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吻你的痛
献给”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救助
苍山如海:东西部扶贫协作丛书·从深圳到毕节
当历史来到21世纪的第20个年头,贵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省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努力下,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省66个贫困县整体脱贫,历史性地撕掉了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正以深深镌刻在17.6万平方千米大地上的“千年之变”,与全国一道,昂首跨入全面小康,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深圳口述史2002—2012
深圳口述史2002—2012上卷+下卷
《深圳口述史 1992-2002》
《深圳口述史 1992-2002》上卷+中卷+下卷
深圳口述史1980-1992
深圳口述史1980-1992上卷+下卷
市社科院理论书籍:民生幸福城市
版权+丛书序言+民生幸福城市正文+目录
打好扶贫战,全面奔小康
在广东新一轮扶贫开发开始的时候,省委书记胡春华曾经指出,广东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解决好贫困的问题。
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
1月11日至12日,2013年全国海事工作会议在深圳召开。
坚定发展理念 实现小康目标
十七大报告的标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经济发达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环境目标指标研究
从深圳新形势下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发展和公众需求分析入手,分析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环境进程和构建全面小康环境目标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经济特区的新使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它为我国社会今后20 年的发展与建设绘制出了一幅宏伟蓝图。
深圳龙岗精准助农奔小康
深圳市龙岗区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龙岗区妇女联合会自2016 年对口帮扶汕尾市水美村以来,着力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慰问复建等三类工程,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深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创新
阐述深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进行高职教育创新大发展的必要性。
实施精准帮扶,圆梦全面小康
昨天召开的深圳-河源、汕尾对口帮扶工作联席会议强调,把全面对口帮扶工作做实、做好、做出成效,向省委、省政府和河源、汕尾人民交出一份圆满答卷。答好这张卷,需要实施精准帮扶。
未来五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努力建成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
携手同行奔向全面小康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以更高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深圳要勇当“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尖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当然应有更高的追求。
以平衡发展促进深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深圳是一个较发达的城市, 一些重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各大城市中位居前茅, 但是, 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比较突出。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推进消费帮扶
在各种扶贫方式中,消费帮扶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深圳消费帮扶还有很大潜力,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可以发挥更大作用,要争取在国内大循环中通过消费帮扶创造双向拉动、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
“六个先行区”开辟特区发展新境界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深圳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要着力打造“六个先行区”:打造充分彰显“四个自信”的先行区、更具示范引领作用的改革先行区、具有全球竞争力影响力的创新先行区、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开放先行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法治先行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城市基层党建先行区。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只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和稳定性,有效保障国家治理能力的全方位提升。
综合改革试点的内在机制和强劲动力
深圳要自觉把握好新的战略定位,要先行先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先行示范,系统集成,努力在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创新成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探路示范,在新阶段率先探索。
推进高质量发展要靠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产生,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可见,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完成补短板强弱项的任务,还是要靠改革开放这把金钥匙。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理论价值与现实迫切性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努力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区域城乡融合均衡,东西、南北区域经济协调,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为“十四五”时期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多深圳力量
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抓好2021年的经济工作,关键是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相比于“十三五”规划,“十四五”规划并未拘泥于具体的经济增长目标,而是更多地着墨于实现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进行了依靠“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稳步迈向创新型、高收入经济体的全面长远考虑。
在新发展格局中为中国“双链”融合发展先行探路
在经济全球化面临困难的当前,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双链”融合发展是未来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关键,是保持中国经济发展可持续高阶性推进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应对西方大国挑起经济冷战、保持中国经济的持续高成长性的重要利器。深圳应该发挥自身优势,将“双链”融合突破的重点集中在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两大领域,推动这两大领域的“双链”融合发展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面。
从“双区”战略高度建设国家科学中心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多年来,已经成为国内制造业强市,未来的制造业将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制造业将越来越有“灵魂”。加强创新力度、加快科学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制造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从深圳制造走向深圳智造。2021年3月16日,第6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文章指出:“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十四五”深圳要在碳达峰碳中和上把握先机 ——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
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正式发布,擘画了我国奋进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在这张蓝图之下,科技创新如何推进?新型举国体制怎样发挥作用?深圳如何抓住“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机遇?带着这些问题,深圳特区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
发挥深圳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的独特作用
建设与世界超级湾区媲美的粤港澳大湾区,关键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工作重要批示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借鉴深圳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形成的一批引领性制度成果,率先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增创国际竞争新优势方面大胆探索,突破发展升级的瓶颈,突破对外开放的局限,从而引领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优化发展、转型发展。
深圳要当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引擎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带中最富有活力的城市,深圳具有不可替代的制度变迁的“示范效应”,区域经济的“引擎作用”,集聚优质要素的“虹吸效应”,带动周边区域的“扩散效应”及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深圳定位
深圳作为一个先行先试的经济特区,其定位与功能从来都是与国家战略紧紧联结在一起。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国家战略部署,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点,是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地位与功能的重大举措,是新时期国家重大的战略部署。
报业集团理论文章
报业集团理论文章
决战脱贫攻坚推进贫困治理现代化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要求我们必须以习近平关于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完善贫困治理体系,推进我国贫困治理现代化。所谓贫困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现代化治理理念和组织机制在减贫发展领域的应用,是包含治理主体、治理目标、治理内容和治理方式的有机统一体。其中,最为根本的是解决好“谁来治理”“治理什么”“如何治理”三大问题,完善贫困治理体系。
反贫困路径的选择逻辑
综观各国反贫困史和反贫困研究,反贫困大致有三种路径:策略式扶贫、开发式扶贫与保障式扶贫。这一分类的分类标准主要是基于促使贫困人口脱贫的方式。
脱贫先要“摆脱”头脑中的“贫困”
习近平总书记为《摆脱贫困》所做的《跋》的最后一段话强调:“全书的题目叫做‘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上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这是切中要害、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重要论断。
以财税改革 消减总体性贫困
从税的本质而言,国民给政府交税,就是为了从政府那里交换到相应的公共产品,比如提供必要的生存、生活与生命安全保障类等公共产品。简言之,政府收税后,必须能为国民提供高性价比的公共产品与服务,即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特别是能够“用之于民之所需”。
相对贫困与 公共政策选择
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不单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它同时也是一个影响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因素。公共政策面对的主要是绝对贫困人群。我国现行贫困标准,按照购买力平价换算,每人每天2.2美元,略高于国际上通用极端贫困标准1.9美元。据此,我国还有7000万贫困人口。因此,消灭贫困成为国家战略,我国提出十三五期间,通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到2020年消除7000多万贫困人口的任务,贫困问题基本上解决,贫困人口基本上被消灭。
消灭贫困不能仅靠福利制度
对比中国和新西兰的贫困情况,虽然有区别差异,但总体来说,要改善这种情况,灭绝饥饿和贫困,仅靠福利手段是不够的,需要政府和民间两个层面联手来改善这个情况。对政府来说,软硬兼施,让有劳动能力的人走向劳动力市场;对民间来说,要从根子上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要树立自食其力的观念,改变生活习惯和生活模式。
解决贫困是进步文明重要标志
富兰克林·罗斯福有句名言:“检验我们进步的标准不是看我们是否为富裕者锦上添花,而是看我们是否使贫困者丰衣足食。”木桶理论也说:“短板决定一个木桶的容量。”概言之,一个国家,如何解决贫困是决定其进步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对“支出性贫困” 如何救助
中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证了低收入群体的维持生存和最低生活的需求之后,也应该将目光转向满足“实际需要”,目标仍然是有限度的资金援助,这可以通过改造原来的临时救济制度来实现。根据以上的分析,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进一步调整可以分成日常需要、特殊需要和酌情发放三个层次。
凝聚力量做好社会帮扶 形成大扶贫格局
在深圳决战脱贫攻坚工作中,社会帮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民间组织、行业协会、企业以及个人积极投身于帮扶事业,大家都为贫困地区人口摆脱贫困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从实践成果来看,对口帮扶、社会帮扶也以其显著成效丰富发展理论,成为值得借鉴的经验。
教育扶贫,把特区理念送出去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拔掉穷根。然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要的是久久为功、持续发力。脱贫攻坚战中,深圳把特区办教育的先进理念送到帮扶地区,高标准建设,精品化办学,教育扶贫的深圳模式深受当地人民群众欢迎。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作为改革开放先行者的深圳,一如既往地充满担当和创新精神,通过加强产业扶贫项目规划,引导和推动更多产业项目落户贫困地区,趟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路子,形成了一套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贫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乡村振兴要接续产业扶贫的思路
在刚刚获得全面胜利的脱贫攻坚战中,深圳产业扶贫大放异彩。深圳经济特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神奇力量”带到帮扶地区,政府搭台、企业主导,产业扶贫为当地脱贫打开全新局面,注入强劲内生动力。但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继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用制度安排建设小康社会
现代经济学和人类经济史证明,有效的制度安排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就是用有效的制度安排推动经济发展。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扶贫新模式探索
深汕特别合作区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多方面去帮扶、影响汕尾的发展,开创了中国扶贫模式从“点、线、面”帮扶到多面“体”城市帮扶的先河。合作区扶贫新模式主要表现在提供“经济特区带动革命老区”区域合作范例、提供双增长级的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区域合作帮扶体制、创新区域合作帮扶治理体系四个方面
教育扶贫的五个重要课题
教育扶贫领域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给钱帮扶的问题,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在教育方面面临的困境进行细致诊断,我们才能逐步揭开教育扶贫的迷雾。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教育问题,核心是帮助这些家庭的孩子学习更多知识和技能。
一种值得借鉴的教育扶贫方法
教学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入学率的提高,并不保证贫困家庭子女就一定能获得较高的教育产出。大量的研究发现,学习质量危机在贫困生群体普遍存在。根据世界银行的“全球教育质量”调查,虽然国家之间的入学率差异已经很小,但学习质量差异很大。
教育扶贫须从加强学校教育入手
贫困地区的教育,由于教育资源和教育构成的巨大差异,不宜采用与城镇家庭相同的教育政策。加强学校教育和对学生学习时间的监管是解决贫困地区教育问题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