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与四轮的变奏
文学纪实作品。通过摩托车到小汽车的个人交通工具的变换,反映出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城市发展的速度和变化,个人努力获得物质满足的幸福感。
做财经节目主持人这些年(梁音)
做财经节目主持人这些年(梁音)
“铁拐李”笑了
一位头发斑白、满脸皱纹、卷着半截裤腿的50岁上下的中年男子,拄着拐杖,在老婆的搀扶下,一瘸一拐地走向主席台,用微微颤抖的双手接过书记手上印着12800元醒目数字的红包,双眼注满了泪水,哽咽着,激动地久久说不出话来。突然,他嗖的一下,猛地丢开了拐杖,向着书记深深的鞠了一躬,因速度过快没站稳,向前一倾,幸好书记眼明手快,用手猛地一拉,没摔倒,引得乡亲们哈哈大笑,这郎朗的笑声,传遍了整个村庄,久久不绝......今天,是村里在举行年末大会,全村人都聚集在村中的大广场上,排队等着分红。“铁拐李”记得,半年前他领了6500元,可今天年底的分红翻了差不多一倍呢,可激动了,要不是国家实行精准扶贫,村委带领种植,实行合作社帮扶,哪有今天分红的好日子啊!
东莞石龙:老街
我上小学的路,是条很老的街了。老街静静地藏匿于石龙一隅,静静地,也没有被拆迁,就静静地,好似本应在那儿,也会永远在那。老街,陪着石龙很久远了,就象一只老黄狗陪着主人一样,祥和,安静。
纳凉工具变迁记
那天晚上和母亲通电话,聊得甚欢,突然母亲那边传来“哎呀”一声,接着像是断了信号,我连续喂了几句,都没有听到回应。一颗心七上八下,忐忑不安,母亲一人住在乡下,不会出什么事吧?
老妈的菜谱
“吃饭了!”老妈在小巷的一声吆喝,我和弟弟就马上跑回来。打开饭锅,里面只有一碟酱油。我马上在白饭上浇了一圈,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了咸的,再来一碗白糖饭!弟弟最喜欢甜的,跟着我去厨房拿糖罐子,你一勺我一勺的,将铺满的白糖拌匀进白饭,然后再把饭压平切成四块,一口一块。那个时候最喜欢和弟弟比赛吃白糖饭,看谁最快完成!吃完了,就跟妈妈说明天要吃猪油饭!猪油饭可香了!
变化
嫂子与我哥是大学同学,因为爱情,所以不避路遥来到雷州,给我选择回家乡创业的哥哥当媳妇。哥哥忙于筹备婚礼,嫂子又人生地不熟,去车站接何妈的任务就落在我身上。
母亲的照片
有次闲来翻看,我在母亲的老相册里发现了“新大陆”——夹层藏着一张黑白照片:一个农家装束的女孩手抓长辫,有些害羞地看着镜头,她身后是一片茂密的荔枝林。
教具变迁启慧小康教坛
11岁的外甥女在我的车里听到歌曲《童年》,她疑惑地问我:“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这'黑板'应该是'绿板吧'?”8岁的侄子则当场纠正,老师用的“白板”,也没用粉笔。黑板、绿板、白板,孩子的问题使我心生感触。
成长的声音
“有凉粉卖——”某天在午睡的朦胧中,忽然耳边响起了一声悠长却又富有穿透力的女性叫唤声,我的脑子不觉清醒了过来。心里炎炎的暑热,仿佛随着这一声叫唤黯然消去了。闭目冥想,从小到大,在成长过程中耳边响起的各种声音如潮水般涌向了记忆的沙滩,阵阵冲刷着的快意让人回味。
小康路上“桥”见幸福
我的老家在粤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为了生计,父亲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外出深圳打工,往往只有在农忙时节或重大节日才回家。小时候天天盼着父亲回来,盼着新的玩具,盼着父子相伴,盼着家人团聚的欢乐时光。
麦叔的路
今年4月,我拍摄的“四好农村路”短视频在国家交通运输部的比赛中获奖,视频的主人公就是番禺区石楼镇海鸥岛上的江鸥村党支部书记麦锦明,我们都习惯喊他“麦叔”,这些年因为“路”,没少和麦叔打交道。
美丽街道的“守护神”
老爸今年52岁,是一名打扫街道的环卫工。没来深圳之前,老爸是个乡下农民,被我接到福田之后,他就觉得周身不自在,每天嚷着要回老家。我安慰他说:“老爸,深圳生活很精彩,你看小区里的老人家,他们都老有所乐,唱唱歌跳跳舞,一天很快就过去了。”老爸却说:“我忙活了一辈子,最怕闲着,我就是喜欢劳动。”
父亲的理发箱子
“那个理发箱子还在吗?”我问。“还在。”父亲说着,转身到卧室里,捧出一个长方形的杉木箱子,打开了。银白色的长剪刀,黑把柄的剃头刀,手动弹簧推剪子,棕色的毛扫子,磨刀剪的磨石条,还安安静静地躺在它们的岁月里。
母亲的蝴蝶牌缝纫机
母亲不是裁缝,她是一名小学教师,但喜欢裁缝衣服,在闲暇之余,就坐在缝纫机前“哒哒哒哒”,像给学生批改作业那么专心。记得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母亲用她的缝纫机补贴家用,无论是改裤脚、修裙边还是裁制衣服,母亲总能轻松完成。
父亲·渡船·小道
“小道弯弯河水长,撑船对岸种稻秧。连日落雨天气变,风大浪急难启航……”这是过去很多村人唱过的一首古老歌谣。父亲也曾唱着这首歌谣,在故乡的小道上走了很长很长的路,在河边的渡船上吃了很多很多的苦。小道与渡船记录了父亲来来往往的艰辛脚印,父亲则见证了小道由窄变宽、河面上渡船幻化成大桥凌空的沧桑巨变。
一棵菠萝蜜树
李大妈家的院子里有 一棵高大的菠萝蜜树,这棵树有三层楼那么高。树形像把伞,枝条是褐色的,叶子长得宽厚,四季常青。夏天,烈日当空的时候,树上投下斑驳的树影。每逢五、六月份,菠萝蜜树开始挂果了,一个个绿色的果子可爱极了。成熟的菠萝蜜果形硕大,棕褐色,果实形状有长椭圆形的,有球形的,还有不规则形状的。
半个阿强一个梦想
雷州市客路镇邓宅寮村的邓存强,和别人不一样。和一个正常人相比,他充其量算“半个人”。阿强3岁时患了小儿麻痹症,双腿萎缩了,双脚没了。行走只能靠一双小手,每天爬行在凸凹不平的村巷里。同龄的都到田头圩小学读书去了,大人们都下地干活去了,村子里只剩下孤苦伶仃的阿强。“身体残疾了,我的脑子不残呀!”阿强强烈要求父母让他跟着同龄一起上学去。父母拗不过他,也就答应阿强上学的请求。
一艘满载梦想的渔船
一场盛夏的雨,宏大而壮观,洗刷了所有的花朵。空寂的夜晚,月从树隙间漏下来,月光如水泻落在雷州湾畔小渔村的茅草房上。月光下的那一封录取通知书,寄托了多少的憧憬与期待。
傻嫂脱贫
傻嫂个子不高,仅有1.55米左右,文化水平偏低,而相貌也很普通,皮肤有点黝黑,体质结实,两颗门牙有点儿“哨”,不肥不瘦的,没有什么典型特征。她的脑后常用小布巾扎着一束头发,赤着脚到田间劳作,而前额的刘海总是有点儿长,想遮挡紫外线或防“色狼”什么的,衣服更是穿得宽阔且暗色耐磨。傻嫂的话不多,别人不怎么理她,而她也不怎么理别人,给人以傻乎乎的感觉。
三水的火车
很久以前,我路过三水时,蓦地,听到了火车的声音。在城里生活,如果不去旅行,是不大容易见到火车的。我站在路边,透过栅栏和稀疏的行道树,看见一列绿皮火车疾驰而过,“况且”“况且”……绿皮火车是我童年和少年时代难忘的记忆,5岁时,我跟随当兵的父亲从西北去东北,在北京中转,坐的就是绿皮火车;16岁时,我从西北去孔子的家乡读书,坐的也是绿皮火车。后来我还成为铁路人,有一张通勤票,无限次地乘坐绿皮火车往返于故乡和工作的兰州。这半生到底坐过多少次绿皮火车,数不清楚。
搭虾棚
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养虾的养殖户提前在冷空气来临前搭好虾棚,虾棚能帮助虾抵御寒冬。大鳌镇的水产养殖业十分繁荣,以养殖南美白对虾和罗氏虾最为出名,是大鳌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近年来,大鳌镇又引进了澳洲小龙虾等新品种。
社区巷长
潮州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网格内实行“巷长制”
韶关:“小书房,大风度”
“小书房、大风度”的风度书房,已成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好场所、市民闲暇之余的好去处和广大青少年课余学习的好地方,对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和增强社会责任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长者饭堂 填胃暖心
冬菇鸡腿肉、冬瓜焖肉丸、豉汁蒸鱼、梅菜肉饼、茄汁菠萝鸡柳……中午10点半不到,在东莞南城雅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一楼,三三两两的长者汇聚饭堂。有的自带餐盒,有的收起桌上的麻将、纸牌,在一片拉家常的欢声笑语中,等待长者饭堂准备的健康午餐。
村里人听到了西洋乐
珠海市香洲区前山街道文化站组织文艺团队来到辖区最远的界涌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演奏人员一边吹着萨克斯一边从舞台走到村民中间互动表演,西洋乐器美妙动听的音乐给村民带来了欢乐和惊喜。
云浮罗定罗平镇:稻田彩绘,绘出农民小康画卷
近年来,云浮罗定市罗平镇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促进该镇土地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该村土地流转后首次打造的稻田彩绘景观,画面震撼。
光伏新能源
2020年8月18日拍于韶关仁化县董塘镇高宅村附近。2018年,仁化县投资开发董塘镇100MW集中式光伏扶贫与土壤改良综合利用示范项目,通过光伏产业带动贫困村集体及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太美了!珠海斗门的一片金黄
骄阳红似火、沉甸甸的稻穗和挥舞的镰刀。2020年,在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大赤坎村,斗门区新农人稻菜生产专业合作社一片忙碌景象,这里的早造水稻迎来丰收。
阳春石湖村:荞头花开 香飘千里
广东省阳春市河西街道石湖村村民种植无公害蔬菜——荞头致富,家家住起了新建的楼房,过上幸福的生活,荞头专业村远近闻名。
小家的幸福时光
中山城区的公园草地上,西下的夕阳融入淡淡的暮色,映照着这四口之家的幸福时光。
湛江:南海渔歌
湛江莫村的渔民们,每天用最勤劳和最朴素的方式在守望着大自然的馈赠。他们以鸥声为号,与风雨为伴,与海浪拼搏。他们是平凡普通的南海渔民,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工作环境艰辛,但他们坚守大海不退缩,在追梦路上他们乐观前行,他们勤劳、拼搏的身影同样伟岸。
“零零后”广州小将:走技能成才路,人生舞台更广阔
“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学习专项技能,就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幸好走了技能成才路,不然可能只是一名普通流水线工人。”去年八月,刚年满18岁的广州小伙杨梓浩获得了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制冷与空调项目的优胜奖。
广州天河:感受花城广场最美的样子
位于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核心节点的花城广场,被誉为广州的“城市客厅”,东塔、西塔、广州歌剧院、广州图书馆等标志性建筑皆汇聚于此,一年四季各种活动也在此上演。让我们漫步花城广场,感受她最美的样子。
晒场圆舞曲
2020年5月16日,广东省恩平市大田镇黄亚山茶场的工人在抢抓有利天时晾晒刚收获的茶叶。近年来,该茶场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扶持周边贫困户发展茶叶种植,使他们脱贫致富。
岭南佳果荔枝香
每年6月左右,是岭南佳果荔枝的收获季节。广州南沙区的果农今年又迎来了丰收的一年,看到硕果累累,果农脸上露出丰收的喜悦。
东莞生产线劳动者群像:奋斗着奔小康的样子真美!
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是主体。东莞生产线上的劳动者,是东莞最美的人之一。他们用勤劳的双手,生产出一大批远销全球各地的电子产品,擦亮了东莞制造业名城的名片。
你好,广州塔
广州市地标,广州塔,游人如织。
村·节
广州市白云区有许多自然村,传承着古老的节日文化,家族老少相聚在祠堂,舞狮、挥毫、习武、做美食、太公分猪肉、拍合照,充满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葵城之心
道路建设的高速发展,推动了步向小康社会的步伐。
佛山禅城:改变
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的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视频以一名佛山的60后为主角,立足于一组真实的生活场景,通过主角在不同年龄阶段,所看到的街景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小见大地反映出建设小康社会所取得的成就,以及给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获。
阅丹公路
阅丹公路是广东省韶关市委、市政府为推动大丹霞旅游升级发展,实现丹霞山与韶关城区“山城融合”的重点旅游建设项目,于2019年4月底开工建设,2019年11月建成。阅丹公路由9条道路组成,总长约54.6公里,沿途有新农村建设项目14处、配套服务点6个、观景打卡点6个,将丹霞山美景与田园风光串珠成链,进一步提升了村庄宜居环境,带动沿线经济发展,造福沿线群众。
佛山三水:长寿古村 幸福传“岐”
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长岐村是知名的长寿村。与人为善、大方豁达则是长岐人长寿的基因。这种基因在村民身上流传,这种精神在古村传承,因而成就幸福传“岐”。
不惑之年,与深圳一起再出发
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唤醒无数人记忆中青春岁月。历史长河奔流,以时间为坐标,串联深圳经济特区40年和广州城建开发有限公司37年发展里程碑。不惑之年,携手同行再出发!
航拍福田:打造新时代“福田2.0版”
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圳福田已经迈入崭新的发展阶段,正全力打造与全球标杆城市中心城区相匹配的新时代“福田2.0版”。让我们马上飞起来,看看今天的福田,是一派怎样的繁华景象。
知识改变命运 奋斗奔向小康
知识改变命运,24年前,出生于湖南攸县小山村的尹利平南下东莞,只有私立中专文凭的她,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一路从打工妹成长为人力资源主管、政协委员、全国劳模。在实现自身“蜕变”的同时,尹利平还不忘帮助、影响身边的人,她做公益讲座、开设公益公众号“东莞梦”、出书立传……都是希望将积极向上、进取拼搏的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从而为海纳百川的莞邑大地做一些贡献,为转型升级的智造东莞注入新的活力。自己奔小康,不忘拉旁人一把,携手奔向小康。
韶关南雄:回乡扶贫干部变“带货达人”
刘英,东莞市常平镇国库支付中心驻江头镇坪岗村驻村第一书记。曾经,因父母工作的原因,她生长在南雄;2019年,因为精准扶贫,她两次递交申请书,回到这片故土,她带领村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养鸡产业、增收致富奔小康。
爱心早餐
道滘镇爱心早餐项目自从2016年开展以来,每天风雨不改,为全镇14条村社区的困难孤寡老人送上爱心早餐券及慰问。一份早餐一份爱心,通过大家努力,让镇内的困难孤寡老人有一定的生活改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东莞:一个湖和两个人的小康故事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2013年以来,东莞大力推进华阳湖环境综合整 治,建设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还老百姓天蓝、地绿、水清,成为一个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典型 案例。如今,昔日“臭水沟”华丽转身引来“金凤凰”,造福一方百姓。船工肖嘉裕的幸福生活 ,女青年春哥的成功创业,一个个小康故事背后是华阳湖绿色发展的生动缩影。
东莞90后古籍修复师:化腐朽为神奇 唤醒东莞古文化
莞城图书馆十平方米的工作室,就是东莞90后古籍修复师张炜超的“天地”。毕业于中山大学考古学专业的他,辗转从事过其他工作,最后还是选择回归初心。微薄的工资仅仅够个人日常开支,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两小时的长途跋涉,现实的艰辛没有打败他心中的热爱。他说,心灵的富足才是真的幸福。年轻与古老碰撞,是淳淳赤子之心在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