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变革是最好的抗风险策略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前沿科技的引入,“广州制造”正在向“广州智造”华丽转身——高智能、低人工,高效率、低风险。面对疫情,广州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大大提高。
“疫”考带来的城市公共治理之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此次“疫”考给城市公共治理带来了哪些经验启示?未来如何更好地推进城市现代化治理?
“新基建”需要新思维
5G基站、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可归为数字经济,围绕这四项展开的基建可称之为“数字基建”。在这次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数字基建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下一步推进新基建投资提供了新的思路。
“稳”是打好硬仗的基本前提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尽管面临防控疫情的突发情况和艰巨任务,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经济工作仍无比重要。
准确把握广东农村脱贫攻坚重点难点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广东要走在全国前列,顺利实现这一目标,要清晰把握农村脱贫的重点难点堵点,也要善于开拓脱贫攻坚走向全胜的创新路径。
追溯商都文化基因 优化广州营商环境
千年商都的深厚历史底蕴,为当代广州带来相对优质和稳定的营商环境,这是广州在当前疫情经济复苏中表现出色的一个重要原因。
重视广东早期共产党组织地位和作用研究
广东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发展,是一段曲折、特殊而又具有史诗般意义的历程。
中小微企业稳经营、保就业要做好“加减乘除”
针对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广州已出台“暖企15条”“稳增长48条”“信用助企9条”等系列政策助其渡过难关。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统筹协调的新阶段,如何帮助企业稳经营、保就业成为下一步政策的着力点。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及推进路径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说,谁先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进展,就能真正推动城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制造业链条中迅速占据“高地”,实现整体城市发展的“弯道超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着力增强超大城市党建整体效应
广州着力增强城市党建的整体效应,以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根本政治保证,以解决基层一线问题,打通社会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导向,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破解了“老城市”的治理难题,激发了城市新活力,切实推动了全市各项工作“出新出彩”。
找准“十四五”时期广州发展的新方位
要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谋划“十四五”时期我国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全面准确把握和深入宣讲全会精神,切实用于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运用全会精神切实引领“十四五”时期广州社科事业繁荣发展。
增强创新“第一动力”,如何补短板
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
在双循环新格局中实现广州高质量发展
社科理论界要立足广州的实际,围绕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完善内需体系、打造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释放区域协调发展新动能、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研,推出一批有针对性和务实管用的研究成果。
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港澳更好发展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对于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提出了具有时代性和指导性的观点:“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香港、澳门更好发展,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篇章”,为准确把握香港、澳门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中的定位,助推香港、澳门抓住机遇,培育新优势,实现新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与实践依据。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 展现广州新作为
广州要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扩内需、促开放,深改革、勇创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用学术讲好政治 用理论引导舆论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广州将更加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文化自信成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持续深化理论研究阐释,发挥社科规划重大项目的引导作用,推出更多高质量、高价值的学术精品,不断提高广州学术影响力,打响广州研究学术品牌,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广州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提供理论支撑。
用岭南文化为千年商都铸魂
如何推动岭南文化传承创新,让古老文化绽放更加迷人的光彩,让千年商都焕发新的活力,是“十四五”时期广州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
英雄城市·红色印记
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社科联、广州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研讨会在广州市社科联召开。本次研讨会是第九届广州学术季“英雄城市·红色印记”系列研讨活动的第五场。
以新开放战略助力新发展格局
学思践悟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于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广东如何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扩大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以新基建筑牢广州数字经济之基
广州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要抓住“新基建”契机,围绕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以“软件+硬件”“应用+服务”为主要发展路径,积极布局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传统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数字设施化、设施数字化进程,促进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智慧城市的进一步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以新发展格局促进大湾区创新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要保持并进一步提升自身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需要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协同共进,成为促进内外联动、配置内外市场、利用内外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
以文铸魂:守护和传承城市历史文化根脉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保护好它的历史形态和传统风貌、留住城市的历史记忆,其实是对一座城市的文化尊重、文明敬仰和家园厚爱。
以四大平台构建世界级科创高地
广州要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广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全面深化改革激活广州内生动能
广州正谋划推进战略性改革和创造型引领型改革,打造一批具有广州特色、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力和显示度的改革品牌和改革亮点,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提供制度支撑,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当好表率、走在前列。
以高质量生活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推进生活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生活服务业是广州全面促进消费、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着力点。
以高等教育国际化助力“老城市新活力”
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再出发,迈向国际舞台中央才能推动广州综合城市功能和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等出新出彩。
以低龄老人就业应对老龄化挑战
鉴于广州人口尤其是户籍人口老龄化的现实,政府应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纳入政府职能范畴,给予多方面的政策扶持,不仅要建设好各种形式的涉老机构,还应不断开拓老年人的就业市场,为老年人再就业创造条件,切实支持老年人才在多个领域发挥作用。
以大湾区数字化转型建设优质生活圈
新形势下,如何赋能数字化转型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的抓手。
以保就业积聚广州转型发展新动能
广东是红色资源大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我们更好地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提供了新的指导和新的机遇。
以“双循环”助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协同发展
在后疫情时期,国外形势走向尚不明朗,应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多措并举加快构建多层次经济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为“十四五”时期谋划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协同发展奠定支撑基础。
新发展格局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2020年11月27日,“新发展格局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0年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广州智库论坛”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
稳金融是稳产业链供应链重要抓手
在应对疫情的关键时期,我国金融政策为支持经济复苏、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应该做出及时调整。金融是经济活动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液,金融稳了,经济就稳,金融活了,经济就活。
文明史视野下的粤港澳大湾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道出了在空间的一体化上,如何从与中国内陆相对的海洋的视野来看待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协同发展,以及内陆与海洋的大循环;同时也道出了在古今一体视角上,从长时段历史来看,大湾区乃是中国历史连续性的一部分,即大湾区从何而来。
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提升广州城市文化软实力
广州要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尽快实现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就必须不断提升广州城市文化软实力。
推进广州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思考
广州应以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以数字创新为杠杆开发新动能,增强产业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可控性,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中心、产业升级、产业基础和产业价值链的协调与发展,塑造广州产业发展新格局。
推进广深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发展与合作的建议
广深只有建立完善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法规体系、世界先进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体系、世界级智能网联生产基地和运营基地,才能形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
推进大湾区金融科技产业新发展
站在推进双循环战略落地、打造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创新融合的高度,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科技发展更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
推动新时代依法治统向纵深发展
全力推动广州地区国家调查队统计法治工作向纵深发展,不断净化广州统计调查生态、保障统计调查数据质量、推进广州国家调查改革发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广州社区治理的经验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关键靠社区。防范化解这一风险必须依靠社区治理。广州有必要从这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掘总结社区治理经验,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注重平战结合,进而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助推广州城市治理现代化,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注入治理新动能。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6月11日,广州市委党校召开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研讨会(红棉论坛第21期)。
提质升级,做强夜间经济
广州如何突出城市文化特色,提高城市配套管理水平,创新丰富多元的夜间经济业态,成为一道值得思考的“命题”。
提升广州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的三点建议
广州港2018年在港口吞吐量方面已经名列世界前茅,但与全球型国际航运中心仍存在差距,因此在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方面还需要对标全面反映国际航运中心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的航运服务、综合环境和港口条件三个维度,最终实现航运资源要素的全球集聚和配置。
提升广州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要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广州必须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立足建设内融外联的全域城市,着力破解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空间失衡、动力失衡、功能失衡等难题,从整体上提升城市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全面增强综合竞争力。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考量
广东要参与到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积极提供支持助力。
树立综合目标导向的城市更新理念
除了更加重视城市更新中必要且充分的公共利益还原之外,广州必须同等重视社会和谐进步、城市文化传承等要求,需要深刻认识当前城市更新存在的问题、系统设定城市更新的目标和路径、切实完善现行城市更新的政策,以制度创新推动综合品质的城市更新。
深入学习党史国史
广东是红色资源大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我们更好地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提供了新的指导和新的机遇。
如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圈
如何以创新生态圈集聚更多的创新资源,培育更强的创新能力,打造更高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提质扩容增效发展的核心命题。
全面提升广州制造业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步入“后疫情时代”,广州应紧紧抓住制造业产业链复工复产这个“牛鼻子”,全面提升制造业供应链网络协同能力,加强和深化广州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枢纽性功能和“稳定器”作用。
区级人大如何做到真监督
敢于担当敢于监督既是政治品格,也是从政本分。人大,尤其是区级人大在监督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如何做到真监督,将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变成工作的亮点、特点、闪光点?
强化统计调查监督 推动新时代统计法治建设行稳致远
广东国家调查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计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始终坚持把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调查数据作为统计调查工作的生命线,积极发挥统计监督职责,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强力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着力提升调查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提升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维护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统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