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活动(1997)
1996年,市文化主管部门在积极鼓励社会兴办各项文化艺术活动的同时,精心策划组织群众性的各项文艺演出和专业文艺团体的演出,使珠海市文艺舞台繁荣活跃。
就业概况(1997)
1996年,珠海市劳动服务部门以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为目标,围绕实施再就业工程,认真做好就业安置、劳动管理、职业介绍等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全面完成“九五”计划创造了良好的开端。根据劳动部436号文、省劳动厅粤劳就3号文件精神,从1996年起,城镇就业和失业统计方法作改变,统计口径改变,故1996年统计的有关数据不与上年进行比较。1996年,全城镇失业人数为17411人,安置就业人数为8207人,失业率为2.4%。
城市建设概况(1997)
1996年,珠海城建系统以抓好各项管理工作为重点,在规范全市建设市场、搞活房地产市场、整治城镇“脏、乱、差”、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深化企业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整个系统的两个文明建设得到了全面、协调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统计,1996年珠海市区办理施工报建的新开工项目共420项,总投资约23亿元,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在建施工面积680万平方米。(完成建安工作量20亿元,竣工面积110万平方米)。与1995年比,新报建项目的工作量和施工面积并没增加。
社会保险概况(1997)
截至1996年底,珠海市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由上年同期的4696个增至5208个,与1995年同期相比增长10.98%;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由上年同期的155904人增至166536人,增长6.82%。参加工伤保险的单位由上年同期的4768个增至5228个,增长9.65%;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由上年同期的203400人增至213374人,增长4.90%。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由上年同期的4352个增至4610个,增长5.93%;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08920人,与上年同期相比,也有适量增长。由于贯彻落实了《广东省珠海经济特区职工社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基金的征集和支付也得到相应提高。全年共征集养老保险费1.3187亿元,工伤保险费1650万元,失业保险费920万元。
利用外资取得新成绩(1997)
1996年,珠海市在国家利用外资政策进行调整,逐步取消有关优惠政策的形势下,把压力变为动力,依靠改善投资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和让市场等方面的努力,使外资的到位率有所提高。
通信建设继续加快(1997)
1996年,市邮电局从珠海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继续加快通信建设,全年完成邮电固定资产投资4.06亿元,建成大小工程60多项,使全网的通信能力进一步增强。
珠海机场概况(1997)
1996年是珠海机场集团公司经营业绩快速发展,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开创“九五”开门红的一年。截至1996年年底,集团公司保障航空器起降10489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71.386万人次;完成货邮行吞吐量9815.1吨;累计通达城市32个;每周始发航班86班;航油供应18576吨;航空配餐17.6万份,地面运输旅客17万人次;集团公司航班保障正点率99.28%;集团公司本部完成经营收入4398.8万元。其中,航空业务收入3368.6万元,非航空业务收入1031.2万元;二级公司完成经营收入7752万元。
海陆交通(1997)
1996年,全社会完成客运量1.27亿人次,客运周转量45.4亿人公里、货运量3154万吨、货运周转量13.3亿吨公里,分别比1995年增长2.4%、2.2%、4.4%、4.4%;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18万吨、集装箱27万个标准箱、整个交通系统总收入18亿元、创利润2.1亿元,与1995年相比分别增长9.5%、持平、增长28.6%、下降19%。
农业生产喜获丰收(1997)
1996年珠海市农业总产值为18.56亿元,比1995年增长4.1%;其中种植业产值为7.16亿元,比1995年增长4.9%;林业产值为0.14亿元,比1995年略有增长;畜牧业产值为2.45亿元,比1995年减少0.8%;渔业产值为7.82亿元,比1995年增长5.6%。
就业概述(1996)
1995年,市劳动服务部门认真贯切落实《劳动法》,认真做好就业安置工作,积极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改进机关作风,强化就业服务,使就业服务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发挥积极作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市有城镇待业人员41935人,全年已安置就业32632人,安置率为77.8%,就业率比上年下降5.7%。
非公有制经济(1996)
至1995年底止,全市累计有个体工商户30928户,从业人员84054人,注册资金3.56亿元;私营企业6080家,投资者12600人,雇工51500人,注册资金38.87亿元,其中私营集团公司19家,注册资金百万元以上的955家,千万元以上的18家。
农渔林牧业概述(1996)
1995年,珠海市农渔村经济总收入、农业总产值、农渔民收入继续稳步、持续增长。全市农渔村经济总收入120亿元,农业总产值9.71亿元(1990年不变价),农渔民人均收入272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6%、6.5%和21%。
珠海机场
珠海机场经过两年零三个月时间的建设,1995年5月30日正式通航。
轻工食品业概述(1996)
1995年珠海市交通完成客运量1.24亿人次,客运周转量44.3亿公里,货运量3020万吨,货运周转量12.7亿吨公里,港口吞吐量1112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7万标准箱,整个交通线总收入8亿元,创利润1.2亿元,总收入比1994年增长1%,利润与上年持平。
轻工食品业概述(1996)
1995年,珠海市轻工食品行业仍保持发展的势头,但发展不平衡,有些行业发展速度快,有些较缓慢,有的则负增长。
纺织工业概述(1996)
珠海市纺织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拥有从化纤、毛纺、棉纺、针织、染整、无纺布到服装系列的生产能力,已初步成龙配套
机械工业概述(1996)
珠海市机械工业经过“八五”期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1995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29.5亿元,比1994年增长21%。
电子工业概述(1996)
电子工业是珠海工业中的重要支柱。十多年来,通过积极吸引外资,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广泛开展国内经济技术协作,珠海电子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一定技术水平的电子工业体系。1995年,电子行业在调整产品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高科技产业、推行现代化企业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1995年工业经济发展概况
1995年珠海全市(包括村及村以下工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322.2亿元,增长25.53%(不变价工业总产值344亿元,增长速度按可比范围可比口径计算,下同)。市直属工业增长居首位,香洲区、红旗区、万山区、三灶区和斗门县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从完成产值数和增长速度看,以“三资”企业为主的其它经济类型企业仍居珠海市工业经济的主力地位。
就业概况(1995)
1994年,珠海市劳动职能部门在就业安置、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力有序流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组织就业培训、开展境外就业等,使就业服务管理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94年,全市共有城镇待业人员37595人(其中上年结转29699人,新增7896人),已安置就业31384人,比上年同期多安置4840人;安置率83.5%,比上年同期升4.1%。在安置总人数中,招收劳动合同制工人3861人(其中全民2642人,集体844人,三资企业363人,股份制企业11个,私营企业1人),安排临时工27523人。年底全市实有待业人员6158人,比上年同期减少650人,取得了显著成绩
城市建设(1995)
1994年,在国家继续实行宏观经济调控,压缩基建规模的形势下,珠海市基础工程指挥部以抓重点工程建设,抓配套工程实施为重点,积极进行协调,多方组织落实资金,千方百计保证工程的进度,使许多关键工程建设得以实施。市区基础工程完成投资约5亿元,西区完成基建总投资约10.5亿元。全市新开工、续建、扩建道路46项,总延长132.9公里;新开工立交桥一座,续建桥梁4座,总延长5450米;新开工及续建供水管道33.1公里,煤气管道70公里;新建及续建排洪沟5.2公里;新建香洲及洲仔避风塘、海堤总长达6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一座,泵站3座;完成二线工程42.5公里,新装路灯12.6公里及建成一大批园林、环卫、环保市政设施。一年中,市区共有19段路、两座桥总长1.4万米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前山河1187米西护岸、湾仔海堤1363米二期工程、梅华西2563米排洪沟及香洲污水处理厂、香洲水产码头等工程也正式通过验收并交付使用。
社会保险概况(1995)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1994年6月29日,珠海市社会保险事业局正式挂牌办公。
畜牧业概况(1995)
1994年珠海市畜牧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畜牧方针政策,进一步更新观念,转变职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以畜牧基地为龙头,效益为目标,强化科技兴牧,保持了畜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农渔林牧业概述(1995)
1994年,珠海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克服资金短缺、农用生产资料涨幅较大、自然灾害严重而且频繁等困难,取得了令人高兴的成绩。农业总产值实现9.12亿元(1990不变价),比上年增11.5%;农渔村经济总收入100.86亿元,增33.7%;农渔民人均收入2255元,增27.6%。粮蔗喜获丰收,粮食产量8.46万吨,增8.7%;甘蔗112.95万吨,增4.5%。水产品6.2万吨,增17.6%;生猪和“三鸟”饲养量受饲料价格涨幅较大等因素影响略有下降。
交通概况(1995)
1994年,珠海市完成社会客运量1.2亿人次、社会客运周转量43.7亿人公里、社会货运量2878.2万吨、社会货运周转量12.3亿吨公里,比1993年分别增长13.5%、13%、12.7%和13.3%;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150.5万吨,比上年增长13.8%;交通系统完成客运量3321万人次(含专线中巴)、客运周转量18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20.6%和23%;完成货运量561万吨,货运周转量2亿吨公里,均与上年持平;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59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6.8万个标准箱,比上年分别增长40%和27%,整个交通(不含邮电)的总收入达7.6亿元,创利润1.2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和44%。
轻工工业概述(1995)
1994年,珠海轻工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轻工业产值189.07亿元,比1993年增长42.9%。
机电工业概述(1995)
珠海市机电工业发展迅速,到1994年底止,机械电器制造门类繁多
电子工业概述(1995)
电子工业是珠海工业中举足轻重的重要支柱行业之一。成立经济特区以来,珠海电子工业系统积极采用高新科技成果,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对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全市电子工业的整体综合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狠抓质量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开拓了海内外市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市电子工业持续稳定、高速增长,由投入型向产出型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使珠海电子工业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显示了全市电子工业有雄厚的发展后劲和实力。
1994年珠海工业发展概况
1994年珠海市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8.05亿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比上年增长23.5%,全部工业总产值260.31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230.12亿元,比上年增长34.4%。
社会保险(1994)
珠海市至1993年10月底止,共有3482个单位128430人参加了养老保险,比1992年同期增加了631家和28977人,增长率分别为25.13%和29.14%;共征收养老保险费4527.22万元,支付离退休金3207.85万元,支付率70.86%。其中市直有2074个单位62777人参加了养老保险,同1992年底相比,分别增加了18%和6%;征收养老保险费2354.29万元,支付离退休金1421.57万元。全市有3604家企、事业单位参加了工伤保险,比1992年同期增加了1085家,增长率为40.07%。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141762人,比1992年同期增加了38283名,增长率为37%,共收工伤保险金544.08万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57.34万元,支付率10.54%;其中市直有2411家企、事业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参加工伤保险的职工84564人,收工伤保险金352.25万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48.10万元。
就业概况(1994)
1993年珠海市共有城镇待业人员33422人(其中上年结转25157人,新增待业人员8265人),安置就业26544人(其中市区24473人,斗门县2071人),安置率79.4%,比上年同期下降4.8%,安置就业人数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179人。在安置总人数中,招收劳动合同制工人3152人,从事个体劳动者371人,其他各类集体单位112人,私营企业15人,安排临时工22891人(其中市区21401人,斗门县1490人),全年全市实有待业人员6808人。
1993年对外贸易、利用外资情况
1993年是珠海市对外经贸事业全面发展,积极开拓的一年。在诸多不利的经济形势下,各项指标依然获得较大幅度增长,对外经贸工作有新的发展。
商业概况(1994)
1993年以来,珠海市商业集团公司在上级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四大精神,进一步发扬“自奋、自立、自强”的三自企业精神,加快转换经营机制,强化管理,搞活经营,锐意开拓商业贸易、饮食服务和房产业务领域,拓展国内国外两大市场,取得良好的效益。
农渔林牧业
珠海市农渔委直属企业已达208家,涉及农业、工业、商贸、旅游、房地产等多种行业,总投资3.6亿元。形成固定资产2亿元,建成各类生产基地50多个,在市内拥有土地2万亩,其中有一个占地600亩的国际一级方程式赛车场,为全国首创。1993年,农渔委直属企业工业产值2.3亿元,农业产值0.73亿元,商贸和其它收入1.5亿元,出口创汇1.1亿港元,利润1529万元。1993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8.18亿元。农渔村经济总收入75.59亿元(其中乡镇企业58.8亿元),增长53.7%;农渔民人均收入1766元,其中农民人均收入1710元,渔民人均收入3570元,分别比1992年增加215元、214元、177元。
城市建设(1994)
基础建设[概况]1993年是珠海市基础工程建设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一年,全市共完成基础工程投资44亿元,其中市区完成10.21亿元。
交通规划不断趋向完善,建设步入全方位、高起点、高速度发展的新阶段
1993年,全面完成了全市港口总体布局规划,珠海港10万吨级煤码头。25万吨级油码头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电力工业综述(1994)
1993年是珠海市电力工业系统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大进步的一年。一年来,市电力工业系统认真贯彻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电力工业的精神,不断扩大电力生产能力,注意抓好安全生产,坚持深化改革,强化企业管理,加强了企业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在电力基本建设、生产、经营管理、多种经营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完成或超额完成了任务。
电子工业概述(1994)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1993年,珠海市电子工业已成为一个具有一定规模、一定水平、品种众多的工业体系。它是珠海市的支柱产业,在广东省乃至全国电子工业中都具有一定的地位。
工业经济发展概况(1994)
1993年,珠海市工业生产在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继续快速、协调增长,产销进一步得到衔接,整体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劳动就业(1993)
1992年,全市共有城镇待业人员30106人(其中上一年结转20415人,新增待业人员9691人),已安置就业25365人,安置率84.2%,比上一年同期上升8%。在安置总人数中,招收合同制工人4000人(其中全民2808人,集体599人,三资企业593人);从事个体劳动者502人,其它各类集体140人,私营企业46人,安排临时工20677人。截至年底,全市实有待业人员4480人。
财政·税收(1993)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珠海市1992年的财政收入也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全市实现预算内总收入10.18亿元,比上年增长40.3%;预算内总支出9.64亿元,比上年增长34.3%。收支相抵,年终滚存结余5412万元,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在预算内总收入中,本年收入8.0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7.9%,比上年实绩增长36.2%。在预算内总支出中,本年支出8.8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6%,比上年实绩增长29.9%,基本保证了全市各项改革措施、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
旅游服务业(1993)
1992年是珠海市旅游业持续发展,取得业绩最好的一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及党的十四大精神的鼓舞下,珠海市旅游业出现了生机蓬勃、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国土管理与开发利用(1993)
珠海市国土局是市政府一个具有综合机制的国土管理机构。1992年的主要工作是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实施土地管理“五个统一”的管理体制和土地有偿、有限期、可流动的使用制度,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农渔林牧业概述
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精神的鼓舞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渔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全国“三高”农业经验交流会议精神,解放了思想,增强了改革意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和乡镇企业,认真抓好各项增产增收的措施,克服早造长期低温阴雨等恶劣天气的影响,使全市农林牧副渔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向前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城市建设(1993)
1992年是继1991年之后,珠海市基础工程的建设规模、投资额持续增长的一年。全市共完成基础工程建设投资23.89亿元,其中基础工程设施18.51亿元,市政公用配套设施(包括公检法、文教卫设施和体育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医疗中心等)5.38亿元。全年开工道路工程38项,总长191.12公里;续建道路工程16项,总长101公里;扩建或改建道路10项,总长6.767公里。新开工桥梁一座,总长1444米;续建桥梁6座总长5920米。新开工及续建供水干道135公里,续建排洪沟10.4公里,新建和续建海堤19公里。
交通概况(1993)
1992年,珠海市交通委员会切实抓好交通生产建设和行业管理,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全年完成社会客运量900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0.5亿人公里,货运量2250万吨,货运周转量8亿吨公里,比1991年分别增长8.3%、9%、15%和9.6%;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800万吨,比1991年增长15%。这标志着珠海交通业已进入振兴时期,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先行官”的作用。
1992年珠海电力工业发展快,效益佳
1992年,电力工业系统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
1992年珠海工业在上年高速增长基础上继续迅猛增长
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亲临珠海发表重要谈话和十四大精神的鼓舞下,全市工业系统加快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转换和完善经营机制,抓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使工业生产进入协调、稳定、迅猛发展的新阶段。全年工业总产值达140.8亿元(1990年不变价),比上年增长39.7%。
外經外貿(1992)
1991年,香洲區在對外經貿活動中,堅持以發展外向型經濟爲導向,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使外經外貿有較大的增長,創下了吸引外資的最高紀錄:批准利用外資協議333項,協議利用外資4639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365萬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6%、45%和36%。其中“三資”企業108項,比上年增長80%;“三來一補”企業225宗,比上年減少19%。對外加工完成工繳費2040萬美元,銀行結滙實收工繳費1738萬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4%和19%。
社會保險1991年工作簡況
自1986年頒佈《珠海市企業單位退休基金統籌試行辦法》以來,市、縣(區)社會保險機構在加快社會保險制度改革中作了大量的工作,全市以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爲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已初見成效,適應了珠海經濟發展的需要,促進了經濟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