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汕头》(70):老埠茶事
本集介绍潮汕工夫茶文化。
《这里是汕头》(69):老埠中医药
本集介绍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青委会委员许壁锋,对中医在潮汕地区的研究、发展以及代表性人物的一些发现,展现潮汕中医在结合传统的中医理论,对一些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发展出来的独具特色的中医文化。
《这里是汕头》(68):骑楼光影
本集介绍摄影家马卡眼中的汕头老城区小公园的光影风情。
《这里是汕头》(67):老埠“画记”
画画,其实是一种记录。本集介绍汕头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汕头市美协副主席杨培江深入汕头老城区,用笔触画出人们生活百态,记录老城现实生活的创作成果。
《这里是汕头·年味》(86):让汕头更年轻
本集介绍汕头一批年轻人自发组织的演艺场,及其开展的充满活力和创意的文创活动。
《这里是汕头·年味》(85):大山里的新年愿望
本集介绍几位到汕头市潮南区雷岭镇革命老区支教的年轻人为山区孩子学习成长甘于奉献的事迹。
《这里是汕头·年味》第84集:小公园 明天更美好
本集介绍汕头老城区小公园片区通过保育活化,使这座海内外潮汕乡亲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
《这里是汕头·年味》(83):备战奥运 谢思埸的春节故事
本集讲述谢思埸为实现奥运冠军的梦想,努力奋斗,正用汗水与泪水,诠释着自己的春节故事。
《这里是汕头·年味》(82):节日坚守 助力亚青
按照计划,汕头亚青会主场馆工程将于2021年6月前完工交付使用。本集讲述工程建设者节日坚守,加快亚青会主场馆建设的事迹。
《这里是汕头·年味》(81):安居梦圆 喜上眉梢
本集讲述汕头龙湖区新海街道七合村贫困户在当地的帮助下,实施危房改建,在春节前住上新房的故事。
《这里是汕头·年味》(80):春节里的潮剧盛宴
本集介绍由汕头融媒集团承办的“四海潮音·潮剧全球票友汇”戏曲综艺晚会的筹备、排练情况,营造热烈喜庆的春节氛围。
《这里是汕头·年味》(79):花市迎春千家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本集介绍汕头饰澄海区莲下镇“春联村”槐泽村家家户户写春联、贴春联习俗和迎新年的文化氛围。
《这里是汕头·年味》(78):花市迎春
本集介绍迎春花市的热闹场面。
《这里是汕头》(77):红场新颜色
地处大南山区的红场镇首选谋篇布局好“红色”这篇文章,大力打造有红场当地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以红色旅游来带动红场生态旅游的新一轮发展,让烽火岁月淬炼的革命故事在今天的语境下重新焕发传播的力量。
《这里是汕头》(76):革命老区雷岭镇 红色遗址山中藏
潮南区雷岭镇地处潮、普、惠交界的大南山南麓,曾是东江革命根据地,也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南方外围屏障的前哨。本集介绍雷岭镇大力发展荔枝种植业,以“红色+绿色” “农业+旅游”发展乡村经济的成效。
《这里是汕头》(75):百年沧桑石炮台 红色故事藏其中
本集介绍位于汕头市海滨路的石炮台公园。饱经百年风雨的崎碌炮台,不仅见证了昔日的海防历史,还承载着革命先烈的家国情怀,铭记着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值得人们去触摸,去感受。
《这里是汕头》(74):如龙社区的“革命树”
本集介绍汕头市龙湖区官埭尾村(现如龙居委会)的革命历史。
《这里是汕头》(73):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红色基因
在汕头中山公园的西北角,有一座曾经鲜为人知的历史建筑——它是1946年闽粤赣边区军政当局和各界群众为纪念抗日英烈而建成的“忠烈祠”,2014年被列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修复成为“潮汕抗日战争纪念馆”。
《这里是汕头》(72):候鸟天堂牛田洋
汕头海岸湿地是我国首个联合国环境署湿地国际示范区,是我国三大候鸟迁徙路线之一的重要停留点。
《这里是汕头》(71):秋日静美 冠山独好
本集介绍汕头澄海著名古迹“冠山书院”的历史及其影响。
《这里是汕头》(70):老埠茶事
本集介绍潮汕工夫茶文化。
《这里是汕头》(69):老埠中医药
本集介绍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青委会委员许壁锋,对中医在潮汕地区的研究、发展以及代表性人物的一些发现,展现潮汕中医在结合传统的中医理论,对一些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发展出来的独具特色的中医文化。
《这里是汕头》(68):骑楼光影
本集介绍摄影家马卡眼中的汕头老城区小公园的光影风情。
《这里是汕头》(67):老埠“画记”
画画,其实是一种记录。本集介绍汕头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汕头市美协副主席杨培江深入汕头老城区,用笔触画出人们生活百态,记录老城现实生活的创作成果。
春华秋实(10):火红番茄 “枣”回甜蜜(上)
本集介绍汕头市龙湖区外砂镇大衙村引种台湾青枣取得的成效。
春华秋实(10):火红番茄 “枣”回甜蜜(下)
本集介绍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雅逸合作社种植特色蔬果、发展乡村旅游的成效。
春华秋实(9):生活如“蜜” 姜“馨”比“辛”
本集介绍潮汕特色农产品南姜的产地(潮州凤凰山区)、食用方法等。
春华秋实(9):生活如“蜜” 姜“馨”比“辛”
本集介绍汕头市潮南区雷岭镇特色农产品蜂蜜。
春华秋实(8):长长“韭韭”
潮汕俗语说:“正月女婿,二月韭菜”,可见潮汕人对韭菜的偏爱,把好韭菜和好女婿相提并论。本集介绍韭菜及相关的潮汕美食。
春华秋实(7):山药如姜
在潮汕地区,也有一种山药,形状如姜,它就是姜薯。本集介绍:潮汕榕江流域著名物产姜薯的种植、特点和制作美食的方法。
春华秋实(6):如“薯”家珍
番薯在潮汕人生活中食用最广。本集介绍潮汕的番薯品种及其各自的特点、制作成的美食。
春华秋实(5):红膏赤蟹
俗话说:秋风起,蟹正肥。不过,在潮汕地区,还有“冬月赤蟹一肚膏”的说法,说的就是牛田洋的膏蟹,在冬天肉肥膏腴、最为鲜美。本集介绍:汕头牛田洋膏蟹的养殖、蟹的特点和相关美食。
春华秋实(4):细“薯”未来
在潮汕一些地区,有一种白色的小丸子,虽然出身田间地头,但经妙手烹调后,成为逢年过节不可或缺的甜品。它就是名似舶来品、实为潮汕产的东京丸。本集介绍:潮汕特有的农产品“东京薯”的种植,及用其制作的“东京丸”功效。
春华秋实(3):菜脯之变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转眼又到了萝卜收获的季节。萝卜可以直接煮熟来吃,而更多的是加工成萝卜干,也就是潮汕人常见的“菜脯”。本集介绍:汕头潮南区井都镇萝卜种植基地科学种植萝卜取得是成效,以及萝卜制作成萝卜干(菜脯)创造的经济价值。
春华秋实(2):遛隍橄榄季
本集介绍:梅州地区最大的青橄榄产区——丰顺县留隍镇著名的物产——橄榄及其美食的制作。
春华秋实(1):“蚝”门盛宴
牡蛎养殖 是汕头市海水养殖优势特色品种和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 三屿围是潮汕规模最大的大蚝养殖基地,本集介绍近江牡蛎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依靠科技养殖取得的成效。
春华秋实(10):火红番茄 “枣”回甜蜜
本集介绍: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雅逸合作社种植特色蔬果、发展乡村旅游的成效。
春华秋实(9):生活如“蜜” 姜“馨”比“辛”
本集介绍汕头市潮南区雷岭镇特色农产品蜂蜜,和潮汕特色农产品南姜的产地(潮州凤凰山区)、食用方法等。
春华秋实(8):长长“韭韭”
潮汕俗语说:“正月女婿,二月韭菜”,可见潮汕人对韭菜的偏爱,把好韭菜和好女婿相提并论。本集介绍韭菜及相关的潮汕美食。
春华秋实(7):山药如姜
在潮汕地区,也有一种山药,形状如姜,它就是姜薯。本集介绍:潮汕榕江流域著名物产姜薯的种植、特点和制作美食的方法。
春华秋实(6):如“薯”家珍
番薯在潮汕人生活中食用最广。本集介绍潮汕的番薯品种及其各自的特点、制作成的美食。
春华秋实(5):红膏赤蟹
俗话说:秋风起,蟹正肥。不过,在潮汕地区,还有“冬月赤蟹一肚膏”的说法,说的就是牛田洋的膏蟹,在冬天肉肥膏腴、最为鲜美。本集介绍:汕头牛田洋膏蟹的养殖、蟹的特点和相关美食。
春华秋实(4):细“薯”未来
在潮汕一些地区,有一种白色的小丸子,虽然出身田间地头,但经妙手烹调后,成为逢年过节不可或缺的甜品。它就是名似舶来品、实为潮汕产的东京丸。本集介绍:潮汕特有的农产品“东京薯”的种植,及用其制作的“东京丸”功效。
春华秋实(3):菜脯之变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转眼又到了萝卜收获的季节。萝卜可以直接煮熟来吃,而更多的是加工成萝卜干,也就是潮汕人常见的“菜脯”。本集介绍:汕头潮南区井都镇萝卜种植基地科学种植萝卜取得是成效,以及萝卜制作成萝卜干(菜脯)创造的经济价值。
春华秋实(2):遛隍橄榄季
本集介绍:梅州地区最大的青橄榄产区——丰顺县留隍镇著名的物产——橄榄及其美食的制作。
春华秋实(1):“蚝”门盛宴
牡蛎养殖 是汕头市海水养殖优势特色品种和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 三屿围是潮汕规模最大的大蚝养殖基地,本集介绍近江牡蛎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依靠科技养殖取得的成效。
《这里是汕头》(64):狮头鹅之美(下)
本集介绍澄海狮头鹅的养殖技术,和卤鹅制作。
《这里是汕头》(63):狮头鹅之美(上)
本集介绍:汕头市澄海区的金书涛,大学毕业返乡,成立金涛种养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养殖狮头鹅致富的事迹。
《这里是汕头》(62):草莓收获幸福红
本集介绍:汕头市澄海溪南镇董坑村”草莓大王”郭国庆,种植草莓三十多年,探索改良种苗,带领农户致富的事迹。
《这里是汕头》(61):干农活 我是来真的
本集通过记者与农民叔叔同劳动,体验劳作的辛苦和不易,倡导不怕苦的劳动精神和勤俭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