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漆粉线官帽:出神入化的手造艺术
"金漆粉线官帽"是一种鲜为人知的工艺。以"挤凸"为工艺核心,以神明头戴佩饰为工艺载体,这种工艺需要被知晓被了解。
宋蓝燕珠绣:妙造自然 独辟新界
潮州自古以来,既是山川毓秀,物阜民丰之地,又称得上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所。一江相伴,孕育着这块神奇土地的文明。心灵手巧的历代能工巧匠,让这片土地生辉放彩,其中就包括了绣艺。这种艺术不仅给古城带来了荣誉,也带来了文明。让世人记住了:中国潮州,以及中国潮人。
许氏铜艺,因质而美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中国的青铜艺术源远流长,曾遍布寻常百姓家。古昔人家喜欢为先辈铸铜像,以资缅怀;为一些先贤铸铜像,以表敬意。于是铜像就承载着一段记忆与情感,它让传统文化活了起来。但是看看四周,蓦然回首,我们会发现,陪伴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铜器越来越少了,所幸的是这个古老的行业,正在许氏家族手中重新开启。
佘勋荣:壶趣
佘勋荣在古城开了一个小店,专门售卖自己手作的手拉壶。一开始我们对此并不感兴趣,毕竟手拉壶之于潮州,就像是粿条之于潮州人民,是一种普通而习惯的存在,并不新奇。但当我们走进去之后,我们心里有了微妙的变化:这里的东西给了我们一种清新的气息——佘勋荣的手拉壶与我们平时见惯了的传统手拉壶,有不一样的表现。
陈锡藩瓷板画:一笔一划皆禅意
瓷板画在今天已经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瓷绘艺术,是绘画艺术与烧瓷工艺的巧妙结合。不同的瓷板画艺人,以各自不同的创作风格,构成了潮州瓷板画市场的丰富多彩。
故里手作红头船
红头船曾经是中国同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各地华侨同祖国联系的纽带。 潮汕地区是红头船的故乡和始发地,大多数潮汕先辈为了生存和梦想,驾着红头船远渡重洋。一艘红头船,一世故乡情。
墙画:不败的文化景观
作为支持城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一项行之有效的载体,墙画改善美化了城市的街景,描绘了和谐、文明、人文、艺术的城市风景线。
即将消失的潮汕小吃——糖葱薄饼
在中国众多的味道里,“甜”算得上首屈一指。糖葱薄饼,甜的一种形式,似乎总是同童年联系在一起的。那些最直接的味觉愉悦感,最天真的童年往事,都在做糖葱薄饼的艺人们手中,重新鲜活起来。
拓片,“复制”古老记忆
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记录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由于拓片是从原物直接打印下来的,所以大小和形状与原物相同。除了有凹凸纹饰的器物外,对甲骨文字、铜器铭文、碑刻、墓志铭、古钱币、画像砖、画像石等的记录,都广泛用到这种办法。
东凤芡实 盘里明珠(下)
美食是世界上很多人的最爱。而作为古城潮州,几千年的传承,流传下来的,不仅有辉煌的历史,更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美味与形色兼顾,正是潮州人的饮食哲学。东凤芡实,就是潮州美食清单上的一员。
东凤芡实,盘里明珠(上)
潮安大地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各地的特产和小吃各有千秋,尽情吟诵了舌尖上的潮汕。其中潮安东凤镇最知名的特产,就是芡实。植株为睡莲科芡属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因茎上花似鸡冠,故名鸡头。而果实,即芡实,别名鸡头米。
韵致潮筝
作为潮州民间音乐最古老的乐器之一,潮州古筝有韩江丝竹之美称,演奏技巧丰富,旋律优美。听艺人,弹潮筝,感受独特魅力。
恒久炭像,时光映画
中国民间美术炭精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以"细腻动人、层次丰富、永不褪色"的最大特点广泛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承载了无数代人的印记。
古寨味道,酥糖印记
龙湖小吃是潮州美食的其中一张名片,而传承着历史和工艺的“瑞源酥糖”便是“美食龙湖”图卷景观里的缩微风景线。
冰肌玉骨瓷板画
潮州作为中国瓷都,文化渊源久远,积淀深厚,工艺美术,品种繁多,各擅其胜,是构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潮州文化的重要组成。其所哺养之陶瓷文化,亦有神妙色彩,向为世人瞩目。陶瓷文化深厚,,形成了手工制瓷工艺生产体系,包括独树一帜的瓷板画。
妙手生花
潮州陶瓷的通花瓷花技艺在我国乃至世界陶瓷界独树一帜,是潮州瓷艺中的不老风景。
甜蜜的记忆
民间有说法形容画糖人:“以勺作笔,以糖当墨,凝神静气,运腕走勺。用抖、提、顿、放等手法,忽快忽慢,飞丝走线;忽高忽低,粗细有致,一放一收,圆转流畅;一顿一抖,悄然成趣。”画糖人仿若武功高强,行云流水的侠士剑客。于是,画糖人就成为了孩子们心目中神奇的存在
嵌瓷:屋梁厝角显艺术
潮汕传统建筑讲究气派,十分注重装饰,各种各样的民间工艺美术,在装饰中运用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石雕、木雕、嵌瓷、灰塑、彩绘、油漆等装饰工艺品种,综合施用,具有鲜明的潮汕特色,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融汇千百年来潮州人的智慧,可以说是各种各样的潮汕工艺美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艺术殿堂。
周汉钿:抱朴守真,自成天趣
踏进周汉钿不大的书房里,目之所及的,几乎都是他的书法作品。每个角落都是堆堆叠叠的宣纸,我们猜测,周汉钿的书法生涯应该不短。细问之下,果然不出所料。而促使周汉钿走上书法道路的,是一次很偶然的遇见。
壶小乾坤大——吴伟鹏的袖珍壶世界
制壶技艺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是一项横贯古今的传统手工艺,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壶,商周时期的青铜壶。相比制壶技艺,潮州手拉壶虽属壶界后起之秀,但江湖地位不容小觑。
镌刻的飘香记忆
每个潮汕人的生活中,都有一份飘香的记忆,那是时年八节、游神赛会、祭神拜祖等活动中必备的供品——粿。这是念念不忘的家的味道,是魂牵梦绕的宗族印记。 在潮汕,粿与传统潮汕文化紧密相连,构成了潮汕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做粿必须有粿印,每一户传统潮汕人家中常备的印模。作为一种行将消失的民俗风物载体,木质粿印好像只是存在于我们的遥远记忆中。现如今,是否还有人在从事着这一门富有地方特色与人文风格的手艺呢?
闪光的老行当
潮州的金银饰品闻名遐迩,有过灿烂的辉煌,而后光泽日渐暗淡。吴氏世家打银,推陈出新,老行当一枝独秀。
郭春珍:指尖舞蹈织锦绣
潮绣抽纱,花色品种多,制作精细,而且美观实用,是艺术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是传统工艺美术宝库中一朵绚丽多彩的艺术之花。
郑元坚的漆彩世界
潮州传统民间手工艺源远流长、千姿百态。“漆瓷”就是其中之一。“漆瓷”又称“漆彩”或“瓷胎漆彩”,在陶瓷彩绘史中,漆瓷是一门既新又老的工艺。它产生于八十年代末,盛行于九十年代,然后逐渐没落。到现在,漆瓷几乎成为了一门“绝艺”,几乎没有人继续从事漆瓷创作。郑元坚也许是目前唯一还不放弃这门技艺的艺人。
卢文祥的壶中日月
崇尚“以茶待客”的潮汕礼俗,催生了一批批热衷手拉壶制作的艺人。“茶”成就了“壶”,“壶”烘托了“茶”,造就了一批制壶能手。
神技天工 璞玉琢美物
城潮州,这片神奇土地上,不乏精细奇巧的手艺,也不乏悉心传承钻研的手工艺人,他们或执着于百年不变的操作工艺,或勇于开拓创新,将经典发扬光大,古人智慧的奇巧与今人不懈的追寻,成就了承载千年古城历史韵味的美物,比如,鼻烟壶。
陈淇漆艺:绘世间唯美
作为一门传统艺术,漆画融合了油画、国画、版画及水粉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它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除漆之外,还有金、银、铅、锡以及蛋壳、贝壳、石片、木片等
剪上工夫:一纸一世界
潮州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构图生动细致,与潮汕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
黄韬:风流百巧花灯手
香火有继,灯火长明。潮州花灯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娱乐和祈福的价值。看花灯手,巧制花灯。
潮绣,中原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一针一线的穿插,针法变换之间,交织出立体精美的图案,这就是传承了上千年的潮绣。
潮州木雕 手作之美
中国木雕,分布极广,此衰彼兴,潮起潮落。由于各地的民俗、文化和资源条件,取材不一,工艺不同,形成了诸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各有千秋的的流派。这些木雕流派在全国或者当地都极具影响力,而最为著名的“中国五大木雕”流派之一,就是潮州木雕。
器物有魂魄 匠人自谦恭
潮彩艺术百花争艳,能工巧匠辈出,是潮州的一种物质文化,也是潮州精神文化的凝聚物,它表达了时代气息和文化特征。
小镜头下的大世界
陈翊雄,网名韩江子,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国际摄影家联盟会员、汕头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在第七届2017“伯奇杯”中国创意摄影展中荣获“十佳创意摄影师”称号。陈翊雄自幼喜欢水墨丹青,他将书画元素融入摄影作品,利用现代的数字技术进行多元创作,赋予摄影作品新的灵魂。
大师林利飞:执秆为画,点草成金
高手在民间。平淡无奇的麦秆,在老艺术家的金手指挥动下,变成了巧夺天工的麦秆画。是谁,在坚守着这门古老的技艺?
威武铿锵龙狮队 舞出祥瑞未来
曾经一个接一个走进我们的生命和生活,现在却渐行渐远,再不关注,便是遗忘。潮安区龙狮协会,让龙狮运动这一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陈树槐:情系航天 助力国防教育
航空航天城汇聚了世界的各款新、奇、珍、贵、名的航模,基地创始人陈树槐用艰辛的努力和独到的创意,托起了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这个不可或缺的平台
杨启榜的神仙生活
以乐会友,以歌畅意。杨启榜常与乐友、歌友或欢聚于家中,或欢唱于户外,把音乐散发到民间。现在,这一群老有所乐的老年朋友们还坚持每周一次聚会于公园凉亭,奏乐唱歌,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驻足欣赏和参与。
杨友爱:执着追求的音乐人
音乐人杨友爱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潮语歌曲的创作和传播,为传承和弘扬潮州音乐而不懈努力。
吴毅然:翰墨情趣随诗意 情有独钟文人画
吴毅然喜欢左手捧书,右手执笔,画画扇面画,写诗作赋,搞搞收藏,热爱地方传统文化,用心构筑生活中的乐趣。
溪口“走蔗巷”古风庆佳节
“劳热”是潮汕地区古老而又独特的民俗活动,也是潮州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正月十六,元宵虽过,溪口乡却依旧在上演着民俗好戏。
片片棕榈叶 织出农耕情
浮洋棕蓑曾盛极一时,但随着雨衣等现代雨具的出现,棕蓑这一古老的农耕必备雨具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岁月冲刷着棕蓑,却在棕蓑老匠人的手上留下道道印记。
林泽鹏:浓墨重彩绘“最美龙舟”
潮安龙舟彩绘巧笔精工,色彩美轮美奂,技艺古老而独特,彩绘艺人林泽鹏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彩绘出最美龙舟
寻味潮州小食登塘粿条卷
粿条卷是广东潮州一带的汉族风味名吃,属于粤菜系。“粿条”一词是广东潮汕地区的叫法,而客家人则将其称为“粄条”。粿条不同于河粉,其口感比河粉更具弹性,粿条卷起源于潮安的登塘镇三乡村一带,以其晶莹透彻,且富有弹力韧性最为出名。
佘楚和:绞泥壶中觅云龙
制壶高手佘楚和的绞泥壶作品无拘无束,线条自然而不受压抑,变化多端,似风似雨似雾,如木若水像山。
黄树藩: 一盏“风炉薄锅仔" 一心传承老手艺
砂铫和红泥风炉配合的“风炉薄锅仔"是传统潮州工夫茶具中绝配,老艺人黄树藩手拉的风炉薄锅仔独具匠心,水溢炉中“火犹燃,炉不裂”。
石雕艺人陈通湧:一斧一凿 点石成金
石雕艺人陈通湧用一斧一凿,给一块块生硬的石头注入了生命和灵气,开始了自己艺术上的躬耕。
潮州石雕:露天舞台唱大戏
石雕是潮州地区古老的艺术之一,也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种,是传统建筑的重要构件及装饰,人们熟悉的大多是狮、麒麟、花蓝、龙柱、器皿及佛像人物的立体摆件、通雕屏等。
泥塑艺人吴德祥:双手变风云
泥塑艺人吴德祥创作技巧娴熟,善于抓住戏曲剧情的特定场面或人物亮相,塑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潮剧经典角色泥塑作品。
畲族畲歌畲文化(下)
畲歌是畲族民间的口头文学,是畲族精神的积淀,智慧的结晶,作为畲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也深深地影响着潮州文化。
畲族畲歌畲文化(上)
畲族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