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技自立自强注入强劲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只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之举。保持充沛强劲的科技创新动力,需要在以下几方面着力:加强科研人员思想政治建设。持续壮大高质量科研人才队伍。提供有效有力的科研保障。
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对民主进行不懈探索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打好种业翻身仗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中信集团近年来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在种质资源保护、育种科技、种业产业化等方面形成良好发展基础和竞争优势。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龙头带动作用,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更大力量。
切实加强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大家团结起来,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就必不可少”。人民政协要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更好凝聚共识。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加强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建设的着力点,为人民政协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更好服务国家治理指明了方向。
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迈好“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第一步,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确保‘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以广东党史资源助力党史学习教育
在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要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号令,为全党铭记党的历史,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凝心聚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党的建设,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提供了根本遵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对全党传承党的优良传统,续写党的精神谱系,增强坚守初心使命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意义重大,十分必要。
深刻把握正确党史观的鲜明特质
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史观”指导为先为要。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公开提出“要树立正确党史观”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正确党史观的鲜明特质和品格,对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正确党史观,展现出坚持政治性与科学性有机统一的鲜明特征。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两大核心线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近日发布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具体部署。乡村振兴更多的是指乡村的整体振兴,是工农城乡关系的重构,是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优化配置。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必然伴随着部分村庄的重组、人口和产业等要素的重聚。
加快发展乡村产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努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牢牢把握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继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让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心怀“国之大者”
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必须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做到深入学习、融会贯通、坚决执行。如何吃准吃透党中央精神并贯彻到具体工作之中?关键在于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对世界大势、国之大事心中有数,以宏大视野观全局、察形势、谋发展,深入把握党中央精神,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作出全面部署。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新发展阶段的“三农”工作、解决好“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遵循。
构建与国内大循环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在各种条件的制约下,我们构建了一个以银行信用为基础以间接金融为主体的金融体系,利用“存款创造贷款、贷款创造存款”的货币乘数机制,为经济发展和实体企业经营提供了不断增加的资金供给,以此越过了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资金困境,支持了两个“翻两番”战略目标的实现,功不可没。但这种金融体系也引致了一系列内生矛盾。
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见到新气象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于我国发展的全局性意义,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指明了方向。
坚持主权平等才能更好维护国际秩序
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坚定维护主权平等原则,始终站在国际道义的一边,站在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一边,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主张求同存异、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并将继续为世界和平发展、国际法治建设、各国合作共赢贡献中国力量。
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深入领会这一重要论断,需要我们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等三个层面来把握。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科技力量
应对人类面临的能源与粮食危机、全球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等全球性挑战,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都迫切要求推进科技创新。这不仅需要科学家个体发挥聪明才智,更需要科技共同体勇担使命。我们要坚持自立自强、深化国际合作、凝聚价值共识、扎牢信任纽带,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团结中应对挑战,在合作中破解难题,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延续城市文脉 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
习总书记去年在视察广东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在改造老城、开发新城过程中,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相得益彰。”如何让老城市成为激发新活力的沃土,如何让新活力为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赋能?“老城市新活力”是每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的永恒课题。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框架下,广州要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大胆探索创新,全面提升广州在全球城市中的文化综合实力。
让群众在反腐“拍蝇”中 增强获得感
确保“十四五”时期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要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需要持续深入的正风反腐作护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指出:“要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让群众在反腐‘拍蝇’中增强获得感。”这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正风反腐方面作出积极探索的经验概括,也是对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正风反腐更好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的深度审视。
值得借鉴的国外餐饮节约举措
春节即将来临,餐饮消费是个热门话题。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去年11月,广东省人大通过了关于制止餐饮浪费的决定,必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节粮惜粮意识,促进理性消费,制止“舌尖上的浪费”。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国外在这方面有不少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周密精准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
当前,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从各地实践来看,网格化管理已逐渐向城市管理、社会服务、社会治安、公共交通、党建服务等多领域延伸,为实现城市治理平台高效率、一体化运行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当前,要强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快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新时代领导干部亟须提高科学应变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奋勇前进”。在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形势的复杂变化,领导干部必须肩负历史使命,把握历史大势,切实提高科学应变力。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任务,也是提高执政本领的根本要求。
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深圳在全球4000多个经济特区中,创造出发展奇迹,靠的是改革开放、敢闯敢干、求真务实,而人才始终是深圳奇迹的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赋予深圳新时代的新使命时指出:“要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创新思维规划地方法治蓝图
“十四五”开局,中国法治建设迎来新时代。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成果《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下称《规划》)公布,成为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统筹“十四五”时期法治中国建设的总蓝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创新思维规划地方法治蓝图,通过地方法治规划探索符合地方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对广东具有重大意义。
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下称《建议》),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中,明确提出了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和举措,为“十四五”时期接续奋斗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明确了方向。
安全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原则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必然导致各种风险的生成与叠加,影响甚至威胁新发展阶段的稳定性与健康性。要应对风险挑战,保证有序健康发展,就必须在新发展理念中坚持安全发展原则,将安全发展原则贯穿于新发展阶段的全过程。
伟大时代的精神画像
“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所体现出来的为民服务、创新发展和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形成的民族精神的延续与彰显,充分展现着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其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诸种精神价值多维同构,是对今天这一伟大时代的精神画像。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我们更要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做出同这一伟大时代相符的新的更大业绩。
把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贯穿法治建设各环节
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是其重要环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方针,“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现代化建设
要深入学习、坚决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深刻理解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需要应对的关键挑战,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改革创新破解问题、推动发展。
实现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鲜明特征,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结合起来,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基础。在文化自信形成过程中,考古学发挥着独特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充分肯定了考古学研究的重大意义。我们要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今日之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人正统筹“两个大局”,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新的伟业、铸就新的辉煌。
认真学习党的百年历史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的100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100年,是开创历史、奠定基业、开辟未来的100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很好学习了解党史、新中国史,守住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
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感召力
政治工作是我军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是保持我军性质、宗旨、本色的重要保障。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着力点在铸魂育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代同步、与官兵同行,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官兵,不断增强时代性和感召力。
运用高新科技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文明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运用高新科技加强文物保护利用,能够更好发挥文物资源以史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让文物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方面和全过程,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既立足当前,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着眼长远,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有效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法治对于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固根本”的保障作用。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和国家通过社会主义法治,建立并不断巩固、坚持并不断完善一整套具有根本性质、地位和作用的制度体系。实践证明,实行社会主义法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扎实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将建成教育强国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建议》精神,坚持科学理念,深化改革创新,加强队伍建设,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释放基础研究新潜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取得显著进步:经费和人员投入快速增长,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形成系统布局,重大创新成果加速产出,国际影响稳步提升。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基础研究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基础工艺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加快提高基础研究水平任务紧迫、挑战巨大。
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健全党管干部、选贤任能制度,从党和人民事业需要出发,围绕新发展阶段各项目标任务,大力培养选拔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把重品德、重才干、重担当、重实绩、重公认的导向鲜明树立起来。
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
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把摆脱贫困作为工作主线,提倡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强调树立弱鸟先飞的追赶意识,带领闽东人民艰苦奋斗、脱贫致富。当前,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吹响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号角,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及其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为我们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只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我们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加强党的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着眼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出“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要求,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要求,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科学化水平。
科学认识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我国农业绿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与党中央要求和人民群众期盼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农业主要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态退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绿色优质农产品和生态产品供给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巩固农业绿色发展良好势头,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认识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
投资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对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至关重要。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必须在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方面进行有效制度安排。”“十四五”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加快发展网络信息技术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仅是我国卫生健康领域的一场战役,也是科学技术领域的一次大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无论是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还是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都是对科学精神的尊崇和弘扬,都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包括网络信息技术在内的科技功不可没。
确保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必须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各项工作和建设、各方面力量和资源都要聚焦军事斗争准备、服务军事斗争准备。要全面加强各方向各领域备战工作,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加强军事力量联合训练、联合保障、联合运用,提高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能力、全域作战能力,确保一旦有事上得去、打得赢,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渊源
从渊源关系、理论地位、内在关联性、实际作用和理论影响力等方面考虑,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渊源,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四方面资源:一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二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形成的创新成果;三是在数千年文明演进中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四是人类法治文明中的有益成果。
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需要破解许多难题,必须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方面切实做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中央关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具体制度,从体制机制上保证党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