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意义重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新型城镇化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建立在准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一方面,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必须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发展阶段内含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时期,并没有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经进入一个站到新起点上的新阶段。新发展阶段的定位,为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根本依据。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这是党中央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策部署,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中国之治”的基石。
切实推动民法典实施
今年1月1日,民法典施行。这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有重要意义。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的合法权益就可以得到更为有效的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更加有序,整个社会也会更加和谐。切实有效实施民法典,是一项长期和系统工程,需要在适用法律、遵守法律、完善法律等方面共同着力。
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农业基础地位仍需要打牢夯实,这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同步推进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统筹做好城市工作和“三农”工作。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融合发展。
爱国主义旗帜在青年心中高高飘扬
爱国主义精神是当代青年最可贵的精神品质,激励广大青年成长成才、建功立业。青年把国家和人民放在心中,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就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近代以来,无数有志青年将自身成长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革命时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冲锋陷阵、抛洒热血,建设时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艰苦创业,改革开放新时期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奋进、锐意进取,一代又一代青年将青春和理想融入实现国家富强的拼搏奋斗之中。
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建议》提出“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重大任务。这是我们党深刻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教训,立足国情、放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对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的坚持与发展,也是对国家安全体系的巩固完善。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重要意义和目标要求,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携手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强调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倡导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构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新格局,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以资源节约、清洁能源、能效提升、低碳技术等为发展重点,是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让消费的引擎作用更加强劲
注重需求侧管理,要把握好政策着力点,重点是打通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堵点,补齐短板,释放消费需求潜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一是改善收入分配结构,逐渐形成中等收入群体占主体的收入分配格局。二是完善减税降费政策,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三是做好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四是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放心消费。
“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
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正是希望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通过学习历史不断增强历史思维、战略思维等思维能力,进而认清未来中国的发展方向,在顺应历史大势、履行时代使命中充分展现和实现自身价值。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发展数字经济的机遇,加大以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等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将我国拥有的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优势转化为数据红利。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需要加强科技创新,高度重视数字技术与生物、材料、能源等技术的交叉融合,加强能够为数字经济时代创造新场景的颠覆性数字技术创新,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基础科学原始创新。
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
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理解、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关于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重要新论述和重大决策部署,对我国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支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意义重大。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必须牢牢把握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大方向。
发挥好政策性金融在扩大内需中的作用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党中央在深刻分析我国所处的发展环境和发展机遇的基础上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政策性金融依托国家信用,配合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具有长期、大额、低息的资金优势,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是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激发国内大循环活力、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具有重要作用。扩大内需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各类市场主体协调配合。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大变革时代,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复杂。在这个节点上,深刻把握“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内涵,有助于厘清问题,明确未来提升的路径,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国要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挑战。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把握全球产业转移新趋势 促进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再升级
在当前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以及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影响,中国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多重冲击。从全球价值链角度对全球产业转移的新趋势作出系统评估,主动顺应和积极引导全球产业转移的方向,不断稳固和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仅是应对贸易摩擦和疫情冲击的短期需要,更是增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中长期战略需求。
新蓝图彰显人民至上理念
《建议》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伟大实践。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不断前进,需要全体人民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聚合起14亿中国人民的磅礴之力,才能推动“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完善预防性法律制度
有民事活动,就会产生民事纠纷。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民事活动日益活跃,民事纠纷也大量增加。解决民事纠纷的手段很多,司法诉讼是一种重要方式。不过,诉讼的社会成本较高。我国人口众多,如果民事纠纷都以诉讼形式解决,对于当事人和司法机关而言就要承担较高的纠纷解决成本。这不仅会制约司法效能的提升,也不利于及时修复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多措并举,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之源。未来几年,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仍然存在。“十四五”时期要落实好《建议》提出的“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更加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重点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困难人员就业创业,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科学研判大势,把握发展规律,将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一系列新要求,明确一系列重大任务。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其基本内涵。
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权力规范与约束理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标志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许多先进的价值理念,其中,权力规范与约束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法治改革的基本价值导向。准确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权力规范与约束理念,有助于更好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巩固执政基础。
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 率先破解要素市场改革难点
深圳应围绕《方案》授权的改革探索空间,在数据要素平台、数据确权定价、数据交易等方面先行探索,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体制机制创新。一是搭平台,建立数据流通平台体系。二是快立法,建立数据产权保护的制度框架。三是促流通,减少数据要素流动的交易成本。
迈向制造强国须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制造业是强国之本,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中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也是产业链高附加值的领域。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则是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先进制造业大而不强,在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生产工具和软件等领域还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现有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还不健全,政府应为企业搭建各种桥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助力“六稳”“六保”大局
税务部门要始终秉承“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全面掌握纳税人办税的难点、痛点、堵点,促使纳税服务提质增效,促使税务机关实现由“管治行政”向“服务行政”的根本转变,实现善治多赢。要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促使“放管服”工作“放得下、管得住、服得优”,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利服务,提升纳税人纳税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降低征纳双方的成本,从而助推“六稳”“六保”工作落到实处。
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全球已进入以数据驱动、智能主导为主要特征的数字经济时代。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经过40多年的改革发展,数字经济取得了先发优势,打造了华为、腾讯等一批世界500强数字技术企业,跨境电商进出口贸易额位居全国前列,产业数字化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数字经济正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
深耕非遗传承 焕发古韵新生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点赞潮剧,强调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振兴发展广东汉剧任重而道远。梅州将牢牢抓住戏曲繁荣发展的时代契机,以振兴发展广东汉剧为龙头带动客家传统艺术繁荣发展,用“大文化”理念做强客家文化,努力把梅州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传统戏剧的精品创作繁荣区、优秀人才集聚区、传播普及优异区和市场演出活跃区。
扛起教育科研责任 体现新型智库使命
教育科研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围绕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充分组织各级教育科研机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科研组织和群众性教育学术团体聚焦发力,构建新型教育智库和教育科研工作体系。
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丰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要求“深化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等思想理论工作平台的作用。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把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以重大问题为主攻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持续提供理论支持。
构建反食品浪费长效机制
节约粮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反食品浪费是有效保障粮食安全、破解土地资源约束瓶颈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素养的必然要求。必须加快构建运行顺畅的法律机制,确保各种利益关系协调平衡,进而形成粮食安全有保障、人民生活有质量、生态环境有改善的“多赢”格局。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既是破解保护与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然要求,更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问题。
强化科技战略支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强化科技战略支撑”。这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充分发挥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作用指明了方向。
展现新时代技能人才风采
广大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要勤学苦练、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立志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展现新时代技能人才的风采。打造新时代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展现技能人才的风采,需要政、产、学协同发力,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为技能人才发挥作用搭建宽广舞台,引导推动更多青年热爱钻研技能、追求提高技能,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深刻认识新型基础设施的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数据驱动已经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能极大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还能有力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对海量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解读,能够使人们形成以往难以想象的洞察力,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吸收、处理和响应信息,全面提高人类的生产效率,推动社会治理变革,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商业模式。
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202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做好今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把握好政策的时度效;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用好宝贵时间窗口,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
促进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这为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指明了路径。构建基层管理服务平台,需要政府全面正确履行职责,把该由政府管的事务管好、管到位,还要创新完善社会各方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体系,规范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方式和途径,培育形成良好的基层治理生态。
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在治理活动中,治理主体贯彻执行制度,取得相应治理效果、达到既定治理目标,展现治理效能。从国家治理历史演进来看,一个国家治理效能的高低,直接反映这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也是评判一国制度优劣的重要标准。
不断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
有效防范、管理、处理公共安全风险,有力应对、处置、化解公共安全挑战,最大程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是抵御重大风险挑战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的重要体现。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具有全面的监测预警、果断的决策指挥、协调的组织行动、广泛的社会动员、充分的应对措施,才能有效提升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不断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裕,市场稳定,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但粮食安全的基础仍不稳固,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粮食供求在未来还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加剧,世界粮食安全形势空前严峻。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粮食安全观,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对于切实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创新
通过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升级版,进一步扩大开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更好发挥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的枢纽作用,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逆流,用繁荣畅通的中国国内大循环带动世界经济大循环,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处理好开放、发展和安全的辩证关系,增强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未雨绸缪,做好应对。
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面对多重疾病负担并存、多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状况,特别是突发急性传染病传播迅速、波及范围广、危害巨大的情况,面对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只有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加快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扩大优质健康资源供给,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推动高质量发展 创造高品质生活
实现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保障市场竞争条件下的充分就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医疗保障水平。
稳步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社会是人们谋生发展的大环境。“十四五”时期,不断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和质量,需要推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和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相互结合、密切衔接。学校应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家长应为子女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以及健全的人格。
算好人生的“加减乘除”账 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现实中,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需要很高的智慧和严格的自律,具体来说就是算好人生的“加减乘除”账,做一个有“四心”的人。
把广州培育成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引领者
广州宜以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主要抓手,顺应全球产业发展格局,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产业先导区”的建设目标,着力提升产业协同功能,在粤港澳大湾产业协同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具体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将广州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产业先导区”;二是瞄准未来广州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三是促进金融服务业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四是推动产业链政策创新;五是率先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深刻把握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内在逻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十四五”时期必须遵循的第一项原则和根本政治保证,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善于用政治眼光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问题。”准确把握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科学内涵,需要深刻理解这一论断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抓好交通强国试点 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产业,在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进程中,必须一如既往担当先行官。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广东省开展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努力让交通运输行业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
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作为必修课
面对“两个大局”的深刻变化,我们必须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殷殷嘱托,时时修炼、处处对标,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作为必修课,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成长起来、成熟起来,更好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
在统筹“两个大局”中提高政治能力
蓝图确定以后,关键是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执行力将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统筹“两个大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主战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已经绘就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施工图。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的重要论述精神,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于探索、担当作为,直面问题,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广东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农村生态环境更优美宜居,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广东农业产业发展质量还不够高,企业龙头效应不够明显,对农民的辐射带动力不够强;懂农爱农的企业经营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仍然较少,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
百年奋斗 铸就中国奇迹
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中华民族全面复兴进行了科学的顶层设计,明确了全面复兴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一是明确了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两步走”的新征程。二是明确了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涵盖范围。三是明确了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目标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大同。
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创新路径与价值意蕴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统的历史沉积,是文明资源的时空汇聚。中国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得到认同,在于根植于民族、根植于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在于文化软实力的深厚积淀、不断提升与持续影响。站在新征程新历史起点上,立足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更加坚持系统观念、更加注重整体布局,体现社会性、公共性、现代性的时代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