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亲”刘长联:坚守13年 做儿子的全职康复师
至亲抱恙长期卧床,你愿意为他守护吗?面对车祸后昏迷不醒的儿子,白云区茅山村村民刘长联选择了坚守。2005年夏天,一场车祸夺走了儿子的未来。此后,照料儿子成了刘长联生活的全部。床前陪护、穿衣擦身、按摩护理、端水喂饭……13年来,他无怨无悔。
“好特警”叶尚铭:警界“尖刀拳头” 守护花城安全
在花都警界,31岁的叶尚铭是一位名人。连续3年获得广州市警界手枪射击个人冠军,是同行公认的“神枪手”;曾联名提出提案督促职能部门尽快开通云山大桥,是群众们信赖的“叶代表”;出警执勤时不辞劳苦更不惧艰险,被同事们亲昵地称作“叶好人”。作为广州花都区公安分局特警突击队队员,他始终坚守维稳处突一线,参与多项大案要案,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荣获个人嘉奖1次。
“好辅警”谢石团:不辞辛劳 扎根基层服务社区
从事辅警工作10年,到社区基层开展巡逻防控、跟进解决村民噪音投诉、上门核查出租屋登记工作……他从不喊苦喊累。巡逻时,偶遇跳入水塘轻生的年轻女孩,他联合街坊巧用竹梯套人营救。事后,他还耐心开导女孩,让女孩重拾生活信心。他是白云区江高辅警中队队员谢石团,一名从业经验丰富的“80后”基层辅警。
“好警察”范雄飞:老人落水 他毫不犹豫跳河救人
从1994年成为一名警察起,广州荔湾区东漖派出所民警范雄飞一干就是20多年。当刑警时,他参与侦破无数案件;来到派出所当民警,他开展路面巡控和防范,居民遇困难求助,他立刻伸出援手。在老人失足落水的紧急时刻,范雄飞毫不犹豫,跳入冰冷的河中将老人救起,践行人民警察的职责和担当。
“好老师”郭慧玫:“严”师有大爱 桃李满园香
郭慧玫,广东仲元中学数学高级教师,自1989年入行到现在近30年,把整个青春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教学中她是严师,但在生活中,她与学生更像是朋友、家人,陪伴、鼓励他们,见证着他们的成长。她似园丁般辛勤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为各行各业培养出一大批骨干英才。多年后,很多毕业生依然记得这位老师,常常回来与她相聚,回忆学生时代的快乐点滴。
“好辅警”彭锐标:坚守岗位十年 甘做幕后英雄
彭锐标,广州市番禺区公安分局特勤大队一名普通辅警。为圆儿时警察梦,他成为辅警队伍的一员。
“好城管”李魏铮:常怀公益之心
走街串巷、规范商铺经营行为是他的日常工作。做最简单的公益,每个月坚持捐出个人工资的5%,用作慈善用途不计任何名利与回报。他是荔湾区西村街城管执法队队员李魏铮。
“好志愿者”利艳梅:义务献血16载 投身志愿服务
在广州市花都区,但凡有团体采血活动,在采血点总能看到她在献血者中穿梭。她是花都区志愿服务队副大队长利艳梅,这位“80后”从刚满18岁的当天开始献血,16年风雨不改,应急需要捐献血小板,她总是随叫随到。年纪轻轻的她也是花都区最资深的志愿者之一,不仅把各项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还经常任劳任怨参与服务。空暇之余,她还到福利院陪伴小朋友,做孩子们的知心大姐姐。
“好外卖骑士”曾剑华:冒雨指挥交通 疏导生命通道
2017年11月的一个雨天,他冒雨在拥堵的车流中指挥交通,为一辆救护车让出生命通道,这一幕曾在众多市民的朋友圈里刷屏。而这位不惧危险的“外卖骑士”,正是海珠区海幢街永龙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曾剑华,他在一家外卖公司担任配送员。除了在紧急时刻“该出手时就出手”,热心的他还乐于助人,热心公益,20年间参与无偿献血143次。
“好媳妇”姚金桂:悉心照料中风婆婆十载不改
2007年7月,婆婆因中风入院后卧床不起。从此以后,媳妇姚金桂便辞掉工作,一心照料其起居,数十年间无怨无悔。
广州白云:好榜样 微笑服务让市民满意而归
2011年12月来到区政务服务中心报到的王芳,原先是一名随军家属,一直在当地城管部门任职,当时分配到区民政局的一线窗口工作,无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工作性质,可谓是来了个180°的大转变,压力空前增加。
广州白云:好榜样 区高级农艺师周伯扬 32年来帮农民驱虫害
白云区高级农艺师周伯扬是土生土长的太和镇人,1980年从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毕业不久,就进入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主攻植物病虫害防控和农业技术推广,这一干就已经32年。上世纪80年代初的大学生可谓是天之骄子,在我区并不多见。32年来,周伯扬从不自傲,而是一头扎进田间地头去。
“好医生”刘纳新:与时间赛跑 为新生命护航
“外科治病,麻醉保命”,用这句话来形容麻醉医生的工作性质再贴切不过。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手术麻醉科主任刘纳新正是一位“深藏功与名”的好医生,35年来她一直为众多生命默默守护,也迎接了无数个小生命的诞生。说起一台手术的成功,大多数人会想到主刀医生,却很少接触和了解麻醉医生。刘纳新正是“藏”在手术室里的麻醉医生,撑起保护伞,为病人保驾护航。
“好保洁员”李廷江:拾金不昧 无私助人 快乐自我
日出而作,日落不息的他,捡得比3个月工资还多的现金后不为所动,努力找寻失主。对失主所赠的2000元酬金,他又悉数捐赠给社区公益事业。他是李廷江,
“好环卫工”罗锦辉:诚实守信的城市“美容师”
罗锦辉,海珠区瑞宝街市容环境卫生监督检查所环卫工人。作为城市的“美容师”,她起早贪黑,用辛勤的汗水为城市保洁贡献力量。一次保洁中意外捡到钱包,急人所急的她立刻将其上交。在众人的努力下,短短两个小时,钱包完璧归赵。罗锦辉拾金不昧的精神,也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好环卫工人”罗群秀:用爱心与勤劳 建设美丽榄核
2014年创业失败后,南沙榄核媳妇罗群秀应聘成为一名环卫工人。一把扫帚、一个垃圾篓、一辆手拉环卫车,就是她的劳动工具;一身长衣长裤、一顶遮阳帽、戴着口罩,是她的夏日日常装扮。4年过去,与卫生死角、生活垃圾等长期打交道的罗群秀,工作热情依然不减。她拾金不昧的品德,更是广受赞扬。
“好媳妇”李谷英:照顾百岁婆婆书写敬老佳话
百善孝为先。她,数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高寿婆婆,用点滴付出诠释“孝”字真义。她是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正果洋村村民李谷英。
“好邻居”陈壮亮、何盛坤:热心跑腿 推动老楼装电梯
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楼装上电梯后,老人回家可轻松“一键”直达。这是近3年来,荔湾区西村街长乐社区长乐后街49号业主们的幸福生活。老楼得以成功加装电梯,离不开热心业主陈壮亮、何盛坤持续多年的坚持推动。为更好地宣传电梯加装知识,2017年10月,西村街成立电梯助建服务队,何盛坤和陈壮亮分别担任服务队队长及顾问组长。举办电梯加装咨询会、电话指导了解困难、现场提建议……除了西村街,天河区、白云区等地均有在二人指导下成功加装电梯的案例。
“好义工”李燕梅:奉献大爱 不限于一地一城一区
她是番禺义工联最早的创办者之一,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她还冒着生命危险参加抗震救灾。李燕梅,广州海关隶属番禺海关普通党员。她既是一名现场审单的海关关员,也是一名在公益路上默默奉献22年的爱心义工。如今,她累计的志愿服务时数近4000小时,服务人群达万余人次。
“种植能手”陈凤群:种植本领强 乐于传授致富经
对种植160亩果园的陈凤群,村民们常以“女强人”称之。46岁的她,是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宝昇绿色生态农场场主,也是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种植技术本领强,她乐于与农人分享,只为帮助更多人走上致富路。危难之时,她乐施援手,为人解忧、助人脱难,惟愿人人皆有圆满生活。面对老弱,她更有一颗慈爱之心,凡求助者必能有求必应。
“好志愿者”陈秀娟:活化“西关小屋”陪护捐献者
陈秀娟,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管理中心志愿服务大队副大队长,广州天河区中信志愿驿站站长。
“好管家”阮班学:做好退管工作,为老人排忧解难
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体娱乐……退休老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他都管。在退管工作的岗位上扎根20年,他兢兢业业,为老人们排忧解难,他是广州市天河区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科员阮班学。“宁可让自己多麻烦,也不让退休老人多跑腿”,这是阮班学的工作守则。他多次协调各个部门,为前来办事的老人解决养老、医保等问题,赢得好评。
防疫工作表现突出,她被永平街火线提拔
近日,记者从白云区永平街获悉,自疫情发生以来,该街新南庄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岑嘉颖同志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被火线提拔为倚云天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负责人。
“好老师”刘黔欣:创新教育方式 与学生为友
在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每每有毕业生回来,常有人会念着“刘老师”,找她聊聊生活和工作。在学生们的眼中,这位“刘老师”不仅仅是引路人,更是一位可以分享故事的朋友。从事教育事业25年,刘黔欣通过创新教育方式,引导和帮助每位学生把握好人生的方向,教学成绩斐然。生活中,她关心爱护学生,亦师亦友。作为广东省名班主任工作室的主持人,她还培养了一批中职班主任工作带头人,为更多学生造福。
“好警察”蔡志辉:从警23年,他是“破案高手”
蔡志辉,广州市公安局荔湾分局老刑警。在分局刑警大队工作期间,他破获包括35宗命案在内的多起大案要案。
“水利卫士”黄淦棠:日夜待命 当好水利“守门人”
为排险救急,他跳进水里徒手挪动阻碍物;心系水利堤坝安全,他日夜待命不敢疏忽分毫;为让新同事更快更好地成长进步,他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和经验……这就是南沙区万顷沙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水利组工作人员黄淦棠,一名工作在护闸防洪一线33年的老水利人。工作中,经验丰富的他是排险救急的水利专家。生活上,他是同事们的良师益友。
“好志愿者”蔡洽红:“捐髓”夫妻档传递生命火种
2006年,当大多数人对“造血干细胞”的认识还很模糊的时候,蔡洽红已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5年后,她的丈夫也走向造血干细胞采集室,为另一个生命传递火种。
“好保安”郭建华:热心工作赢好评 见义勇为受赞扬
在幼儿园门口,一名女士遇劫,他冷静应对,勇敢出手救人。他是广州番禺区洛浦街中心幼儿园保安员郭建华。
“好缉私员”翟进:海上风雨17载 当珠江口“把关人”
2001年,大学毕业后的翟进来到位于珠江口的大铲岛,在这座无居民的海岛上从事海上缉私,一干就是17年,现为大铲海关缉私分局海上缉私二中队党支部书记、中队长。多年来,他率领中队全员与走私分子斗智斗勇,共查获各类走私案件600多宗,案值近20亿元。作为“把关人”,他不仅业务突出,还热心助人,救人于危急之间。
“好医生”叶诏炜:“儿科”无小事,做婴儿“解语者”
他是一名儿科医生,是患儿不害怕的“白大褂”,家长放心托付的好医生。繁忙的工作之余,他还一头扎进了公益事业。
“好党员”孙永彬:心系街坊事把党员责任扛在肩
孙永彬,广州白云区京溪街禁毒办工作人员。党龄23年的他,是坚守京溪街时间最长的基层工作人员,也是街道内轮岗最多的工作人员之一。
“跨界”助力扶贫!人和镇卫生院这位医生帮贫困户“带货”增收
“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扶贫干部!”这是来自白云区卫生健康系统扶贫干部李健辉的心底话。自去年5月起,人和镇卫生院医务科科长李健辉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清远市英德石灰铺镇子塘村“第一书记”,他放下手中的手术刀,暂时告别工作多年的岗位,走进一个全新的领域,通过开展医疗帮扶等一系列工作,助力当地脱贫。
沙美梁“龙船头”梁树林:破除“女子不能上龙船”旧观念
5月5日,微社区e家通文化车陂发布的《起龙啦!车陂沙美梁氏“红龙”率先展龙颜!龙舟季开始啦》刷屏朋友圈。每到端午节,外界的目光都会聚焦“龙舟之乡”车陂村。而车陂的端午活动,则由沙美梁开启。近5年来,沙美梁总是全村最早起龙的船会。
我为白云发展作贡献 区公安分局便衣大队民警萧启昌
从警十余年,历经巡警和便衣的角色变换,区公安分局便衣大队二中队民警萧启昌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业务本领,常年活跃在打击飞车抢夺第一线,破了不少大案要案,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他也曾头扎纱布,脚缠绷带,端坐办公室研判案情。因为他的勇敢能干,在关键时刻总能一马当先,萧启昌被队友亲切地称为“飞机中的战斗机”
广州白云:我喜欢这份工作,也必须做这份工作
称她为地贫妈妈,是因为她有个地贫的女儿,更有母亲的慈爱。她是谢惠芳。十几年的风雨经历,让她从容面对病魔的肆虐,也有了应战地贫疾病的经验。她加入地贫患者家长互助会,传授自己的经验,她走上大街宣传地贫知识,呼吁社会各界人士捐献血液。从地贫母亲到公益慈善志愿者,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女儿,这一切,也为了更多社会的患病儿童……
我为白云发展作贡献 李伟庭:心里装的是整个同德围
3月5日是“学雷锋”日,记者约访了同德围地区颇有雷锋色彩的一名退休老党员李伟庭。得知记者提前半小时到达同德街道办事处后,还在银行办事的他立刻赶了回来。在同德围地区工作了40余年,李伟庭养成了工作为先、随传随到的工作风格,退休后也一直没变。
我为白云发展作贡献 太和镇北村村党支部书记徐国平:“一定要碰一碰,打开北村发展局面”
“我一定要碰一碰,打开北村村经济发展的局面,让北村村走出困境。”16年前太和镇北村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前,作为土生土长的北村人,北村村党支部书记徐国平看到自己的家乡落到如此境地,发奋肩负起600多户村民的期盼,完善村规章制度树立正气,抓住契机发展北村村经济,整治村容村貌让村民过上富足舒适的生活
广州天河员村这位教师亮相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师德论坛”
论坛上,天河区华融小学以一个师德故事微视频和一段弦乐合奏表演亮相。教师代表张蔚与华融学子们讲述了一个师德故事《平凡老师的宏大舞台》。
我为白云发展作贡献 “多面手”描绘平安均禾
去年12月,均禾街刑事警情同比下降7.9%,治安警情下降18.8;“两抢”同比下降42.6%,“两盗”同比下降5.1%……2013年初,均禾街被市综治委定为治安重点整治单位,近一年后的这组数据诠释了该街推进治安整治的成效。翻阅该街全年警情表,各类警情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大大提升了均禾地区居民的安全感
“帮助别人是工作的价值所在”
96968热线接线员李俊滨:热心受理用户反映的用水问题 让用户放心用水。
“帮客户解决问题很有成就感”
96833热线接线员潘琳:用声音为市民排忧解难 默默撑起安全用气保护伞。
“没有求救电话就是最大幸福”
12395热线值班员李光照:每次接通不仅打开了生命之门,更架起了希望之桥。
“专注热线服务20年,我很有成就感”
杨伟鸳:让广大市民更省心更便捷地解决供用电问题。
电话里获表扬、感谢能照亮一天
12320卫生热线接线员程燕君:在电话末尾收到几句表扬,一天都被“照亮”了。
我为白云发展作贡献 行走在田间地头的“专家”
她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经常一个人骑着摩托车到沙亭村,在坑坑洼洼的田埂上来回穿梭,巡查菜农有无使用高度农药,有无将药瓶扔进水沟污染水源,或是种植上有什么难题需要帮忙解决。两年多来,她的足迹踏遍了沙亭村1800多亩的菜地,村里的600多名农户也习惯了碰到种植问题就来找她。她就是太和镇沙亭村的农业技术综合管理人员刘秀萍。
一条热线连着一颗热心
去年春节新冠疫情暴发,12345热线话务量暴涨,许多休假的话务员都取消了假期,胡穗娟也是其中之一。今年春节,胡穗娟本打算和先生回他老家河南,但为了响应政府号召,他们决定留在广州过年。
创富故事 下岗工人建全国最大草菇种植基地
领头人李恩带领江高镇菇农创办农欣草菇合作社,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打响草菇品牌。目前,该社年生产总值达到1.65亿元。
南粤女匠 28载“护航”通信网
今年疫情期间,邓艳梅带领团队日夜坚守,全力保障通信“生命线”,提供稳定的网络保障。
羊城“摆渡人” 正能量“的哥”
2020年11月24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张辉源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社区工作二十载 用心用力做好每件事
从事社区工作20年,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东晖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曾巧玲,一心扎根社区一线服务群众,用青春和执着书写着对社区事业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