特有的良好素质和过硬本领,服务群众,真抓实干,为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而努力奋斗,贡献着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