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干部”黄锦铭:23年奉献基层 热心为群众办实事
服务基层23年,他是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患病仍心系工作;他是群众眼中的“好公仆”,及时为民排忧解难。
好干部”陈超涛:搞种植助力脱贫 引资源推动教育
从城市到农村,他选择了3年的扶贫路;带村民脱贫推动教育,为当地造福。
“好村民”王广成:不畏严寒 残疾阿叔勇救落水童
一位57岁的大叔,虽手有残疾却勇敢跳水救起落水儿童。他的义举被村民称颂,温暖着大家的心。
“好医生”彭雪锋:救助重症儿童 仁心仁术热心公益
他是医者,救死扶伤仁心仁术;他是公益人,做志愿服务12年,帮助一个个孩子“起死回生”。
“好警察”陈振坚:细心扎实勇担当 守护街坊保平安
面对繁杂的业务,他一步一个脚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干出成绩,为青年民警树立优秀榜样。
“好技工”暴沛然:妙手工匠 破解仪表疑难杂症
从大庆到茂名再到广州,改变的是地理空间,不变的是一颗奉献一线、服务一线的心;从稚嫩学徒到车间主任技师,改变的是身份标签,不变的是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
“最美养护人”张绍润:执着坚守,奋战养护检修一线
他是一名平凡的养护工作者,日复一日地为保障公路安全畅通坚守一线。他也是一名不平凡的职业技术能手,用他的一技之长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弘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好团队”检验检疫人:火眼金睛 他们是餐桌安全把关人
在黄埔区,由6名动物卫生监督所检验检疫人员组成的检验检疫团队,负责的就是关系百姓餐桌健康、舌尖安全的生猪猪肉安全把关工作。
好环卫工”郑伟枚:三度拾金不昧 平凡人传递正能量
作为一名环卫工人,她不仅仅是“城市美容师”,更是一名“心灵美容师”。她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传递满满的社会正能量。
好医生”冯雪莹:救死扶伤 她是贴心的“家庭医生”
从医15年,她救死扶伤,守护他人健康;有人晕倒,她及时出手,挽救一条生命。
“好志愿者”刘克辉:一腔热情传爱心 坚守公益始如初
7年志愿服务之路,刘克辉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服务他人。他以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只要真心付出,真诚奉献,就会使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更快乐。
“智慧青工”肖义:勤学爱钻研 维修工人敢创新
作为基层维修青工,他做到年年有成果,年年有作为,助力企业在“中国智造”时代勇立潮头。
“好司机”邓清浪:深夜飞驰,热心的哥救回伤者一命
深夜时分有人求救,载着浑身是血的伤者,他开着出租车在夜间飞驰,上演生死救援7分钟。
“好校长”张有连:阳光跳绳 让“村小”孩子更自信
她用小小跳绳,带领孩子们跳出“村小”,跳出广州,跳向国际舞台;她用行动证明,有教无类,只要找对教育路子,“村小”的孩子同样可以拥有多彩人生。
“好的哥”王海超:奋身跃入珠江 勇救两名落水女子
当城市还在沉睡,“救人”的呼声划破宁静夜空。他闻声赶到纵身跃入江中,与他人合力救起两名落水女子。
“好医生”付帅:两度援藏 守卫雪域高原母婴安全
援藏10个月,他为仲巴县人民医院创建二乙医院及当地精准扶贫工作作出突出贡献。“只要我们在,一个不能少!”他践行医者誓言,守护雪域高原百姓健康。
“好儿子”罗清华:照顾患病母亲 “90后”乡医暖心反哺
他是医生,也是儿子。对患病的母亲,他不离不弃,在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中,传承孝老爱亲的美德。
“好街坊”施红军:路遇女生落水 跳水救人不迟疑
纵身跳入冰冷河中救人,帮助居委开展社区活动,拾金不昧寻找失主……常常做好事的他,是邻里称赞的好街坊。
“好村民”李景樟:万里走单骑 路上助学献爱心
四次骑行之旅,总里程13万公里。爱心助学,通过骑行的方式感染更多人。
“空中飞人”莫兵兵:翻山越岭巡检 为西电东送护航
负责直升机巡检业务的他,是一位忙碌的“空中飞人”,是我国西电东送南通道战略项目的建设者、参与者和见证者,更是安全护航者。
“好保安”黄东强:高层翻越阳台 火海中救出四人
浓烟肆虐,烈火熊熊。危急时刻,他在高层徒手翻越阳台,奋不顾身冲入火海,从死神手中抢回4条生命。
冯冠杰:体面的另一种释义是奉献
在刚刚举行的广州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上,白云区共有2人被授予“市劳模”称号,1人被授予“市先进工作者”称号。其中1名新晋劳模就是今天新闻的主角冯冠杰。2012年,他毅然放弃城市体面的工作,怀着满腔热情回乡发展农业,成为白云区沙田柠檬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首位大学生。
“好司机”罗浩棠:“专车”护送迷路老人回家
作为一名基层公交车司机,罗浩棠用自己的不离不弃,书写孝老爱亲赞歌;用孝老爱亲大义,在公交车厢延续温馨与友爱。
“好特教”王雯琦:用爱与智慧培育浇灌“特殊”花朵
被学生们“攻击”,被家长们误会……尽管工作遇到重重困难,这位“85后”年轻特教老师却从未有过犹豫和退缩。
“好环卫工”付雪勤:穿街过巷16载,守护城市颜值
她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着朴实的微笑;她没有卓越的功绩,却有着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城市街巷在她的守护下,整洁依然。
“好人”彭元青:惊遇落水车辆 智勇破窗救两人
一个乐呵呵的“草帽叔”,每天巡逻守护校园安全。一次偶遇落水车辆,他智勇破窗救出被困者。
“好司机”廖志锋:热心助人 他是乘客的“保护天使”
与人方便,与人为善。作为一名公交驾驶员,他帮人助人的善意,不仅体现在车厢内,还延伸至车厢外。
“好的哥”肖祝雨:路遇车祸 及时将伤者送医
生死时速,7个红绿灯位,32次撕心裂肺的催促,并不顺畅的路况……肖祝雨始终保持冷静,将原来16分钟的车程压缩到8分钟,为救援伤者闯出急救通道。
“好人”张英伟:用爱帮助“无喉人”重获新“声”
一次偶然,他走进“无喉人”的世界;作为一名吉他老师,他治愈了不少嗓音疾患,为他们开启新的生活。
“好校长”陈康英:用爱做平凡事,和学生一起成长
从教多年,她成就了不计其数的学生,秉持阳光积极的心态不断高歌前进,让自己在教育路上向阳奔跑。
“好的哥”张子杰:搭载宝宝辗转就医,他分文不取
危急时刻,他将出租车变身救护车,为车祸小孩闯出一条绿色通道。
“好安监”严展豪:当好社区安全的“守护者”
安全发展关系民生,他选择了安监这份工作,默默坚守16年,成为社区安全的守护者。
“好警察”李文山:勇闯起火出租屋救出两幼童
偶遇火情奋不顾身冲入火场,成功救出两名被困儿童,他是一位勇敢的人民警察,也是一位热心服务居民的社区守护者。
“好出管员”叶志坚:巡查出租屋,守护辖区安宁
枯叶点燃险酿火灾,他及时出手扑灭火情;长期坚持巡查辖区,他成为出租屋安全的“把关人”。
“好司机”曹剑林:护送伤者,他把公交变成救护车
遇上危急情况,当机立断驾驶公交车将伤者送医;车里车外,他的热心温暖了无数乘客。
广州好人——出租车司机佘荣昌
去年国庆假期,作为出租车司机的佘荣昌因为诚实守信的事迹而广受赞誉。因此,佘师傅被分别评为白云好人和广州好人。
张宜新:潜心创新中医理论 探讨中医发展方向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了让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一代代中医人更为之付出毕生的心血。记者日前就走访了中医名家西关正骨传承人张宜新教授,聆听其从医数十载的心得与感悟。
大源村有个开姐
在大源村,有这样一个人,小到夫妻矛盾、邻里不和,大到疫情防控、垃圾分类,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就是大源村党委委员、妇联主席李银开。说起李银开,村民都会用热情、乐观来形容她,并亲切地称她为“开姐”。自1993年进入大源村工作以来,李银开一直兢兢业业,用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诠释着新时代女性的风采,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不平凡的光芒。
赖烨才:潜心项目研发提升生物医药竞争力
“赖博士是我们费尽心思挖过来的高层次人才,入职一年多以来,承担了多个大项目的研发工作。”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以下简称“白云山制药总厂”)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高级主任工程师赖烨才在基因毒性杂质、元素杂质、聚合物、包材相容性、药物包装完整密封性等方面,有着丰富的项目研究经验,因他的加入,该公司将有望突破头孢类抗生素聚合物杂质研究等关键技术,形成国内领先的头孢类新产品群,不仅将提升白云山医药集团的竞争力,而且将有效提升白云区在生物医药科技上的核心竞争力与影响力。
钟落潭镇小罗村驻村干部何耀东:把芹菜变成“致富菜”
钟落潭镇小罗村芹菜已通过有机认证,将进行商标注册,同时引进椹莓种植,将贫困村打造成农业观光旅游村
白云医疗专家张桂成:“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贡献力量”
为助力贵州荔波巩固脱贫成果,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白云医院(白云区中医医院)与贵州荔波县中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关系,近两年相继派出了儿科、妇产科、康复科等科室的专家,到荔波县开展医疗协作帮扶。
创业致富不忘家乡情
新白云人周翠霞在京溪定居20多年,实现创业梦不忘河南老家乡亲,近日出资70万元,将一条黄土路修成水泥路
广州好人李志亮:环卫队长的日与夜
李志亮个子高瘦,话不多,像大多数环卫工人一样,总是低头默默工作。他一边沿着重点路段检查保洁工作,一边接受采访,回到办公室也难得歇息片刻,忙着打电话协调环卫队伍的运营。记者一提到他因敬业奉献被评为广州好人,他就会抬起宽大粗糙的手,摸一摸头,不好意思地笑笑。
枪声中,他协助警察捉住毒犯
京溪街城管执法中队队长孔锦超表示,接到了京溪派出所的感谢电话,中队已经将陈周星此次的义举用文字形式向街道汇报,京溪街党工委书记伍伟强高度肯定陈周星的义举,认为此举属见义勇为,应大力弘扬,给予表彰
广州白云邓皓钰:4岁学京胡 6岁获全国金奖
京溪街南方医院社区每到傍晚的时分,就传出韵味深远的京胡与京韵大鼓合奏声,附近的居民都知道,这是6岁的邓皓钰与70多岁的爷爷在“开工”了。社区里的人都惊叹邓皓钰为音乐天才,尽管他才6岁,但是已经获得第四届中国少儿小金钟音乐大赛金奖、广东省少儿声乐器乐舞蹈电视大赛一等奖以及广东省首届中国民族器乐大赛学前组金奖,也因为这样,他被广东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吸收为会员,成为该学会年龄最小的会员。
广州白云李赛美:赤诚医者潜心研医三十载
作为教师,李赛美实践着“教为人先,行为世范”的诺言,用极大的热忱,传播和推广中医经典;作为学科领头人,她潜心临床研究,不遗余力推动中医经典、经方运用;作为医者,她始终想着如何用最小的成本给患者带来最大的疗效。在日前召开的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城乡妇女岗位建功活动先进集体(个人)表彰大会上,李赛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槎龙志士文武全 爱国热血洒世间
革命,有上阵杀敌的英勇,也有以文救国的智慧;爱国,有豪言壮语的气势,也有无私奉献的静默。松洲街槎龙村,是一片爱国志士聚集的红色热土。著名的广州起义烈士林成佑、科学报国的“双百人物”代表彭加木、传播革命文化的红色说书人张悦楷,都从这里走出。在不同的时期,他们以三种不同的方式,为国家挥洒热血,为红色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大岭村有个木作传承人,生于红木世家,传承木作三十余载
长久以来,大岭村满溢着红木味、酸枝香。胡敏强就是出生在一个“手作仔”之家。从他的爷爷算起,胡敏强是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日前被确立为白云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红木宫灯技艺曾濒临失传,他们四代传承,点亮这个“非遗梦”
红木+宫灯=红木宫灯,一个算式简单地阐述了红木宫灯的组成,然而说起先后由来又是另一段源远的历史。花梨、紫檀、酸枝此类红木早在明朝引入,广州作为重要的经商口岸,无疑得取材便利之先,广作家具也就随之兴盛。此期间,木雕艺人又将红木用于宫灯的制作,也就催生了后来的红木宫灯。
出身布衣,立志救国!他是槎龙村革命志士林成佑
“革命一定要胜利!”这是林成佑英勇就义前,一路仰天长啸的口号,吼声如雷贯耳,响彻云霄。这名来自松洲街槎龙村的革命志士,出身布衣,却立志救国,他曾参与建立广州北郊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聚龙村支部,并率领300多名农民自卫军参加广州起义。纵然英年早逝,但林成佑的革命精神至今仍鼓舞着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