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人踊跃参加新春门球赛
近日,茂名石化退服中心桥南服务站举办新春老年门球赛。比赛在桥南、官渡2个社区的门球场分别举行,社区老年门球爱好者共57人组成6支代表队进行角逐。
119名老人参加迎春乒乓球赛
近日,茂名石化退服中心桥南服务站举办迎春乒乓球赛,吸引了119名老年乒乓球爱好者参加。
茂名石化退服中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这对联写得真不错,笔走龙蛇,看着既有福气又有气势,比外面买的还要好,正是我需要的!太感谢你们了!”1月26日上午,茂名石化退服中心官山服务站党总支与挂钩单位党委(总支)共同组织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志愿服务活动,党员干部们率先行动,主动为社区群众服务,以实际行动“做有意义的事、帮有需要的人”。
徒步节有感
徒步节有感 万民徒步共前行, 齐唱欢歌乐意扬。 胜处新风描彩画, 无边秀色写鲜妆。 远观村墅妍容影, 俯瞰琼林瑞气香。 心醉油城中国梦, 茂名丰貌谱华章。
流光溢彩的家乡
在泗水河畔的狗岭脚下,有一条古老又具时代气息的村落,因山青水秀,气候宜人,故取名山宜村。
回归家乡
清晨,小山村在晨风和秋蝉的合唱声中醒了过来,村口的老榕树伸了伸懒腰,昨夜躺在树叶上做梦的露水纷纷掉落,赶紧一头躲进泥土里。卖肉的小贩过来了,叫卖声从村头响到村尾,鸡鸣狗叫声此起彼伏,屋顶上的炊烟慢腾腾地向空中漫卷。
冬天深处的土井
记忆中,村庄矮田埂下,那眼老土井最具有母性的色彩。它的乳汁喂养着整个村庄。老土井在流逝的时光中苍老。人们十分依恋,多次清挖淤泥,而泉流断断续续,不见丰盈的状貌。在干燥的冬天里,黎明尚未来临,村人就要踏着寒霜,前去抢水。
朝阳下的海滩
对海滩的熟悉,我几乎定格在《外婆的澎湖湾》这首歌里:晚风轻拂澎湖湾,白浪逐沙滩,没有椰林醉斜阳,只是一片海蓝蓝……这首歌把海景描写得休闲而浪漫,而又略带忧伤。这首歌,不知感动了多少人,因这首歌也不知有多少人醉在椰林,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还有老船长和拄着拐杖的外婆的感人画卷之中。
年味
每当江南的上空飘着有棱角的雪粒,我便闻到黄土的气息,那是从故乡飘来的年味。
临江仙·沙琅春游
骀荡春风山色翠,清江可溯源头。鹧鸪啼处踞盘幽。芒萁茅草盛,镜鉴近溪流。岭上沉香真国宝,趣生弦管悠悠。舍中三径得羊求。原知兰有约,知己更相投。
永远的腊八粥
腊八上午,十一点左右,生产队长抬头看看太阳,对地里干活的人们说:“今天腊八了,妇女们早点回家做饭。好好熬一锅腊八粥。”
醉人的橘州夜色
周末的晚上,我站在晚风习习的橘州大桥上,观赏醉人的橘州夜色。
不一样的年夜饭
说起年夜饭,也就是团年饭,我们想到的就是:除夕夜,一家人,围坐一堂,喜气洋洋,吃最丰盛的一顿饭,说最欢畅的一席话,庆祝一年结束,祝福来年好运。而我想说的,是我们小区不一样的年夜饭。
清香,勾起乡情片片
入夜,一阵清香传来,甜甜的,如醇如蜜,带着久违的感觉。
笔耕不辍 成果丰硕
全国先进文化馆长,全国文化系统劳动模范陈勋超先生,今年81岁了,从1954年开始至今坚持戏剧、曲艺创作,一直笔耕不辍,写出了约150万字的作品。他的戏剧、曲艺作品,扎根乡土,面对现实,辛辣幽默,内涵深刻,嘻笑怒骂,相映成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好评如潮。
西湖日出
我看见太阳在狮子岭上笑得那么灿烂,阳光从这树那树的间隙散射过来格外耀眼,有几只小鸟扇动着红色的翅膀在西湖的上空跳着南方深秋似春的舞蹈。我看见,红红的晨光,慢慢地把西湖染红了,也染红了湖畔的花草树木,染红了一公里外正在热火朝天地抓紧建设的工地,染红了我,还染红了一颗颓废了很久的心。 ——题记
徒步随行诗记
徒步启动 清晨声浪动层波,半是欢呼半是歌。又到一年徒步节,绿湖边上万人过。
一碗腊八粥
一碗具有浓郁风俗的中国之粥熬制了千年香飘了千年它曾经温暖过秦砖汉瓦香润过唐诗宋词它曾经陪伴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走过一个又一个苦难的岁月
茂名桃花粤剧团将本土粤剧演到港澳戏剧院
茂名桃花粤剧团是一个民营艺术团体,获得过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第六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成为茂名的一张文化名片。12月23日,羊城晚报刊登了桃花粤剧团的事迹。本报今天特此转载该文,敬请读者垂注。
凤凰艺术公社和我市画家作品展圆满结束
日前,由市文广新局、市文联主办的凤凰艺术公社第七回作品展在市博物馆举行,共展出凤凰艺术公社社员和我市画家作品油画、国画、水彩、剪纸等120余件,充满了乡土气息的艺术作品赢得了参观者的称赞。
逛商场
都说女人喜欢逛商场,我认为很多男人也喜欢逛商场,要是你不信,常到超市看看就知道,有的是男人陪妻子或情人逛商场,有的儿子陪母亲或父亲逛商场,也有一些男人谁也不陪,自个儿逛商场。我就常自个儿逛商场。
高州知青歌舞团慰问老人
日前,高州知青歌舞团参加了由共青团高州市委员会、高州市春晖义工队组织,伟业有限公司赞助的《关爱夕阳,孝行天下》献爱心活动,到高州市新垌敬老院慰问老人。
信宜茶山渤垌村曾有位武举人
信宜市茶山镇渤垌村有个叫张家寨的美丽小山村,在清朝光绪年间张姓的先辈考取武举人,他的事迹传颂一百多年,激励着张家后人。
“印象岭南”陈中科美术作品高州巡展
日前,“印象岭南”陈中科美术作品展在高州一中运动场举行,展出陈中科的精品力作一批。高州一中师生6000多人及高州当地的嘉宾、画家等纷纷前往观赏画展,品味陈中科精品画作的魅力。
茂南颠倒歌
有这么一则笑话:从前,老两口有一个十来岁的儿子,说话颠三倒四的。一天,孩子一进门就嚷:“爸爸,可不好了,咱家的井掉到牛里去了。”老头子听了,骂道:“混账东西,越长越没出息,话都不会说了,再这样,我一门槛子踢你脚外头去。”老婆子则说:“孩子小,慢慢教,哪能一井挖口锹呀?”
从榕木头集市到镇盛圩
“以前榕木头集市,变成后来的镇盛圩,面积大了二三十倍,繁荣和亮丽也有几十倍。”“还建有几栋商住楼,是一个宜商宜居的圩镇。”有人则说:“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都是党带领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听着众人的议论、赞美和慨叹,我走访得知和经历过的往事,便一段段、一幕幕地浮现出来。
睇屋
以前常用的一些土话俗话,现在说的人慢慢变少了,而一些特定的风俗人情,也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成为了记忆。说到婚俗,过去婚姻大事,女方和家人都想知道男方的住宅、家境、生活状况等,要到男方家中了解情况,便有“睇屋”、“睇门第”的习俗。
荔枝埒,一片红色沃土
革命老区林尘镇荔枝埒位于化州市北部,东邻下埌村委会,西搂中垌镇,北与坦塘村委会相连,南与七枝坡村为邻,四周是高山峻岭,罗江支流石西江从中间穿流而过。这里是一片红色的沃土,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
把握人口发展规律正确看待人口变化
5月22日,茂名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数据显示,我市人口数量保持平稳增长,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达617.41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比较,全市常住人口实现了从500万人到600万人的跨越,常住人口增加35.63万人,增长6.12%,年平均增长率为0.60%,高于全国的0.53%的平均增长率。同时,普查数据显示人口质量稳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普查数据反映的人口性别比升高、老龄化程度加深等结构性问题,为面向“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期,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正确看待人口变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传承千年荔乡文化 绽放美荔时代光彩
千年荔乡,魅力绽放。5月20日隆重启幕的2021中国荔枝产业大会暨首届广东(茂名)荔枝龙眼博览会,不仅是一次高规格、重量级的产业盛会,也是一场特色多、创意足、能尝鲜的嘉年华,为打好文化牌,传播荔枝文化,树立茂名荔枝品牌构筑了广阔平台。
党史学习,走进怀乡
在党史学习教育日里,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党员干部们来到怀乡,走进怀乡起义指挥部旧址,“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的精神和奋进的姿态,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吴松散文集《美人圆月咱故乡》出版
近日,茂名市作家协会会员、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副院长吴松所著散文集《美人圆月咱故乡》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全国新华书店经销。这是作者继去年6月出版经济新闻评论集《明亮专注乡里的双眼》之后,再次用心用情用力创作出版的又一部作品集。
落实安全责任推动安全发展
今年6月是全国第20个“安全生产月”,主题是“落实安全责任,推动安全发展”,笔者结合主题学习后回头再看安全生产工作,感慨良多。推动安全发展要从绿色源头给力,在履职尽职上下功夫。
近视
黄婷的女儿今年4岁多,为了避免孩子哭闹,她常常用手机给孩子放视频,飞机上、火车上、餐桌上、床上,孩子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不舍得放下手机。虽然黄婷担心屏幕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影响,但她说“没办法,不给手机就哭,讲道理也没用”。2020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首部《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0%,大学生为90%以上。这意味着,我国儿童青少年每两人就有一人近视。
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行动自觉
吸烟危害健康,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吸烟者不但损害自身的健康,而且二手烟会给不吸烟者造成危害,真是害人害己!可是,不少烟民对此不以为然。更离谱的是:无视有关规定,把家人、朋友的劝阻当作“耳边风”,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在会议室、酒店、公共汽车等公共场所,照样吞云吐雾。有的烟民甚至在“请不要在公共场合吸烟”“无烟单位”的温馨提示牌子旁吸烟,令人十分反感。
万水千山总是情——读吴松散文集《美人圆月咱故乡》
吴松笔下的故乡永远都是美的源泉,是生命的动力。 如《家乡门前两条河》吴松以工笔画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写道:“大河和小河是沿着一条崎岖的泥路蜿蜒流淌,河岸野生着一些树木,我们都管它们叫‘水翁木’,每年夏末秋初,枝繁叶茂,葱葱茏茏,枝丫长满悠长悠长的根须,毛茸茸的垂直到水面,树上长满一串串红里透黑的‘水翁子’,葡萄般大小,水灵灵,惹人喜爱。”
“生活总是会给自己开辟道路的”——《白眉小子》序
在一次茶话会上,我认识了吴雄秋老师。当时,文友欢聚一堂,气氛十分热烈,各种口音的人都有。正是由于口音的原因,吴雄秋老师主动与我打招呼。在聊天中,我得知吴雄秋是化州市合江镇人,是茂名市第九中学的老师。在地级市,同县(区)的老乡已觉得很亲切。大千世界,茫茫人海,竟然遇到同镇(我的出生地是合江镇)的老乡,真是分外高兴!
赖廷阶荣获中国当代诗歌奖
最近,著名诗人、诗评家赖廷阶荣获“中国当代诗歌奖”诗歌创作奖(综合评分第一名)。
我市非遗项目参加省非遗周活动
由广东省文化厅、佛山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6广东(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暨佛山秋色民俗文化活动日前在佛山市禅城区祖庙历史文化街区举办。我市组织多个省级以上非遗项目参加活动一展风采,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亲自体验。
石骨冼庙对联漫谈
历史上石骨圩曾是茂北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这里钟灵毓秀,物华天宝,山冈峻拔,河涧纵横,古朴自然。因而石骨圩这片千年沃土,更是山区农产品集散地,商贾来往络绎不绝,因而这里宗教文化积淀厚重,人文底蕴深远,其中冼太庙最为引人瞩目。据《茂名县志》记载,石骨冼太庙原坐落于长坡石狗岭脚下,在石骨圩尾,鉴江支流石骨河水流经庙前萦绕而过。整个庙宇古色古香,规模恢宏,是一座三进三间的古建筑。相传石骨冼太庙始建于五代后周广顺二年,曾先后于宋景祐三年(1036)、明嘉靖十四年(1535)和清乾隆六年(1740)三次大重修,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亦是茂北一带乡民虔诚朝拜的圣地。
公馆文化站送书法进校园
为了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广大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弘扬、传承书法艺术,加强中小学生书法艺术教育,10月27日下午,茂南区公馆镇文化站“书法进校园”活动在茂名市第五中学举行。
活色生香的春牛舞
信宜市东北部客家乡村,流传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舞艺术——春牛舞。这是一种牛文化,也是一种通俗的农业文化。人们于新春开耕前扎制“春牛”载歌载舞到各地游村,以颂“牛”的功劳和自娱自乐。牛成为农耕文明的重要文化符号。
信宜市开展“关爱老人·构建和谐”文化交流活动
10月20日晚上,在信宜市北界镇北界中心小学,信宜市“关爱老人·构建和谐”老年文艺演出在这里举行。这台突出“慈孝”主题、表现老年正能量、老少结合的文艺演出,为北界镇上千名群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
用歌声唤起心灵的快乐
要想唱歌就唱歌,退休生活乐呵呵。在茂名石化退管部桥北社区,有一位60多岁女职工叫张莉萍,她退休后,用歌声唤起心灵的快乐,在桥北合唱团,是女高音皎皎者。
何氏后裔何居成敬老
今年九九重阳节,信宜市朱砂镇安莪村何姓始祖何有龙(号何从云)的后裔300多人,分别从省内外回到何从云公祠祭祖,以纪念发扬先祖在安莪开基创业,爱国爱乡,扶老济困的传统美德。其中有位早年迁居广西何有龙的十三世裔孙何居成,去年回来发放养老金后,今年因事未能回来,特派其女儿何振森带钱回来,代表他向二世祖何洪英的后裔80岁以上的老人35人,每人发放敬老金500元。10月10日由其女儿亲自发到老人手上,个别未能到会的委托亲人何世海上门发放,受到父老乡亲赞扬。
冼太庙前的夕阳美景
生命在于运动。太极拳是国家体育总局推荐的全民健身项目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之一。高州市老年大学太极拳从2005年成立之初,仅有学员18人,发展到今天130多人。他们长年坚持每天7时至9时,来到高州市区冼太庙前,学拳练功,专心致志,一丝不苟,成为市区群众体育运动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信宜市组织离休干部参观城乡发展新成就
国庆节前夕,信宜市委老干部局组织离休干部开展了以“看城乡新变化,珍惜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参观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建设活动,让老干部切身感受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变化、新成果,引导老干部发挥余热,为推进我市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罗江弯弯向南流
知道化州的人,应知道罗江,因为罗江是哺育这片土地的母亲河;了解化州的人,更了解罗江,因为罗江是象征这片土地的图腾符。 滚滚罗江,日夜奔流南去,催生着罗州大地的万物竞发。 滔滔罗江,一路从容低吟,诉说着罗州儿女的风情流韵。 ——题记
驻村的日子
过去常常听驻村干部说,驻村工作辛苦,生活清贫,工作很难开展,尤其偏远的乡村,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要是到了晚上,山村万籁俱寂,不习惯农村生活的,心里瘆得慌。这个时候,驻村干部可以做的事情只能是读书看报或看电视或早早进入梦乡。最近,我有幸挂任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当了一回驻村干部。驻村的日子虽然辛苦,但过得挺充实,意义非凡,并不像其他驻村干部所说的那样生活凄凉,工作不顺心。也许,这与我在乡镇工作过有关,工作开展起来倒也得心应手,顺风顺水。
侃吃
“民以食为天。”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吃的民族。吃在中国是一种风情,一种文化,一种久经不衰的时尚。什么事都爱用吃来形容。工作不叫工作,叫饭碗。开除不叫开除,叫炒鱿鱼。人们见面第一句话:你吃饭了吗? “你们吃是为了活着,我们活着是为了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