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汤——还选东山湖》
近些年来,潮安旅游景区都在打造新亮点,力求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新建一些吸引游客的玩乐项目,让老地方也能有新玩意。《行行看看》这一期的节目,是从舜鑫美好的一天开始的。这回,他又去了哪儿呢?
《茶山行》
作为粤东屋脊,凤凰山脉一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高耸入云的凤鸟髻就犹如其名字一般,吸引无数驴友望其项背;凤凰天池四时不同的秀美风光,成为游人向往的地方;而让凤凰山名声在外的凤凰单丛,更成为了滋养着整个潮人世界的精神纽带。《行行看看》这一期,我们跟随凤凰茶商林义兴,来一次茶山之旅。(出头镜)
潮人买茶,不同于购买普通日用品。老茶客不逛商超,也不网购;而是认定一位固定的茶商,从铺头试茶开始,敲定一种特别的缘分。一切,因茶而起。
潮人买茶,不同于购买普通日用品。老茶客不逛商超,也不网购;而是认定一位固定的茶商,从铺头试茶开始,敲定一种特别的缘分。一切,因茶而起。
石谷新田:山区农家乐 休闲小天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水泥笼子”呆腻的城里人兴起了往农村跑的潮流,一些原本落后的乡村在周末节假日反倒因此而变得热闹起来。生态型的农家乐,适合游山玩水,满足短暂停留就餐,因而受到城里客人的热捧。今年,归湖就多了这么一个新的生态农庄。《行行看看》跟着舜鑫一家大小,前去体验了一番。
石谷新田:山区农家乐 休闲小天地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水泥笼子”呆腻的城里人兴起了往农村跑的潮流,一些原本落后的乡村在周末节假日反倒因此而变得热闹起来。生态型的农家乐,适合游山玩水,满足短暂停留就餐,因而受到城里客人的热捧。今年,归湖就多了这么一个新的生态农庄。《行行看看》跟着舜鑫一家大小,前去体验了一番。
美丽白水行:探“三宝” 尝美食
登塘镇西北部白水村坐拥青山绿水,有着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发展前景。粿条、菠萝和草鱼是村内不可多得的特产,被誉为“白水三宝”。近年来,“白水三宝”渐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带动白水崛起腾飞的引擎。
白水村四面环山,飞鹅山峙其北,白水岩群山列其南,西山溪绕村而流,组成“群山一水护乡村”的绚丽风光。现在走进白水村,远望青山如黛,近看草长莺飞,池塘清澈,村道整洁,一派和谐优美的新景象。
白水村四面环山,飞鹅山峙其北,白水岩群山列其南,西山溪绕村而流,组成“群山一水护乡村”的绚丽风光。现在走进白水村,远望青山如黛,近看草长莺飞,池塘清澈,村道整洁,一派和谐优美的新景象。
谢湘明鼻烟壶:方寸之间玲珑物
美丽家园,厚德潮安。潮汕地区的特色传统工艺源远流长,如花似锦。比如作为中国鼻烟壶艺术中的一种——潮州鼻烟壶,在技法上汲取古法的精华,并且不断融合潮州本地的工艺美术特点,而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独特的工艺品种。
深林中的“野”茶香
丽家园,厚德潮安。潮州凤凰山脉,从高山至低丘,茶山处处,茶园片片。众多独具特色的茶园茶树,以及殚精竭虑的茶人们,共同缔造了潮州茶叶的传奇。
邱培煌的“通花”情怀
枫溪地处文化名城潮州的西郊,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原有的陶瓷生产基础,这里生产的陶瓷誉满五洲,并逐步形成了以陶瓷文化和随之而来的商业文化为主体内容的地方特色文化。通花瓷在枫溪陶瓷中颇具代表性,“通花瓶”也已成了瓷艺界公认的专用术语。也许是历史的渊源,也许是环境的熏陶,似乎每一个枫溪人天生都对通花有一种自然的热爱和熟悉,滋生了一种特别的情怀,就比如土生土长的枫溪人邱培煌。
方宏广“无骨”水墨潮彩:素淡清雅总相宜
广东彩瓷是我国一大名瓷品种。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受外来文化艺术的影响,广东的彩瓷分为“广彩”和“潮彩”两大流派。这是因为两者间的彩绘风格、彩绘形式、彩绘工艺、彩绘颜料等方面有着微妙的差异。其中潮彩是潮州瓷器彩绘工艺的通称,它始创于潮州。以其款式新颖,构图饱满,色彩绚丽,层次分明,线条流畅,格调清新,绘工精细而著称,具有中国画工笔画风味,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品。潮彩艺术名师巧匠辈出,佳作精品无数,在艺人们的努力之下,潮彩得到不断的传播和创新,方宏广是这支从业大军中,一个特殊的存在。
黄素珪国画兰花:习习香从纸上来
中国画三大题材中,人物画是最早成形的;山水画,一直很受欢迎;花鸟画现在是中国画销量最多的。花鸟画中,兰花的题材深受喜爱。这不仅仅是因为其美丽的外表,更是因为人们根据其习性而赋予给它的精神和寓意。中国的兰花文化从古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国人对兰花的推崇,体现着中国传统的美学特质。据说浮洋有一位画兰成痴的画者黄素珪,我们带着好奇,前往探寻。
章海元手拉壶:以文化壶,守护祖艺
美丽家园,厚德潮安。“北有宜兴紫砂壶,南有潮州朱泥壶”。潮州手拉壶历史悠久,名家辈出,最负盛名的当属四大手拉壶家族。百年老字号“老安顺”就是四大手拉壶家族之一。
黄合利油纸灯笼:福瑞融合喜气盈
美丽家园,厚德潮安。在潮汕地区,灯笼家喻户晓,因其美好寓意而进入人们的生活,被视为吉祥之物,至今已经有接近200年的历史。
匠心制茶 造就“真”品质
美丽家园,厚德潮安。粤东屋脊凤凰山脉,盛产名茶,是凤凰单丛茶的主产区,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茶树的优良品质,茶人们享受着一茶一天地的滋润,精耕细作,坚守一丛一味的古法制茶。
大吴泥塑博物馆:大吴泥塑艺术的集大成者
全国三大泥塑之一的大吴泥塑是潮汕文化的精髓。它脱胎于惠山泥塑,萌芽于南宋,鼎盛于清代。至清未年间,1000余人口的大吴村就有400多名泥塑艺人,出现了利合、财合、福合、祥合、财记、喜记、荣记、金记等40多家有名气的字号,几乎是户户有作坊,人人会泥塑。产量远远超过当时全国最出名的天津泥人张和无锡惠山泥塑,并且在浮洋镇形成了一条专卖泥塑的街道——翁仔街且一直沿用至今。大吴村也因此而成为现今声名远播的“中国泥塑之乡“和“广东艺术名村”。2018年,大吴村泥塑匠人吴克煌在村里办起了一个泥塑博物馆,馆藏了近500件泥塑精品。成为我市迄今为止的第一座泥塑博物馆。
郑烨娃:潮州麦秆画的“守艺人
郑烨娃,便是这万丈光芒中的一束光。郑烨娃是中级工艺师,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学会会员、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副研究员、潮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现在的郑烨娃,从事的是麦秆画的创作。
浓情端午粽飘香
美丽家园,厚德潮安。人杰地灵的潮州大地,养育出一代又一代智慧灵巧的潮州人。源远流长的古老艺术文化源泉,滋养了无数的艺术精英。他们用出众的才艺,在艺术的殿堂上,放射出一道道独特绚烂的光芒。
潮州铁枝木偶戏《在途中》
潮州铁枝木偶戏传承人队伍以反校园暴力为主题,创作了铁枝木偶戏作品《在途中》。
潮州铁枝木偶戏国家级传承人陈培森专题纪录片——《小木偶大艺术》
潮州铁枝木偶戏于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现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培森。陈培森自幼学习木偶艺术,坚持这一艺术数十年,不断进行创新,带领木偶团队走出国门,把这门艺术推向世界,同时,带领团队走进社区、学校进行教学传承,让非遗代代相传。
潮安艺术宣传片《印象潮安》
为讴歌新时代,呈现潮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宣传美丽潮安的人文习俗和自然风光,展现潮安人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潮安区组织拍摄了潮安艺术之乡宣传片——《印象潮安》。
华声群艺馆:继往开来谱华章
美丽家园,厚德潮安。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地方的标志。文化交流就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动力,潮安区华声群艺馆,就是潮安区颇具知名度的文化交流场所。
《凤凰茶事》
中国茶文化盛行于唐朝,潮州工夫茶则盛行于宋朝。一盏潮州凤凰功夫茶,溢出潮州文化独特的韵味,蕴涵着潮州凤凰单丛茶的神奇魅力,也见证了潮州凤凰茶生产的悠久历史。一直以来,茶树资源丰富是潮州茶叶生产的独特优势。而世世代代的凤凰山种茶人,则是将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转化为智慧结晶的妙手巧者。眼下正值暮春,是凤凰山一年的采茶季,茶人林海瑞也开始了他的忙碌。
刘丽莎通花瓷:巧手潮艺,瓷上“飞花”
美丽家园,厚德潮安。潮州通花瓷是潮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是潮州陶瓷曾经的名片。
张元富国画:闲将笔墨写丹青
美丽家园,厚德潮安。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的文化。五千年的历史长河,给我们留下一座巨大的宝库,宝库里有着许多的“宝藏”,其中就包含了中国画。
黄丽璇:传统手拉壶的坚守者
红泥火炉,举杯品茗。潮州人一天都离不开茶,不仅茶讲究,茶壶也讲究。潮州手拉朱泥壶保温性极佳,茶存壶内久而不馊,适温性也非常强,骤冷骤热下亦不易爆裂,所以成为了很多人冲泡工夫茶的首选。古城制壶玩壶者众,黄丽璇也算一个。
蔡树钿:书院精神的寻梦人
美丽家园,厚德潮安。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的提出,中国很多的村落建设成为了美丽乡村,处处有惊喜。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凤塘镇湖美村文化广场,广场左侧一处古色古香的建筑“湖美书院”颇为显眼,我们一同去看看。
许泽荣窑变陶瓷:烧出来的诗情画意
窑变釉即器物在窑内烧成时,由于釉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出窑后呈现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于其出现偶然,且形态特别,人们又不知其原理,只知于窑内焙烧过程变化而得,故称之为“窑变”,俗语 “窑变无双”。谓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变化莫测,独一无二。
许泽荣,一个生于20 世纪90 年代中国瓷都潮州的年轻人,在高温窑变结晶釉陶艺创作上,引领了一种全新创作的风格。
许泽荣,一个生于20 世纪90 年代中国瓷都潮州的年轻人,在高温窑变结晶釉陶艺创作上,引领了一种全新创作的风格。
剪纸艺人黄朝阳:潮韵新风,纸短情长
潮州剪纸的历史,应上溯至秦汉时中原人口的南迁和西晋永嘉之乱中原人口的迁入,中原民间的剪纸艺术也随之带入潮汕。潮州地处中国南疆,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由潮文化孕育的潮州剪纸以其秀丽工整、精致细腻的艺术风格著称。千百年来,剪纸艺术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无数巧手以各自的风格,体现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比如黄朝阳,他的创作给潮州的剪纸艺术带来了新的风格。
韩仙源:以茶入酒 传承文化
潮汕屋脊凤凰山,是我国著名的产茶区之一,茶资源丰富,凤凰单丛茶被评为全国名茶。除了茶叶,凤凰山人家随处可见的,还有米酒。在凤凰山海拔800米高度的山坳里,凤凰人韦明尊开设了自己的酒厂:韩仙源酒厂,他将茶和酒合二为一,独创了别具风味的茶酒。
陈坚的潮彩人生
潮彩传统工艺源远流长,陶瓷文化备受称道。形式上,潮彩立意高雅,格调清新,纹样多变,赋物传神,色彩瑰丽。内容上,潮彩承接着潮汕地区不同时代的人文特点和风土人情。在潮州,潮彩产业曾经如火如荼,而后日渐式微,但仍有喜好者,坚守如初。古城潮州的“仰中美术馆”中,陈坚就是一位坚定的潮彩从事者。
卢氏手艺,世家木雕
美丽家园,厚德潮安。潮州木雕有着悠久历史和完整体系,以精湛工艺制作,丰富题材内容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享有盛名,具有典型的"潮色潮味",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众多木雕从业者,手艺世代相传,比如卢臣扬。
绣匠孙庆先:针笔线墨绣出方寸美好
潮绣始于唐宋,盛于明清,在历史的长河中饱汲了凤山韩水的精华。乾隆年间,潮州妇女多勤于纺织,刺绣是潮州女子成年时必备的技艺,也是姑娘说亲的硬件和夸耀的本钱。日常生活中,潮绣装饰品无处不在。潮州人的精致细腻、心灵手巧,加上刺绣工艺的代代相传,使潮绣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与其他地区的刺绣相比,普通刺绣皆以女性居多,因为女绣工性格文静,有耐心,心灵手巧。而在潮汕地区,绣工不少为男性,而且比起绣娘,绣郎的手艺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还在潮绣行业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比如孙庆先。
佘慕君朱泥壶:以茶为媒,壶上生花
美丽家园,厚德潮安。传统潮汕人家,每天都要和工夫茶打交道。往往是一把手拉壶,三四个若深杯,一两泡凤凰茶,无论高门大户,还是深巷陋室,即可形成一个同样文气十足的茶格局。整个茶格局中的主角之一,就是朱泥壶。
佘慕君朱泥壶:以茶为媒,壶上生花
洪灵菲。中国现代文化史曾经风靡一时、才华横溢的作家,是著名“普罗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20世纪30年代,洪灵菲在大革命浪潮中走上革命之路,历经重重磨难,成为我党文化战线的骨干之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一位重要成员,北方地下党一位重要领导人。1934年,洪灵菲被国民党当局秘密枪杀于南京雨花台。
蔡树新沙画:以沙为墨,用指代笔
一段现场。
一掬细沙、一双妙手,绘出美丽动人的画面,瞬间变化出种种图案,惟妙惟肖。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沙画以熟练的构思、灵巧的技法、丰富的色彩、用快速多变的画面和连环画式的故事情节进行演绎,成为了艺术界的一种新宠。年轻的沙画者蔡树新当初就是被这种神奇和绮丽所吸引,从而成为了沙画的一位追随者。
一掬细沙、一双妙手,绘出美丽动人的画面,瞬间变化出种种图案,惟妙惟肖。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沙画以熟练的构思、灵巧的技法、丰富的色彩、用快速多变的画面和连环画式的故事情节进行演绎,成为了艺术界的一种新宠。年轻的沙画者蔡树新当初就是被这种神奇和绮丽所吸引,从而成为了沙画的一位追随者。
廖树千:千树拼成千字文
提起金石镇的花卉种植,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翁厝村。翁厝村是有名的“花村”。但我们今天要关注的,却是种花不多的廖厝村。廖厝村花园不多,廖树千是村内为数不多的花农之一。清晨,当园内的花草树木还睡意朦胧的时候,廖树千就裹着阳光进来,浇水剪枝,洒扫落叶,人与花木一日的相伴就此开始。
秀美赤水
美丽家园,厚德潮安。潮汕地区历史悠久,有很多的古村落,陈风古韵,独具魅力,充满了故事,比如文祠镇赤水村。
做缶人的情怀
龙窑是中国江南地区原始烧制陶器的一种窑炉,最早可追溯到商代,有着“龙窑是青瓷摇篮”之说。龙窑的珍贵之处,就在于千百年来一直延续着原始的工艺,传递着人类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笔架山潮州窑遗址绵延四华里,窑址鳞次栉比。然而我们今天要亲近的,却是位于凤塘镇后陇山下的信靠龙窑,它是目前潮州少数存活的龙窑。
追梦者李中庆:创新刀锋上的艺术
中国地大物博,各地风俗迥异,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四大传统木雕流派,即:浙江东阳木雕、潮州金漆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和福建龙眼木雕。随着历史的发展,各大流派不断交流融合,开拓创新。
乐善好施,“微笑”传递
潮汕公路庵埠路段,在一个不起眼的建筑里,有着一个小团体,这就是区微笑爱心助学促进会所在地。这是一个由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热心人士自愿组织成立的,独立运作的非营利性公益团体。他们从事的,就是无偿资助优秀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的善行。说起当初为什么会成立这样一个团体的初衷,促进会理事杨启挺说都是大家一念而起的念头。
龙素芳:传承工夫 弘扬茶艺
工夫茶,源于福建,盛行于闽南、广东潮汕、台湾乃至东南亚一带,并由此形成闽式、潮式和台式三大流派。潮州工夫茶作为工夫茶的核心代表,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州人爱茶,每天都是从一杯茶开始,又以一杯茶结束,茶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建名匠吴楚平:承而有变 粗活见精工 》
潮汕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名人辈出,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潮汕传统古建筑是潮汕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其布局合理、工艺精美、特点鲜明,单是山墙的脊端筑造,就有金、木、水、火、土五种不同的造型,配以嵌瓷,灰塑,彩绘等装饰,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即传承了中原民居文化,又融合当地建筑工艺,是潮汕本土地域文化的代表,极具历史价值。
“文合”泥塑:泥土记忆,捏人物百态
美丽家园,厚德潮安。潮汕民间有句俗语叫"银湖小姐,大吴安仔"。不仅形容银湖的小姐美貌俊俏,更赞浮洋镇大吴村的"土安仔"巧夺天工,美妙绝伦。大吴的“土安仔”是怎么做出来的,我们通过老艺人吴汉松一同了解。
太极好风光
吴梅生,陈式太极拳第十三代传人,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国家武术七段著名太极拳师,潮汕武术领军人物。吴梅生并非从小习练太极,练习太极拳源于一位朋友的无意之举。
小竹签大作为
陈泽桂,土生土长的沙溪年轻人。在他的身上,有着潮汕人特有的拼搏进取的冲劲闯劲,不乏智慧与巧妙。年轻的他衔头颇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文学硕士,国家一级美术师,一级书法师,中国美术协会会员。书画兼工的他有不少精巧的构思,其中用竹签粘贴成模型就是他独辟新奇的创作之一。
竹编鳗鱼筛,古老而接地气的艺术
中国是竹的原产地,一直以来,中国人对竹都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爱竹恋竹,深入骨髓。于是,竹成于林,器落于席,由此衍生出了一门取材于竹的编织手艺,并且传承千年,充盈着中国人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龙湖镇下阁州村位于韩江中下游西岸,滨江的位置为竹器的运输提供了便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下阁州竹器编制达到鼎盛,村甚至还建有竹器厂,统一对竹器制作进行布产和经销。
村民许可成从事竹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村民许可成从事竹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谢锐群:巧手裁戏装
中国戏曲种类繁多,大的小的,地方的,中央的,活跃于乡里的,通行于全国的,细细数去不下百种。这些戏曲风格各异,唱腔百调,不过有一样相同,就是唱戏的都有戏装,于是就有了制作戏装的手艺人。谢锐群是一名潮剧剧服工作者,他的工作室,就坐落在古城潮州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
掌上盛宴鼻烟壶
美丽家园,厚德潮安。鼻烟壶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积淀深厚,演化有序。潮州鼻烟壶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耘作,早已经是人才辈出,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产业。今日,我们探访的是年轻的鼻烟壶制作艺人,黄树荣。
刚劲有力弹劲拳
美丽家园,厚德潮安。中国功夫,也叫中国武术,源远流长,伴随中华文明4000多年流传至今。在民间,一直有修习中国传统武术的群体,恭肃内敛,以求强身健体。浮洋高义,有一位拳师,一生研习武术,拳术远近闻名,他就是南少林弹劲拳传人林旭彬。
文脉匠心非遗馆
美丽家园,厚德潮安。素有“海滨邹鲁”之称的潮安,始建于东晋,距今1673年, 可谓历史悠久,人文鼎盛。生活在这片沃土上的人们,在长期的劳动时间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孕育出独具特色、色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区非遗展览馆,让我们集中感受到了潮安的非遗之美。
画家沈育华:梅花香自苦寒来
沈育华,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自幼喜好书画,多年来笔耕不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