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宁县宾亨镇妙村第一书记白成彪: “三结合”助推贫困户走上阳光路
“不久之后,这将是一片沉甸甸的红米稻,村民的收入将成倍增加。”站在广宁县宾亨镇妙村田埂上,市府办人事科科长、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白成彪指着眼前的一片稻田,满怀豪情地对记者说。
南方电网广东肇庆广宁供电局计划建设部主任梁世杰:老百姓从“用上电”到“用好电”
梁世杰是南方电网广东肇庆广宁供电局计划建设部主任。今年40岁的他与改革开放同龄。1999年进入供电部门工作后,梁世杰一直奋斗在一线,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他经历并见证着肇庆市电网事业发展的巨大变化。
艰辛追梦为村民 —— 记高要区南岸街道新江一村村委会主任邓汉标
4月10日,高要区南岸街道新江一村村民邓焕儒拿到当天出版的《西江日报》,看到刊登的文章《高要新江一村的华丽转身》,说到他侄子、村委会主任邓汉标为村民做实事的事迹,禁不住流下了两行热泪——邓汉标终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
广宁县古水镇什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黎贤花—— 带领村民增收致富的好当家
从上任伊始,广宁县古水镇什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黎贤花就逐渐养成了倾听民意的习惯。虽然群众工作占去了她大半的工作精力,但她始终坚信:“人心稳,才能干大事。只有通过不断地倾听民意、为民解忧,才能赢得村民的信任与支持。”扎根基层二十六载,她一心为群众服务,被誉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带领广大村民增收致富。
岳山十里水果长廊的“领头羊”——记怀集县蓝钟镇青年农民刘艮兴
“我自己是贫苦家庭出身,现在取得一点成绩,希望能尽自己的能力帮助有困难的人,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刘艮兴热心公益事业,时刻不忘做善事。他回乡创业后,不论蓝钟镇哪一个村修路建桥,捐款名单上总有他的名字,他以实际行动兑现自己说过的话。
沉下身子办实事 让贫困群众安居乐业——记怀集县蓝钟镇佛甘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少兵
2016年4月,广东金叶集团扶贫干部黄少兵背起行囊走出机关,转换角色,去到怀集县蓝钟镇佛甘村担任“第一书记”。从那天起,黄少兵忙碌的身影就出现在佛甘村的各个角落,为大家谋划奔康致富之路。
祝理均用行动诠释致富不忘乡梓
他生长在大山里,在县城初中求学,在广州市中职学校学艺,如今在繁华喧闹的城市中创业。他心地善良、尊老爱幼、怜贫恤孤。他热爱家乡,为家乡建设尽心尽力。他叫祝理均,怀集县洽水镇旺兰村人。多年来,祝理均满怀家乡之情,主动为家乡建设贡献青春与热情,用实际行动诠释一片赤子之心。
用280张图纸把落后山村变成如画田园——记封开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顾问、肇庆市荣誉市民麦润金
党员干部群众的模范和榜样是什么样的?退休后依然一直坚守农村一线的麦润金用实际行动对爱岗敬业、为民务实、无私奉献、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党员先锋模范精神为肇庆广大党员进行了生动的诠释。
付出真心 收获真情——记肇庆市政府督查室主任白成彪
肇庆市政府督查室主任白成彪走在广宁县宾亨镇妙村村的路上,作为曾经扶贫驻村第一书记的他,一路上迎来了不少盛情邀请他到家中做客的村民。三年的扶贫日子,让白成彪与妙村村的村民结下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扶贫干部把“家”安在小山村 ——记高要区纪委监委驻村扶贫干部陈全亨
在这将近四年的一千多个日夜里,陈全亨的足迹踏遍了对口村每一条自然村,每一户家庭,和村里的群众打成一片,成了他们的“亲人”。安装手机信号塔,建成硬底化灌溉渠,寻找水源解决村民饮水问题,落实资金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改造危房18户,投入18万多元发展光伏发电项目,落实11名贫困户子女的教育保障,落实贫困户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保障他们看得起病……
倾心为民的扶贫干部 ——记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驻村工作队队长颜国聪
2013年和2019年,颜国聪两度主动请缨承担一线扶贫工作,这位从农村走出来的人大干部,对农民有着一种深厚的感情。2019年3月,得知单位驻村扶贫工作人员需要更换时,他主动报名,再次被组织选派到封开县大洲镇任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和东畔村第一书记。
汗洒山区扶贫路 情留石湾七月天 —— 记市质监局派驻怀集县凤岗镇石湾村第一书记苏国荣
2016年5月,作为市质监局标准化科科长的苏国荣来到凤岗镇石湾村,担任第一书记,同时兼顾单位挂点凤岗镇另外三个村的扶贫工作。驻村后,他团结“两委”班子,抓好基层党建,促进精准扶贫,推动新农村建设,改变了石湾村容村貌。
工商人化身第一书记 精准扶贫显成效—— 记封开县大洲镇第一书记梁玉
“群众的事,是我们的事,群众的家,是我们的家。”2017年2月28日,封开县大洲镇扶贫的第一书记梁玉在接受记者采访过程中,不断强调着这句话。记者了解到,梁玉是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主任科员,2016年5月,他与单位的另两人被选为扶贫队,负责该镇的大和、岐岭、泗科等三个村委会的扶贫工作。扶贫期间,他们吃在村里,住在村里,扎扎实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给村里办了实事,成为了村民的“亲人”。
十余载风雨扶贫路 情系农村心为民—— 记西江日报社驻封开县罗董镇五星村第一书记林伟祥
山村的天空湛蓝而宁静,山村的空气清新而宜人,山村的人们淳朴而直率,这就是西江日报社驻封开县罗董镇五星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副队长林伟祥眼中的山村。源于深深的农村情结及要拉农村贫困群众一把的执着,林伟祥从2005年就毅然走上了在许多人看来并不好走且并不愿意走的扶贫道路,背着雷锋包、拿着民情表、踩着春耕泥,在农村挥洒青春与汗水,如此一晃就是十多个寒暑。在他与“战友”的共同帮扶下,不少贫困群众提高了“自我造血”功能,生活也渐渐走出了物质和精神的贫困,这也许就是驻村第一书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扶危济困14年 志愿服务不知倦 鼎湖李德明被评为“中国好人”
2017年3月3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17年“中国好人榜”2月榜单。经网友推荐、评议,共有105位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身边好人上榜。其中,肇庆市鼎湖区李德明被评为“助人为乐好人”。
勤劳淳朴 以“农”惠泽一方百姓—— 记2016年肇庆市“十大最美家庭”之莫淑燕家庭
莫淑燕是封开县河儿口镇人,一家人都是淳朴的农民。早年生活艰难,但她勇于挑战,一直学习以及向周边农民推广科学种植、科学管理的种植方法,获得了大家的赞誉。莫淑燕的婆婆张秀英曾获得肇庆市妇女联合会颁发的“2015年度肇庆市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称号。莫淑燕一家乐于助人、勤劳淳朴,被评为2016年肇庆市“十大最美家庭”。
十载风雨扶贫路 一枝一叶总关情—— 记肇庆市科技局地震局驻封开县杏花镇凤楼村第一书记聂锐军
“一个人除了三餐温饱,最需要的就是能体现自我存在价值,而作为党员干部,除了自身的本岗工作,有机会到群众中参加扶贫工作,可以更好地体现我们党员干部在这个社会上的责任和存在价值。”这是肇庆市科学技术局地震局驻封开县杏花镇凤楼村第一书记聂锐军对记者说的一句话。在他的帮扶和带领下,对生活失去希望的贫困户重新燃起了脱贫的斗志、住危房的贫困户住上了新房子,凭借着帮助成功脱贫……
主动请缨去扶贫 巧心帮扶众村民—— 中国移动肇庆分公司驻广宁石咀镇浪沙村第一书记冼锦才
“可能我从小在农村生活过,对贫苦生活有切身的体会,即使现在进城多年了,也还是对农民兄弟有一种感情,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点努力,帮助他们早日脱贫。” 冼锦才早在2005年就开始参与团市委的扶贫活动,组织公司团员青年到十百千万扶贫村开展帮扶,他经常深入贫苦地方开展公益事业,是广东省五星志愿者和肇庆市身边好人。参加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将近一年了,但冼锦才谈起自己当初主动请缨参与精准扶贫工作,还是很有感触。
披星戴月为扶贫 真情投入解民忧—— 访肇庆市水务局驻怀集县马宁镇工作队长梁健国
“底子清、勤到户、细细聊、多交心”“有真情、要实干”,这是梁健国总结的工作语录。他始终将群众的事挂在心上,把扶贫作为自己的使命,即使周末坐车回家途中,心里仍然记挂着群众大小事情,手机一路响个不停。正因为这样一丝不苟以及亲民的性格,在帮扶乡镇里,梁健国早已是大家的好朋友好知己。
全国残疾人先进工作者廖觉先创业不忘助残 “让更多残疾人像我一样活得精彩”
从被迫下岗谋生的残疾少年到全国残疾人先进工作者,从20岁到46岁,26年间,廖觉先跨过了因意外致残的低落、多次创业失败的挫败,克服了数不清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障碍,但从没有埋怨过命运的不公,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身体可以残疾,志向不可残废。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驻广宁县石咀镇浪沙村委会扶贫干部冼锦才 “走心”扶贫走进百姓心
冼锦才是中国移动肇庆分公司的一名干部,2016年5月到广宁县石咀镇浪沙村委会驻村,走上了扶贫之路。3年来,他开展“走心”扶贫,助当地美化村容村貌、改善人居环境、点燃发展希望,让贫困户过上了更好的日子。
广宁女孩程惠创竹芯茶品牌并获“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一缕茶香浓浓竹乡情
一杯流传在民间、甘甜清凉的竹芯茶,几经转变,谁也不曾料到,它会因为一个女孩而扬名于外。从乡村到城市、从祖辈到后辈、从茶叶到茶包,不变的是,一份对于家乡土地恩赐的感激,一份传承家乡文化的赤诚之心。
精准扶贫解困苦 热忱为民暖人心 —— 记肇庆市妇联驻德庆县凤村镇新生等村委会扶贫干部刘晓林
“让真情春风吹满神州大地”。这是肇庆市德庆县凤村镇新生等3个村委会驻村干部刘晓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践行的人生准则。刘晓林是市妇联的主任科员,去年5月,在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下,有着8年多扶贫经历的他毅然请缨,成为凤村镇新生、禄村和棠下3个村委会的驻村干部。扶贫过程中,他忧民、为民,用自己的真情赢得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
扶贫要精准 实干出成效 —— 记市政协办公室驻封开县都平镇驻村干部张伟波
和许多人一样,来自肇庆市政协办公室的张伟波身担着多种社会角色,他既是封开县都平镇官埇村的扶贫“第一书记”,又是一名丈夫、一位爸爸,记者第一次联系他的时候,他正在迎接生命中第二个小生命的到来,但还没来得及多看这个可爱的小生命几眼,张伟波又要坐上开往封开县的长途车,回到他的扶贫“第一战场”。
既帮安居更助乐业 只为贫苦户展笑颜—— 记肇庆市体育局新时期精准扶贫驻村干部杨智刚
2017年3月17日下午,杨智刚从广宁县古水镇太和村委会返回端州之前,专程驱车在崎岖的山路上行驶半个多小时,来到该村委会辖区范围内最偏远的新村小组,载上村民王金水早已屠宰好的26只土鸡。这些土鸡将被运回端州,送到已经预定购买的人手中。
注入“互联网+”活水 大米摇身变“金子”—— 记德庆县九市镇洞寮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伊江林
2016年下半年以来,德庆县九市镇洞寮村的粮食产销迎来新转变:“互联网+”的产销模式让该村传统耕作从劣势变成了优势,原生态的“洞寮大米”品牌正越擦越亮。这一成功的转变,离不开该村扶贫驻村干部伊江林的大胆尝试和默默付出。
贾东亮获评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2019年7月29日,记者在退役军人事务部官网获悉,在近日召开的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共中央组织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等军地相关部门联合表彰401名全国模范退役军人,91个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76名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个人。广宁县八一生态农场场长贾东亮获得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为肇庆市唯一一位。
党员扶贫“特权”让他情系贫困户—— 记广宁县坑口镇塘村驻村干部吕成忠
塘村距离广宁县城25公里,离端州城区则有上百公里。来自中国农业银行肇庆分行的吕成忠在这个偏远小山村中,用自己的担当为贫困户寻找脱贫之路。
驻村工作是靠脚底板走出来的—— 记肇庆市广播电视大学驻村干部段利军
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启动以来,肇庆市广大驻村干部带着责任、带着感情“沉入”农村,深入群众中间,用脚丈量民情,用心帮助民富,用情化解民忧,点点滴滴折射出美丽的光芒。
援藏援疆教师孟兴海: 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实现人生价值
当所有人涌入都市的时候,孟兴海逆流而上,选择到西部绘写青春风采。在教育扶贫的路上,他把边疆放心上,把他乡变故乡,两赴西部,在平凡的教师生涯中展现出新时期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新春走基层:陈耀雄——从贫困户到一村之长
今年刚刚40岁的陈耀雄几年前还是肇庆市妇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点帮扶对象,如今是德庆县凤村镇新生村双郭村村民小组长。“我说我不行,但村里人硬是要选我当村民小组长。”1月14日,阳光灿烂,陈耀雄在自己开的士多店里忙活着,一边给顾客拿东西,一边跟记者聊天。
真心诚意驻基层 踏实做事助脱贫—— 记市农业局驻德庆县莫村镇益村第一书记陈必奇
“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希望全社会的力量都能动员起来帮助贫困户,让他们过上有保障的生活。”采访过程中,这是市农业局驻德庆县莫村镇益村第一书记陈必奇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让扶贫村都走上致富之路—— 记市农业局驻德庆县莫村镇扶贫干部张家来
驻村干部张家来是扶贫队伍中的一名普通干部,驻村一年多的他逐渐少了些许都市人的讲究,平添了几分质朴。村民们都笑称,农业干部来了村里,天天田间地头走家串户了解情况,把自己晒成了“农民”。
扶贫字典里没“困难”二字—— 记怀集县蓝钟镇佛甘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少兵
怀集县蓝钟镇佛甘村是蓝钟镇唯一省级贫困村。2016年4月,金叶集团的扶贫驻村干部黄少兵,一位退伍的侦察兵,来到该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他以军人的魄力走进贫困户家里,为大家谋划奔小康的蓝图。在他的字典里没有“困难”二字,有的是“办法总比困难多”的注释。
肇庆市妇联驻村干部刘晓林 满腔热忱为扶贫 日行万步暖民心
骑摩托车行驶乡村扶贫,3年行程15000公里;每天进村入户走访帮扶,用上万步脚程走进群众心里;引进产业为民增收,扶贫扶“智”更扶“志”……2016年4月,市妇联儿童部部长、已有多年驻村扶贫经历的刘晓林,被派驻到德庆县凤村镇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这名转业军人以担当和勇气,一如既往地践行着为民初心,助当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群众利益无小事 脱贫帮扶全是情—— 记市公安局高要分局驻村扶贫干部罗启宗
“农村是一个大舞台,平凡而忙碌的工作都是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驻村干部罗启宗是肇庆市公安局高要分局工作人员,一年来的驻村扶贫工作,让他在高要莲塘镇这片热土上,挥洒了汗水,也播撒了爱和希望。
扶贫路上永不停步—— 记肇庆市国土资源局驻怀集县梁村镇镇武村第一书记冯永成
“采访结束后,我还要赶回怀集所帮扶的村,帮村民搞好春耕工作。”在采访中多次强调春耕重要性的冯永成,来自肇庆市国土资源局。他从事公益20多载,扶贫经历长达13年,默默无闻地奉献青春。2016年4月,为响应国家驻村扶贫的号召,冯永成顶着压力挑起到怀集县驻村扶贫的担子,既担任梁村镇镇武村的第一书记,又是大岗镇大岗村、大钟村、富楼村和四保村等村的驻村干部。
恪尽职守不忘初心 为民之心温暖世间 ——追记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沈海鸿
日前,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沈海鸿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他不忘初心、恪尽职守、一心为民工作作风,仍为肇庆市党员干部称颂;他真心真意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的事迹还在被怀集县连麦镇莲社村村民惦记着;他用生命诠释忠诚、干净、担当新时期好干部形象,仍让肇庆人民感动。
肇庆道德模范李肇殷: 帮助别人已成为我的生活习惯
“帮助别人已经成为了我的一种习惯,甚至经常在和合作伙伴谈生意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谈到如何利用我们的资源去帮助更多的人。”近日,在端州区城北路自己的眼镜店内,李肇殷谦虚地说着自己的公益之路。李肇殷,是肇庆市第二届道德模范助人为乐称号获得者,最近又获评“广东好人”称号。
一心无私解民困 愿使果香满山奢——记“全国妇联系统劳动模范”谢金钿
在知道自己成为今年广东省、肇庆市唯一获得“全国妇联系统劳动模范”殊荣的人的喜讯时,谢金钿有片刻怔愣。
扎根基层二十载 当好乡村振兴领路人 ——记广宁县古水镇什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黎贤花
近日,广宁县古水镇什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黎贤花进村入户走访,与村民谈心,了解村民所需所想。这样的走访习惯,她坚持了快20年。
千方百计为民解困 想方设法助乡村振兴——记德庆县回龙镇升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蒙斌
整洁明亮的车间里,生产线在高效地运行,金黄甜美的升平村蜜糖经过生产、加工、包装等系列工序后被严密封装在精美的包装之中,整装待发。近年,德庆县回龙镇升平村“蜜糖产业”发展日益蓬勃。小小村庄蜂蜜飘香,村民“像蜜一般甜”的生活背后,有着德庆县回龙镇升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蒙斌一份全心全意的努力和付出。
“全国最美家庭” 李彩金家庭 家里和睦幸福 家外助人为乐
李彩金勤劳朴实,却也是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家庭事业两兼顾,家庭和谐美满,教子女有方,在自家走上致富路后,夫妇俩不忘带动乡亲致富。
市政协委员谭国雄:调研考察“从不缺席” “出招”建设美丽乡村
近年来,肇庆市认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作为头号硬仗,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当中,离不开“政协力量”,也有市政协委员、市供销合作联社副主任谭国雄的一份努力。
情系三农勇担当 不懈耕耘暖万户 ——记第五届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植思华
三农工作必须深入到田间地头,是份“苦力活”,特别对于女性来说,更是一种挑战。但在肇庆市供销社流通服务科科长植思华的眼里,服务三农是一份很有幸福感的“美差”。
从“空降农民”到创业致富之星 ——记退役军人楷模,广宁县八一生态农场场长、创业党支部书记贾东亮
他,从军入伍18年任至空军空降兵少校副团职参谋;他,退役时拒绝所有工作安排,来到偏远的广宁县开荒种田,一干又是21年;他,被当地人称为“空降农民”,不仅带领村民脱贫致富,还形成了“东亮行,我也行”“东亮、西亮、南亮、北亮、大家亮”的“东亮效应”,在南粤大地掀起了一个个创业热潮,带动了一批批“东亮式”创业致富之星。
与大山作伴 用奋斗筑梦 ——记广东省爱国拥军模范、优秀退役军人、广宁县建业生态农场场长马建业
为了心中的梦想,广宁县一名90后青年从部队退役后选择回家乡开荒、养猪。创业成功后,他又帮助150名退役军人和50多名贫困人员实现就业创业,辐射带动了133户农户发展养殖。
坚持义诊17年 跑遍封开16镇 ——记封开县中医院副院长、中医主治医师梁奇文
2002年起,他带领医务人员走遍了封开的16个乡镇190多个自然村,风雨无阻地为边远山区群众送医送药,与乡村群众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平凡的小事和默默的付出。他就是封开县中医院副院长、中医主治医师梁奇文。
高要13名学生获冯毅扶贫助学金资助
日前,记者从高要区获悉,该区13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冯毅扶贫助学金资助,每人1万元。
基层的领头雁 村民的暖心人 ——记怀集县下帅乡山奢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钮弟
“为村民做事,我无怨无悔。”朴素的话语,道出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道出了他退伍不褪色、转业不转志的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