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社区:八旬老木工五年义务维修公共设施
86岁的李求生老人,穿着干净而普通的蓝色短袖衬衣,配着一条老年西裤,显得清瘦而矍铄。这样一位社区普通老人,最近却经常被人认出,并致以敬意。正是他,多年来默默对社区公共设施进行维修与养护
广州“好儿媳”陈肖芳:敬老孝老 悉心照顾婆婆成美谈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在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居民梁婆婆床前,儿媳陈肖芳却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老人。
白云好人王美芳:为家人付出是一种福气
这3年来,除了照顾年迈的母亲,王美芳还要陪女儿面对中考、高考等重要考试。期间,她还要花费不少时间适应新的工作岗位。虽然家庭工作压力一肩挑,但王美芳没有抱怨,反而笑着说:“能为家人付出是一种福气。”王美芳无怨无悔的付出精神得到了市民群众的认可,近日,她获评为“白云好人”,同时也成为第六届广州市道德模范候选人
海珠区南华西街道德和新社区党委书记陈卓豪:办好实事,做居民的“贴心人”
走在德和新社区,经常能见到一位干练的社区工作者熟络地和过往居民亲切交流,把大家的反馈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他就是陈卓豪,现任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天河消防李普谋:从“体能渣渣”到“铁人消防员”
有这么一群人,无论天灾人祸还是火海冰窟,他们总是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救群众于危难。他们是这个和平时代,面临危险次数最多的逆行者,他们的名字叫“消防员”。
天河区员村街道绢麻社区党委书记范红梅:硬核“范姐”操持社区解民忧
老旧宿舍建起电梯,破损平房改成长者乐园……这是很多绢麻厂老职工十几年前不曾想象的幸福生活,如今,都在绢麻社区一一实现。这些成果背后,都是绢麻社区的“当家人”——绢麻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范红梅操持。
记南方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周光清
周光清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干的。在南方医院的这些年来,无论是在康复理疗科、惠侨楼门诊、健康管理中心从事一线诊疗和医疗管理工作,还是在惠侨科、院务部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他都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在历经的每一个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医院的不断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市街汇侨北社区柔力球达人何宗伟
太极柔力球,领队的老师是58岁的何宗伟,也是这支队伍里唯一的男性。何宗伟练球9年,参赛无数,从事社区教学,分文不取,他舞姿优美,被封“达人”,而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能让大家快乐地玩,我就高兴
永不退休的志愿者——记景泰街退休居民关凤莲
关凤莲自2005年退休后加入公益队伍,10年间参与志愿服务无数,是邻里街坊眼中的热心大妈。除了参加“稻草人”守护队,她还是景泰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足疗课程的老师,更发动一家四代参与志愿活动。关凤莲笑言,热心公益是保持年轻心态的秘诀,愿做永不退休的志愿者。
广州市优秀城市美容师张婉嫦
张婉嫦工作勤恳,天生热心肠,乐于帮助新进同事。近日,被评为广州市优秀城市美容师的她,与99位同行一起,受到陈建华市长的接见,让她很是感动,觉得自己所爱的行业越来越受尊重
白云女企业家随习近平访英传播茶文化
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期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随行的还有一个150人的企业家代表团队。在此次访英企业家代表团中,广州原心茶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原心茶叶)创始人江海英成为唯一一名茶企代表随习近平主席访英。让人惊喜的是,原心茶叶正是白云区本土企业,扎根白云已有8个年头,江海英也是土生土长的白云人
600元桂花树苗10年后身价逾万元
一株桂花苗种成可以合格出园的桂花树,要经过10年的时间。钟落潭镇良田村人何沃明用6年的时间种植了5亩共400株桂花树,他决心用10年时间守望满园桂树的成长与出园。10年的付出,600元一株的桂花苗将变成价值高达逾万元的桂花树,何沃明这项长线投资,将在4年后迎来丰收
均禾街扶贫干部马帅一年来的扶贫工作获得大埔县恭下村村民肯定
从广州出发,经东莞、惠州、河源,抵达梅州,再赶赴大埔县,全程450多公里……这是均禾街扶贫干部马帅的“上班路”。在远离故乡与亲人的一年时间里,这位年仅27岁的扶贫干部要克服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不适,更要克服生活的孤寂、理念的差异
“好民警”王蓉瑞:带着肩伤,奔走社区抗疫一线
广州市海珠区公安分局官洲派出所赤沙东约社区社区民警王蓉瑞。尽管已经50多岁,而且右肩刚做完手术不久,右臂还吊着医用固定带,但他仍坚持奔走在社区防疫一线。
新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医师刘志文
在新市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位行走社区的“中医侠”,他叫刘志文,此人不但看病有一手,而且品性随和、仁善,追随他的“粉丝”常特地从天河区打的来到新市找他看病,“小儿用药不要太苦,大人看病不要太贵”是他从医30多年始终坚持的治病原则。
天河王凤丽:用青春岁月守护碧水蓝天
3月22日晚,珠江两岸众多地标楼体的LED大屏被一幅幅肖像照片点亮——“致敬美好城市共建者”影像亮灯活动,把一个个平凡的面孔推到了大众眼前。你可能遇见过他们,你可能从未见过他们,但他们真实而精彩地存在着,用他们的光茫照亮了广州城市的夜空。其中,就有广州市天河区环卫工人王凤丽。
政府的好参谋 群众的贴心人――记区司法局公职律师所主任余献华
今年,是余献华在区司法局工作的第11个年头。在这些年里,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法律服务特长,为各项政府法律事务把好了关,也为群众带来了切身福利,他严谨的工作作风在后辈中成了表率。近期,他被评为了“创建廉洁广州司法行政机关十佳人物”。余献华说,这是肯定,也是鞭策,他将继续用自己法律知识维护百姓利益,用法治力量营造高效政务环境,用法治力量拭亮司法公正的“天平”
三元里街走马岗社区居民阮桂婵:街坊邻里的好帮手
初夏早上9点多,刚从菜市场回来的阮桂婵像往日一样,提着黄瓜、猪肉等新鲜肉菜,敲开了邻居颜姐的家门。颜姐因患类风湿落下残疾,行动不便,阮桂婵便为她买菜,陪她聊天,这样的悉心照顾已持续了四年。
天河退役老兵欧阳吉龙:交特殊党费报答党恩 捐积蓄助力国家建设
近日,在广州市天河区军休二所办公室,一位拄着拐杖的耄耋老人,从随身的破旧军用挎包中,颤颤巍巍地掏出两沓钱,一沓3万,一沓5万。他对该所办公室主任说:“这3万,我作为党费,这个5万,我捐出来支持‘十四五’建设。”
你我身边,有一抹亮色叫白衣天使
护士,这个平凡的职业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不仅仅因为他们穿着纯洁的白衣,还因为他们有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坚韧信念。在我区,有许多护士数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地关爱着病人。在5月12日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让我们静静聆听他们无私奉献的那些事儿。
新穗巴士有个“车大夫”专攻公交车技术难题―——记省劳模、广州新穗巴士有限公司工人贺金生
“有生哥,无啰嗦”这是广州新穗巴士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穗巴士”)司机和技工们的口头禅。这位同事们口中的“生哥”,名叫贺金生,在开了15年公交车后,于2009年成为新穗巴士汽车修理工人,至今已跟公交车辆打了20多年交道。由于摸透了每辆公交车的“脾性”和主治攻关各种车辆技术难题,他成为了新穗巴士的“车大夫”。与此同时,出色的修车技艺,也让他成为了新穗巴士两千多名员工敬佩的汽车技术革新能手。车辆出故障了,同事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他,而他宽容、亲切的待人态度,又让他成为了80后、90后等后辈眼中的温柔大哥。
区驻大埔扶贫工作组组长詹群昱:大埔是我的第二个家
面包车飞驰在大埔县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从县城赶往白云区帮扶贫困村的区驻大埔扶贫工作组组长詹群昱正在为司机指路。一个多小时的路程里,哪条路是新修的,路过的哪个村庄曾遭遇了洪灾,哪个村庄在哪一年修筑了引水渠,詹群昱都了如指掌。他说,扶贫两年多以来,他早已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
全国劳动模范林继聪:从普通农民蜕变为现代农业管理者
这是一双劳作的手,手掌很宽,手指关节很粗,由于常年在地里劳作,手被太阳晒得很黑。而就是这样一双手,通过辛勤劳动,一步步登上了人民大会堂全国劳动模范的颁奖典礼。这双手的主人叫林继聪,曾是我区人和镇岗尾村的一名普通农民,目前他是人和镇广州丰华农产品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管理人员。在他的带头下,当地农户和他们种植的霸王花地一起入股到广州丰华农产品有限公司,实现连片种植。从普通农民蜕变为现代农业管理者,林继聪用了十年。日前,他被评为了全国劳动模范。
区总工会广从片区片长、太和镇总工会组织员叶带娣:把工会这个“圈”画大画圆
2006年12月,叶带娣经过区总工会招考,踏进了太和镇工会这个“圈”子。自此,她全部的工作时间都用来画好这个“圈”:帮助企业组建工会、推进工会经费税务代收、建立太和工会工作QQ群、丰富职工文体生活、帮扶奔走为职工谋利……9年过去,虽然这个“圈”在叶带娣看来还画得不够圆不够美,但却让很多“圈”里人看到了阳光,感受到了温暖。未来,叶带娣希望继续把太和镇工会这个“圈”画大画圆,以使更多的职工感受到来自工会的温暖。
广州好人邓杰兴:村民的困难常挂在心中
在石门街鸦岗村和朝阳村交界地带有一条专属的“学生路”,相比川流不息的鸦岗大道,这条路安全又快捷。该路全长约3公里,从村民自家菜地开辟而出,铺以砂石,专供学生上下学之用。
均禾街“五老”志愿者、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陈焯培
周二到颜乐天纪念中学开展心理辅导,周四到罗岗小学开展青春期教育,周五到清湖小学开展手工艺教育……这并非在职老师的工作安排,而是均禾街“五老”志愿者、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陈焯培的日程安排,当中还没包括让他来回奔波的学生个案以及社区服务。
棠景街棠溪南社区居民张皓心:数十年如一日 照顾病母不言苦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在棠景街棠溪南社区,面对八旬的瘫痪母亲,50岁的张皓心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久病床前有孝子”。
他们是白云人的骄傲
历时16天的2016年里约奥运会谢幕。其实,在历届奥运会历史上也有不少从白云区走出去的运动健儿的身影。记者从区体校获悉,截至目前我区已有赵春生、吴汉雄、杨维和张富升4名运动健儿参加过奥运会
身边好人熊泽生:既然拥有特长,就应该发挥出来
约三元里街退休居民熊泽生做采访并不容易,作为街道、社区各类文艺组织的指导老师,熊泽生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去上课的路上。熊泽生今年66岁,当过英语教师,也曾在航空公司供职,在文艺演出策划、编导方面经验丰富,经常受邀指导街坊练习合唱曲目,还担任过小金钟音乐比赛白云赛区、三元里赛区的评委。
广州好人王恒: 一颗慈善心 满腔助人乐
无偿捐献文物、自建博物馆、带头搞卫生、关爱员工、回报家乡等,江高镇辖内企业广州市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恒,既是企业家、收藏家,也是一位热衷于公益事业的慈善家。近日,他被评为“广州好人”。
李建广:只要哥哥在一天,我就会照顾他一天
在棠景街百顺社区,有这么一对兄弟常年相伴,街坊邻居都羡慕他们之间不一般的手足情。主人公李建广的哥哥因精神和肢体二级残疾,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弟弟的他,不离不弃,毅然承担着照顾哥哥的重任,无论是料理三餐、端屎倒尿,还是帮哥哥洗澡、剪指甲、剃胡须,他都日复一日从未懈怠,更没有半分怨言。他说:“人生,只有今生没有来世,只要哥哥在一天,我就会照顾他一天。”
杨春金:创百万公益基金助近百家庭圆孕育梦
讴歌时代楷模,弘扬正气之风。在白云近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时刻涌现着一个个源于身边的好人故事,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社会正能量。近期,本刊记者走近多位白云好人的身边,倾听他们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理解,挖掘他们为他人、为岗位、为家人奉献的大小故事,让更多白云人通过这些榜样力量转化为行动力量,为建设幸福美丽白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驻村干部何兆勇:初心不改为民办实事做好事
“为民服务,踏踏实实做好事。”这是常挂在驻村干部何兆勇嘴边的一句话。今年,区人社局劳动关系和信访科科长何兆勇到石门街朝阳社区挂任社区第一书记,开展帮扶软弱涣散社区党组织整顿工作。这已经是何兆勇第四次驻村(社区),按理说已经轻车熟路了,但他始终初心不改,力争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未萌生过一点敷衍的心思。
外来媳妇当选村党委书记
短发扎成一条利落小辫,说话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这是刘苑霞给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村“两委”换届后,新上任的白云区江高镇郭塘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苑霞,在处理村里大小事务中,以干练、务实而服众。
用绣花的心维修每一辆公交
“做我们维修这行关乎安全,马虎不得,修车时要有一颗能绣花的心,心细还得有责任心。”从1986年参加工作至今,贺金生与汽车打了30年的交道,他深知维修技术对车辆安全上路的重要性,15年前,他义无反顾地转岗成为一名维修工。由于摸透了每辆公交车的“脾性”和主治攻关各种车辆技术难题,他成为了新穗巴士的“车大夫”。近期,他牵头建立了“新穗巴士小工匠”微信群,使其成为传播车辆技术、研讨车辆疑难杂症、快速处理车辆故障的交流平台。贺金生说,在公交行业这条道上,自己从没想过转行,接下来,他将和团队继续加油,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到汽车维修技术的攻坚克难中。
棠景好弟弟李建广获评“广东好人”
作为今年第三季度的“白云好人”,来自棠景街百顺社区的李建广,因常年照顾患有精神和肢体二级残疾的兄长的生活起居,日复一日从未懈怠,更没有半点怨言,谱写出了不一般的手足之情,向社会传递了好人的正能量。本报刊对李建广一家进行采访,于11月11日刊登了题为《李建广:只要哥哥在一天,我就会照顾他一天》的报道,并被《广州日报》全文转载。日前,这位棠景好弟弟被评为了“广东好人”。
区第三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宿仕萍:当好东西部扶贫的“健康使者”
疾病通常是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在脱贫攻坚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对贫困地区老百姓来说,只有健康有了保障,小康才有奔头。在东西部扶贫协助的号角中,区卫生健康局派出了一批批医疗骨干帮扶西部,以提升当地医疗救治水平,而区第三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宿仕萍就是其中一位。自去年6月,她到贵州省平塘县妇幼保健院开展医疗帮扶以来,亲自坐诊,规范医疗行为,及时改进妇科疑难疾病的处理及产科高危妊娠的管理,通过一对一的带教,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团队。
“好人”蔡琳真:家里的“好媳妇”学生的“好老师”
她生活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家里有年过七旬的公公,还有90多岁高龄的太爷爷和太奶奶。她是长辈们的“小棉袄”,丈夫的“贤内助”,儿子的“知心人”,学生的“引路人”。她将教书育人与孝老爱亲相融合,用实际行动践行传统美德。她,就是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小平小学副校长、教师蔡琳真。
“扶贫干部”周红涛:涓涓细流润山河 扎根农村助脱贫
周红涛,广州市天河区发改局派驻梅州市兴宁市刁坊镇河塘岭村的第一书记兼扶贫队长。作为新一轮2277个省定贫困村扶贫干部的一员,2019年5月,他奔赴兴宁扎根农村,将帮扶村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好街坊”张晓英:“秀全大妈”凝心聚力守护社区
家住广州花都区秀全街红棉社区风神公社的张晓英是一名老党员,更是社区里的热心人。10年来,社区里无论开展什么活动,只要是为居民服务的,都少不了她。对张晓英,秀全街红棉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格外钦佩,“张阿姨的热心,是街坊邻里公认的”。
“好护师”黄汝梁:驰援武汉61天战“疫”守护平安
2020年2月7日,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广医系统再度选派医疗队驰援武汉。广州南沙区榄核镇张松村小伙黄汝梁就是其中一员。作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管护师,黄汝梁有10年重症医学护理经验。
“好医生”邓创豪:身披白衣战甲奋战抗疫一线
从医14年,他曾参与过登革热防控、禽流感防控、埃博拉病毒防控演练、中东呼吸综合征防控等多项传染病防控工作。2020年2月9日,广州市海珠区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武汉,他成为这支援鄂医疗队的队长,逆行而上,奔赴“战场”。他是广州市海珠区中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邓创豪。
“好人”梁指东:捐赠万只口罩投身战疫勇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无数医护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也有不少人在背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奉献。广州市海珠区城管和执法局党员梁指东就是这样一位抗疫勇士,他不仅自掏腰包购买近5万元的口罩赠予医护人员,还积极投身社区防疫工作,尔后又主动请缨支援白云机场防控境外疫情输入。他用行动践行学医人的初心,温暖并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好的哥”陈海:遇险不退缩智斗歹徒
年过五旬的陈海是广州公交集团白云(广交)公司一名出租车司机。面对歹徒,他毫不妥协,与治安员合力将歹徒抓获。广州市荔湾区中南派出所向陈海送上表扬信,大力赞扬其高尚品质。
“好志愿者”习洪财:愿做星星之火,点亮希望之灯
10年前,他结缘志愿服务。无偿献血、热心助学、关爱困境老人……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他把大部分时间奉献给志愿服务事业。目前,他已累计参加志愿服务逾3000小时。他是广州南沙区阳光快乐志愿者促进会副会长习洪财.
“好环卫”李佩玲:守护城市洁净投身环卫22载
当人们还在熟睡时,马路上已有她的身影;疫情期间人们宅在家里时,她逆行而上,带领环卫工人奋战在大街小巷。她是广州市从化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所副所长李佩玲。1998年,李佩玲加入从化区环卫行业工作,一干就是22年,她把整个青春都奉献给环卫事业。
“好护士长”赵长虹:坚守隔离病区彰显医者情怀
赵长虹,广州开发区医院感染科护士长,从事护理工作20余年,她还是广州开发区医院与贵州独山县人民医院建立结对帮扶工作以来,首位派出的医院管理方面的专家。2019年10月~2020年1月上旬,她运用护理管理经验,带领独山县人民医院护理部管理走向新的未来。
石井街马岗经济联社党支部书记梁国祺:主动作为敢担当 铁汉柔情得民心
近日,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广州市委表彰了40名“广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其中一位便是白云区石井街马岗经济联社党支部书记梁国祺。对这位有着近33年党龄的老党员,同事说他做事正派,领导赞他敢于担当。
太和镇永兴村党总支书记周浩辉:这么多年只做一件事,就是为村民谋福利
周浩辉是太和镇永兴村党总支书记,他说自从10年前当上该村的村委会主任后,这么多年所做的事情归纳下来其实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为村民谋福利,这既是他的工作,亦是他的信念,“我认为要当一个合格的农村党员,这就是基础,然后再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公正廉洁,就能够得到村民的拥护。”
卢德恩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日前,全国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994位优秀农民工和100个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受到表彰。其中,我区云城街市政所环卫工人卢德恩被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