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记”张永毅:“头雁”领飞 古村“旧改”进入快车道
平凡之处显真情,他用实际行动把社区第一书记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展现到极致。“头雁”的模范带头,让群众看到了党组织的力量,找回了“旧改”信心,重燃发展希望。
“好医生”周宇麒:临危受命 除夕夜带队驰援武汉
他是广东省首批援助武汉医疗队队员,今年1月25日除夕夜,他驰援武汉,带领医疗队队员迎难而上,投身抗疫。
“好医生”王敏:抢抓“黄金三分钟” 挽救更多生命
他是一名医生,身披白色战衣,救死扶伤;他也是一位志愿者,普及急救知识,挽救更多生命。
“好车长”赖世威:把公交开进医院 送急病乘客就医
作为公交人,他风雨无阻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只为让市民更加便捷地安全出行。
“好医生”唐远平:暖心“大白” 援鄂“疫”无反顾
在工作中,他是患儿眼中可爱的“小丑医生”,仁心仁术挽救一个个小生命;疫情当前,他身披白衣冲锋抗疫一线,逆行而上只为守护更多生命。
“好志愿者”区倩湘:战疫勇担当 加入青年志愿突击队
“用感恩的心做人,用博爱的心做事!”这是区倩湘的志愿者心声。对每一项志愿者服务工作,她都认真对待。在她的影响带动下,她的姐妹也纷纷加入志愿者行列。
“好人”刘海:荆州战疫 主动请缨奋战抗疫一线
在广州,他是为民服务、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市场监管者;在荆州,他是身披战袍、守护一方平安的抗疫战士。
“好志愿者”林少群:退而不休 老党员投身志愿服务
退而不休,投身志愿服务;关爱孤寡老人,热心公益活动,让爱在这座城市传递。
“好的哥”彭志胜:拾金不昧 擦亮城市文明之窗
拾金不昧做表率,暖心传递社会正能量。穿梭在广州的大街小巷,他用实际行动,为城市擦亮流动的文明之窗
好司机”黄炳宏:拎起家里的灭火器,他冲向火场
惊险时刻,黄炳宏临危不惧、奋不顾身,向社会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赢得大家的称赞。
“好人”雷群燕:她是街坊心中的“最美主任”
多年来,她坚守基层一线,倾力为社区居民服务,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以真心换真心,赢得居民好评。
“好青年”洪武熊、程志强、颜辉:暴雨夜,他们救出8名被困者
30分钟,3个人,雨中冒险救出8名被困者。见义勇为的他们,被誉为“新时代楷模”。
“好人”张勇:出手相救不留名 乐于助人成习惯
路遇孩子昏迷家长呼救,他二话不说送去就医;得知单亲家庭生活困难,他资助孩子读完大学。他是一位平凡人,用点滴行动传递人间大爱。
一代钟师:修钟40载,让手艺精品化
对于手艺人而言,手艺不仅是用来养家糊口的谋生工具,更是一种情怀与责任。游丝乱、缺轮齿、断摆尖,是机械钟维修三大棘手难题,一般师傅都不敢接,但对于周伟和而言,这些只是信手拈来。精益求精就是这位身处广州市荔湾区龙津中路的“一代钟师”对于传统手艺的追求与探索。
“好女儿”蔡丽红:父母双双患病 悉心照料无怨言
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蔡丽红用自己的行动,将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近几年,因为给父母治病,她东奔西走,纵然生活再难,也从来没有放弃。
“好人”葛毛毛:抗击疫情勇担当 冲锋一线不惧险
在工作中,他是化解纠纷、维护社区稳定的“安全员”;疫情发生后,他是冲锋一线、勇担责任的“战疫者”。
“好干部”李顺良:以爱心善举传递无私大爱
从部队到地方,职业和身份变了,工作环境也变了,但李顺良初心不变,总是在关键时刻冲锋一线。
“好人”梁志彬:当“临时爸爸” 防疫战士用爱坚守
面对疫情,他舍小家为大家,当起别人孩子的“临时爸爸”;日常工作中,他积极开展健康科普教育,为守护居民健康贡献力量。
“好居民”刘莲香:社区暖心“奶奶” 热心公益乐助人
她退而不休,热心公益事业,关爱独居老人和困难家庭;虽年过八旬,依然活力满满,用爱心服务社区温暖他人。
“海关巾帼”赵醴丽:国门抗疫先锋 “外防输入”勇立功
面对密集的入境人员,面对难以预估的风险,她始终冲锋在前,为祖国的南大门筑起一道牢固的安全防线。
“海关先锋”袁敏玲:逆行而上 奔赴机场海关“战疫”
牢牢守住医学排查室这一防疫抗疫关键据点,她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后方,筑起守护国门安全的铜墙铁壁,肩负海关关员的责任和使命。
“好护士”彭红:急诊护理能手 身披白衣“战疫”
救死扶伤,热心公益,她是18年来坚守急诊一线的护士姐姐;抗击非典,武汉“战疫”,她是两次逆行而上守护他人的白衣战士。
“好志愿者”李莎:投身支教 从大山里来到大山里去
她是一名来自大山深处的孩子,更是一名心中有大爱的姑娘。她满腔热血投身西部支教,用生命书写人生华章。
“好人”徐金灵:“英雄大叔” 河涌勇救落水男童
发现儿童落水,他奋不顾身跳水抢救;疫情发生后,他日夜奋战在抗疫一线,用行动展示军人“退役不褪色”的风采。
“好医师”李德富:以医者使命践行“战疫”担当
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他主动请缨,一袭白衣,一腔热血,逆行出征。60多天的坚守和鏖战,彰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义,体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大爱。
“好青年”黄如钦:青春年华扎根基层 书写无悔人生
在抗击疫情期间,基层工作者黄如钦勇挑重担,迎难而上,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用行动诠释年轻一代的责任与担当,为疫情防控贡献青春力量。
“好扶贫干部”农仲林:精准扶贫 带村民走上致富路
从城市到农村,他义无反顾扶贫,自学农业种植技术,孵化扶贫产业,如夜空里的星星照亮村民的致富路。
“好街坊”李佳峻:快递小哥徒手爬楼托救小童
一个善意的托举,托起的不仅是一条鲜活的生命,更是一份善良的品质和社会正能量。
热心老护士 余热献街坊
金沙居民周洹从护士岗位退休后,为视障居民提供陪诊志愿服务,还经常向邻里传授医疗保健妙方,成为了街坊们的“救命使者”
广东好人李敬斋:滴水之恩 19年后千里来相报
1990年,河南永城的农民李敬斋因车祸导致股骨头坏死,千里迢迢来广州求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袁浩主刀将其治好,并为其垫付医药费。19年后,年届八十的袁浩与妻子身患中风,李敬斋夫妇再次南下广州,无微不至照料恩人。直至2011年袁浩病逝,李敬斋夫妇依然遵守承诺,照顾袁浩妻子至今。
广州好人罗仪:再遇上这样的事还会追上去
罗仪,均禾街星泰正中激光厂员工。去年7月1日凌晨,他和好友沈俊江及其他两人合力围堵一名伤人并实施抢劫行为的歹徒。在制服歹徒的过程中,罗仪死死地摁住了歹徒的手,防止其逃脱,村民赶到时,他的手已经僵住。最终,歹徒被成功制服,然而沈俊江却不幸伤重不治。
良田二小教师庄泽娜谈支教经历
为支持山区教育发展,去年9月,钟落潭镇良田第二小学教师庄泽娜响应区教育局号召,自愿到梅州市大埔县枫朗镇广德小学支教。今年7月,庄泽娜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结束了。今年8月底,我区计划再送5位教师到梅州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庄泽娜应邀向这些教师介绍其支教经历,她鼓励大家扎根山区,把白云课改教学模式推广到山区的学校……
文明视窗 广州好人廖玉光:见义勇为只是一种本能反应
如果遇到弱者受到不法分子欺负,老人摔倒在地等情况,我都会看不过去第一时间冲上去,这是一种本能反应。”谈及自己曾被授予“广州市见义勇为好人”的称号时,廖玉光轻描淡写,而给予更多关注的是,“如果老人摔倒了错失宝贵的抢救时间,那就麻烦了。”在记者眼前的这位瘦高型七尺男儿,还曾多次协助公安机关破获近100起案件,维护了同和地区的治安稳定。
身边好人林楚琴:随传随到的志愿驿站站长
林楚琴今年65岁了,参加志愿服务已有4年多,于2012年担任同德文化广场志愿驿站站长至今。她笑称自己爱多管闲事,明明可以享受清闲的退休生活,却经常到志愿驿站参与公益活动,去工疗站探望残疾人,到社区陪孤寡老人聊天。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志愿团队、服务对象打个电话,林楚琴都是随传随到
文明视窗 广州好人沈勇波:平凡英雄的不平事
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是英雄,在做出见义勇为这个勇敢的举动之前,每个人都是平凡的。7月1日凌晨,在我区均禾街务工的沈勇波和堂弟沈俊江等人,在街头遇到歹徒抢劫时,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抓获了持刀抢劫的歹徒。
新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李春悦——居民健康的守门人
去年6月,李春悦从区人民医院选调到新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细致入微的贴心服务赢得了社区居民的认可,称他是尽职的健康“守门人”。
文明视窗 广州好人魏兴岭:路见不平一声吼
“有贼啊,快抓贼!”“叫什么叫,不要叫!”一边叫嚷,歹徒一面挥刀,刀离他最近的时候不足半米。看着歹徒逃去的背影,他此前犹豫的决心变得坚定:“一定要抓住他,他手上有刀!”
钟佩莹:云山脚下走出的全国击剑冠军
小小年纪,她已在全省、全国乃至亚洲的各种击剑比赛中揽获不少奖项:广东省青少年击剑锦标赛个人第一,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个人第一,全国青年击剑锦标赛个人第一,亚洲青少年击剑锦标赛个人第一
文明视窗 松洲街长者义工蔡慕莲:退休不“退岗” 余热献社区
着淡妆,说话中气十足,和年轻社工们一起搬桌椅、扛矿泉水,谁也看不出,蔡慕莲今年已将近60岁。
文明视窗 广州好人张磊:不做围观者
抱起女婴,下车狂奔,连跳围栏,直闯保安检查岗,冲进抢救室……一连串的动作完成以后,他终于为高烧抽搐的女婴赢取了抢救时间。
半个月后的一个上午,大雨倾盆,一个穿着单薄、浑身湿透的六七岁的小女孩站在雨中,不停地打着哆嗦,他再次出手相救,小女孩终与家人相聚。
他,就是“不做围观者”的张磊,今年6月获评“助人为乐广州好人”。
半个月后的一个上午,大雨倾盆,一个穿着单薄、浑身湿透的六七岁的小女孩站在雨中,不停地打着哆嗦,他再次出手相救,小女孩终与家人相聚。
他,就是“不做围观者”的张磊,今年6月获评“助人为乐广州好人”。
72岁的老书记和他14岁的党支部――记白云精神病康复医院党支部书记周用棣
近日,周用棣获得2015年全省优秀“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也是我区唯一、全市4名受此表彰的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之一
身边好人王嘉谊:让农村孩子放飞音乐梦
22岁的王嘉谊刚刚从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毕业,满怀希望和憧憬,走上了人和镇第二小学的教师岗位。12年来,王嘉谊在音乐课堂辛勤耕耘,积极组织指导学生音乐社团,为提升农村地区音乐教学水平不懈努力。王嘉谊的想法很简单,希望农村孩子也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放飞自己的音乐梦想
杨利勇:奋战禁毒一线16载,屡破大案狠打毒贩气焰
他从警28年,奋战在禁毒第一线16年;他屡破大案,曾一口气打掉3个特大制毒工厂;他多次立功,入选广州市公安局首批禁毒警务专家库,2019年荣获“羊城首届最美退役军人”,2020年更是荣获“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是广州市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人……
居民诉求记在心 巧花心思办实事
2008年,一个年轻的女大学毕业生,放弃了在花样年华里实现自己广告人梦想的机会,通过我区首次公开招聘社区专职人员考试,当上了一名为民处理日常琐事的社区专职人员。6年来,她用热心和行动开垦新型社区之路,用无私帮助和耐心服务收获居民的爱戴。她,就是棠景街水边社区党支部书记兼居委会主任陈娟娟。回顾自己6年来的社区工作,陈娟娟说:“也许我不是最专业的,但一定是敬业的。”
水务老兵行走河涌水网24载
在同德围地区,无论是上述汛情抢险一线,还是日常河涌沿线巡查期间,都会见到这里的水务老兵桂叔——同德街同德经济联社水务专员吴松桂忙碌的身影。从1990年至今,时光荏苒,吴松桂已经在河涌水网间行走了24年。
京溪供电所副所长黄俊杰:做村民贴心的“电保姆”
“不摆架子、处理事情反应快、语言表达能力强、知人善任”,是京溪供电所营业部营销稽查联络员杨建波对其副所长黄俊杰的评价。不过在黄俊杰看来,他最为感动的却是永泰村民的一句话:“之前经常听人说你们是‘电老虎’摸不得,可我觉得你们更像是‘电保姆’,随叫随到。”黄俊杰说,村民们的认可,让他觉得平日的努力没有白费
白云好人区家荣:志愿服务已成为一种习惯
花白的板寸头,黝黑的肤色,爽朗的笑声……记者第一次见到三元里街走马岗社区退休居民区家荣时,72岁的他毫无老态,兴致勃勃地说起最近参加的志愿服务。从宿舍区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到志愿者深入学校宣传禁毒知识,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对区家荣而言,参加志愿服务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六旬老人身残志坚 自主创业笑对人生
爱笑是人和镇新兴村村民伍卓杜给外人最深刻的印象。今年63岁的他,在过去40多年里,接连遭遇了双腿残疾、妻子早逝、母亲失明、孙子脑瘫等生活变故。接二连三的苦难没有击倒伍卓杜。三年前,年近六旬的他选择重新创业,笑对生活,成为了人和镇残疾人的创业楷模
白云的创新“实践派”
余任冲一直梦想着聚集广州乃至广东最好的机器人使用教程研发团队。目前,至少在他所处的白云区,这个目标进展得还算顺利。
陶美华:致力于为国人提供安全健康染发产品
在化妆品行业摸爬滚打十余载,陶美华始终以创新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坚持用心做产品。为研发出更加安全健康的染发产品,她带领企业研发人员反复试验,潜心六年成功研发陶博士无敏植物染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